小学生小场地体育课教学的研究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w1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前言
  课程改革从2001年开始,至今已有19个年头,课程改革,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不可否认近年来学生体质状况呈下降趋势,尤其是在灵敏、柔软、力量、耐力等方面更为突出。提高体育课堂效益是迫在眉睫的问题。2010年全国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论坛会,提出了“常态课的基本要求”,根据我们对问题的理解,认为上好常态课,必须要从学校的实际资源情况出发,上好每一节课。
  我校现有班级55个教学班,学生人数高达2159人,而场地设施仅有150米跑道的一块场地和两块不规则的小场地,平均每位学生占地1.7平方米,体育教师共9名,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利用现有条件上好体育课,这是我们近3—4年选定的试验和研究的课题。
  二、试验目的
  1.探索寻找适合小场地教学的策略和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形成我校体育教学特色。
  2.为同类学校推荐可借鉴的方法与经验。
  三、试验方法与试验对象
  (一)研究方法
  数据统计法、对比法、试验法、论证法等
  (二)研究对象
  我校1—6年级全体学生及体育教师
  四、实施小场地教学试验过程及具体做法
  根据“健康第一”,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要求,必须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而学校体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抓好体育教学。做法:
  (一)通过学习,提高教师认识,统一思想,共同落实。
  1.用每周教研活动时间,聘请专家对教师进行教材培训。
  2.培训计划列表{略}
  3.教师按所教年级或所授课内容进行分组,课前课后沟通、探讨,在专家的指导和引领下共同研究教学内容,教法、学法等,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以此提高老师们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组内加强管理,统筹安排
  1.各种教学计划的制定分别由专人负责。
  2.按照年级和教材内容,划分上课区域,固定每名教师上课位置。
  3.坚持课堂常规及教学规范性要求
  4.改变一些项目的练习形式,达到相应的练习效果
  根据人教版教材(老教材和现行水平一、二、三)制定的学年、学期、单元、课时计划,结合我校的实际从新修改教学计划
  5.在现有的场地条件下,增加课内的素质练习,素质练习内容:
  (三)阶段性的对学生进行技能教学监测
  我校实施小场地常态体育课教学三年后,于2019年5月,再次对全校学生进行了体育技能的测试。
  (四)阶段性的对学生进行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的测试
  我校实施小场地常态体育课教学三年后,于2019年6月,再次对全校学生进行了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测试。
  五、阶段性成果
  (一)学生运动技能状况得到了改善(2016年5月测试结果与2019年5月测试结果列表进行比较)。经过三年的研究实验,2018—2019届1—6年级学生,各年级学生的优秀人数、良好人数、及格人数、不及格人数与2015—2016届1—6年级学生,各年级学生的优秀人数、良好人数、及格人数、不及格人数,进步幅度,如下列表格:
  二年级至六年级,略
  (二)学生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的状况得到了改善(2016年6月测试结果与2019年6月测试结果列表进行比较)。经过三年的研究实验,2018—2019届1—6年级,各年级男、女生的平均值比2015—2016届1—6年级,各年级男、女生的平均值,各项成绩进步幅度,如下列表格:         一年级六、结论
  经过三年的小场地常态课教学的研究与实验初见成效,我校学生在运动技能及体能的发展方面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比较明显的提高。
  1. 根据学校现有的条件,要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理念與要求,就必须做到常态课上要有相应合理的运动负荷,因此,全校一盘棋要统筹运作,合理安排使用场地,使现有场地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2. 充分发挥体育组的才能和智慧,通过变换一些练习的形式,达到相应的效果,尽量保证教学内容的实施。
  3. 将运动技能教学与发展学生的体能相结合。通过课课练的形式促进学生体能的发展和运动技能的掌握,这是小场地教学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4.经过努力学校从2017年9月已经开始在第二节安排体育课,适当缓解了一些场地。
  七、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问题
  1.教学内容还未能完全根据课标的精神,在不同年级都全面安排。
  2.常态课还不能在质和量方面做到持之以恒地贯彻执行。
  (二)建议:还应适当地加强与外校的交流,以不断地开阔眼界,充实自我。
  本文是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一般课题,课题名称为《提升小学体育常态课教学质量的评价工具开发与应用研究》(课题负责人:张军,课题编号:DGB15212)。
其他文献
情境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创设特定的场景,然后有计划、有目的地将学生引入这一情境中,使学生获得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式在层层深入的情境中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情境教学能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情感的形成、品格的完善,其形真、情深、意远、理寓其中的鲜明特点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及主动性,在创造的真实情境中还能促进学生思考,
期刊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不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学生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在教学当中,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应围绕这个主体进行必要的指导和帮助,而要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学习,主要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构成学习动机最现实,最
期刊
数学思想方法是联系知识与能力的纽带,是数学科学的灵魂,它对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1)掌握数学思想方法能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2)数学思想方法对数学问题的解决有着重要的作用。(3)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必然要求。  结合我的教学经验,目前的数学课程改革呈现的特点为:第一,把“现实数学”作为数学课程的一项内容。《数学课程标准》提供了
期刊
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我深深的体会到学生的情感、课堂的效率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良好的教学情境对学生学习情感、提高课堂效率能够产生具大的作用。体育教学也不例外,在教学中,我是以“快乐教学”为主,而“快乐教学”在小学体育课实施中,因其自身的特点,特别强调情境的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不但能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而且还能激发其强烈的好奇心。强烈的好奇心是保持旺盛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是取得成功的坚决条件。
期刊
物理是一门以唯物辩证法观点分析研究物质运动性质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所以要学好物理,应该多了解一些唯物辩证法,学习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和方法观察、认识物理现象,分析物理过程,归纳物理变化规律。这样,才能使我们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变得更深刻、更透彻,应用起来也更得心应手。  为了适应新世纪对人才的需求,当前教育界正面临着深刻的变革。教育改革的根本出路在于由应试教育、知识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素质教育强调学
期刊
新教材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为了促进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是学生内在的情感、态度和人格的积淀,所以我在历史课堂教学中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历史知识为载体,以教学过程为师生之间互动的舞台,做了以下尝试:  一、问题探究——以历史热点为学习的平台  问题探究式的教学方式是一种模拟性的研究活动,有别于传统的“教师问学生答,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
期刊
一、高一新生学习物理的通病  1.答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审题和分析能力差:审题不细致,不准确,不全面,不按要求答;不会通过分析题目信息抓出问题的关键。(2)理解能力差:对概念的理解肤浅,答题时凭着感觉答。(3)数理结合意识差:不会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简单运算失误太多。(4)表达能力差:作图不严格,计算题解法不规范,逻辑性差。  2.作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审题不够仔细,粗心大意;
期刊
随着科技的的不断发展,我们已经进入了信息化的时代,时代的进步,社会的改革,使我们的教育教学也正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改革与调整,那我们的生物教学究竟要如何进行改革?如何追上时代的步伐?在国家全面倡导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今天,高中生物学教学如何适应当前教育改革的新形势新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这一个个都是我们共同要面临以及解决的重要课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已经不能解决这些问题了,教学需要一种
期刊
摘要: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相较于只能被动地接收知识,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有着非常好的促进作用,能够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思考,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点内容进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工作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要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语文;自主学习;能力  一、以新颖的导入语激发学生的参与意
期刊
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休。”数形结合兼有数的严谨性与形的直观性两大优势,是优化解题过程的一种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有意识的向学生渗透这种思想,既可以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笔者在对所教学生进行学情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将数形结合思维灵活融入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相关知识的教学的全过程,尝试让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取得了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