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八荣八耻”对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丰富和发展

来源 :唯实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j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丰富和发展了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使其成为新世纪新阶段新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内容更丰富,旗帜更鲜明,语言更犀利,更具有针对性和警示作用。
  关键词: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
  中图分类号:D6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1605(2006)06-0032-02
  作者简介:游国立(1966- ),男,浙江杭州人,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副教授;周清(1980- ),男,安徽颍上人,中共中央党校党建部2004级博士生,研究方向为政党比较研究。
  
  2001年中共中央印发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把公民基本道德规范集中概括为“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阐明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每位公民应具备的基本道德素质。2006年3月4日,胡锦涛同志在看望全国政协委员时提出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合乎民心,顺应民意,受到全国人民的欢迎和拥护,把“八荣八耻”和2001年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稍加比较,就会发现“八荣八耻”的内容更丰富,旗帜更鲜明,语言更犀利,更具有针对性,也更具有警示作用,因而是对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丰富和发展,是新世纪新阶段新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一、增加了“服务人民”和“崇尚科学”。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
  越于其他道德的显著标志,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革命精神和道德风尚。早在1944年,毛泽东在中央警卫团追悼张思德的会上就发表了《为人民服务》的讲演。长期以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也是全国人民自觉行动的准则。在社会主义的大家庭中,每位公民既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又是劳动者和服务者;既享受他人的服务和劳动成果,又为他人提供服务和劳动成果。社会主义主人翁的地位要求每位公民在享受权利的同时,承担服务他人与社会的义务和责任。因此,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价值体系中的核心道德,是每位领导干部、共产党员和普通公民必须时刻牢记、身体力行的基本道德准则,必须把其化为实际行动,融入学习生活工作之中。只有如此,才能在全社会形成“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的良好社会道德风尚。
  同时,在经济建设取得辉煌成就的今天,各种封建迷信却沉渣泛起,崇尚科学的气氛在全社会还不够浓厚,这严重制约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影响着广大青少年科学精神的培养,从而从根本上制约了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足发展。因此,必须高度重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协调发展,注重在全社会广为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教育民众尤其是广大青少年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从而形成“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的良好社会风尚。
  
  二、“敬业奉献”中彰显“辛勤劳动”。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个勤劳的民族,劳动光荣,文化久远。但是,在当今社会,好逸恶劳之风开始蔓延,不以劳动为荣,反以劳动为耻。有些人打着“敬业奉献”的旗帜,行投机取巧、行坑蒙拐骗之实,损害国家利益,伤害人民利益,扰乱社会秩序。有些人整日游手好闲,不学无术,吃喝嫖赌,欺压乡邻,反以为荣。所有这些都影响了人们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影响了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因此,在实施公民基本道德教育的过程中,仅仅提倡“敬业奉献”是不够的,任何缺乏“辛勤劳动”为内核的“敬业奉献”的说教都是空洞的,缺乏说服力和劝导力的。必须把“劳动光荣”作为公民道德教育的根本观念,“要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使“一切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的劳动,都是光荣的,都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的观念深入人心,[1]激励人们扎扎实实做事,老老实实做人,为实现自身价值而辛勤劳动,为实现国家的兴旺发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辛勤劳动。只有这样,才能在全社会形成“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良好社会风尚。
  
  三、把“团结友善”发展为“团结互助”。2001年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把社会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基本特征概括为“团结友善”,而“八荣八耻”将其进一步发展为“团结互助”,虽然仅仅是两字之差,但内涵却相距甚远。“友善”是指“朋友之间亲近和睦”[2],侧重于讲彼此的情感和态度。但是,彼此“友善”的情感和态度并不意味着能转化为彼此“互助”的实际行动。在实际社会生活中,平时彼此“友善”,在关键时期不能“互助”的事例比比皆是。在遇到困难时彼此不愿伸手援助,在遇到利益冲突时彼此尔虞我诈,往日的“友善”早被抛到九霄云外。这种“友善”虽不完全是伪善,但至少是缺乏真诚的“友善”。但是“互助”则不同,它不仅包括彼此态度“友善”,而且更强调彼此行为的结果,即能够真正地相互帮助。这种“互助”实际上是人与人之间的互惠机制,它能够培育社会资本,增进人们之间的互信,实现社会团结。因此,只有“互助”,才显“友善”,才有“团结”。只有团结互助,才有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为此,在公民基本道德教育中,要教育广大公民学会在不同意见面前,要心平气和,求同存异;在困难面前,要同舟共济,共渡难关;在荣誉面前,要相互谦让,他人为先;出现了失误和挫折,要勇于内省,敢于承担。要提倡急他人所需,帮他人所难的团结互助精神,人人关心和帮助他人,处处尊重和爱护他人。只有这样,“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的良好社会风气才能在全社会形成,才能促进社会安定和事业发展。
  
