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王子北漂记

来源 :家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ygz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个一米八几的年轻人每天坐在衣服堆里,粗大的黑手上下翻飞,“织就”他的北京生活。
  
  王子的“中国姐姐”
  
  每一次王子出场都像电影一般。
  他叫奥比达(Obinna),一米八几的个头,雄壮魁梧。他跟大家打招呼,一脸阳光灿烂。
  在北京平安大道,一个名叫“埃菲布衣”的店。店里挂满了花花绿绿样式别致的服饰,十足的非洲风情。而王子就坐在衣服堆中,一双大黑手灵