  四、把“勤俭自强”提升为“艰苦奋斗”。2001年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从“勤俭”和“自强”两个方面要求公民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勤俭”是“勤劳而节俭”之义,“自强”是有不折不挠而“自立”之义。前者要求公民在生活上勤俭节约,后者要求公民要有乐观的人生态度。和“艰苦奋斗”相比,“勤俭自强”的内涵过于狭窄,外延不够宽广。“艰苦奋斗”不仅包括在生活上勤劳节俭,而且暗含自强不息,在精神上有理想信念,有毅力恒心,是想干、能干、会干、干得成的有机统一,自强不息是艰苦奋斗的必然结果。也正是在这种意义上,胡锦涛同志把艰苦奋斗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来加以提倡,他说:“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当前,一股骄奢淫逸、铺张浪费、相互攀比之风开始在社会上盛行,日益蚕食着中华民族勤俭的传统美德和艰苦奋斗的精神,从而影响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当然,我们讲艰苦奋斗,决不是要人们去过清教徒式、苦行僧式的生活,也不是要否定合理的物质利益,而是要大力提倡艰苦奋斗、自强不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要求每个领导干部和共产党员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要求每个公民始终保持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每一位公民,都要把艰苦奋斗精神体现在工作和生活之中;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牢记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我们党的庄严使命,树立为党和人民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从而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因此,只有“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之风大兴,中华民族才能生生不息。
  胡锦涛同志说:“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首先,“八荣八耻”旗帜鲜明地在真善美与假恶丑之间划出了泾渭分明的界线,科学地回答了在当代社会到底应以什么为荣、以什么为耻的根本性问题,从而指明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前进方向。其次,“八荣八耻”用“荣”、“耻”这样鲜明的字眼来表述社会主义的荣辱观,充分表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待进一步继承和发揚;用排比对仗的句式来阐明社会主义的荣辱观,在语气上给人以排山倒海之势,使人真切地感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而给人以强大的道德压力,因而更具有警示作用。最后,“八荣八耻”作为新世纪新阶段新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不仅对广大民众具有广泛的适用性,而且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它要求广大领导干部和共产党员必须率先垂范,身体力行,以实际行动引领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它要求加强广大青少年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使其从小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从而为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和保持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样,通过“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就把公民基本道德教育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有力地促进良好社会道德风尚的形成。
  
  参考文献:
  [1]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M].十六大报告辅导读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
  责任编辑:黄杰
其他文献
摘 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任务。它的提出,实现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四位一体”,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发展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605(2006)02-0034-02  作者简介:陈社(1952- ),男,江苏泰州人,泰州日报社党委书记、社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面临的竞争变得日益激烈,资本运营对加快煤炭企业改革步伐,提升企业竞争力意义重大。本文从资本运营的客观必然性、现代煤炭企业资本运营中
在风险社会的时代背景下,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既是现实的需要,也具有法理上的正当性。从法哲学的角度对检察机关在参与社会管理过程中遇到的核心问题进行分析,并作出相应的
和谐文化的基本内涵,主要包括和谐社会的共同理想、以和为贵的价值理念、“和而不同”的思维方式、开放包容的文化态度、天人协调的自然观等。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必须坚持以
随着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力度加大和出口规模的壮大,在经济转型的关键时候,我们有必要来探讨一下对外直接投资和出口对我国的技术进步提升的贡献值。文章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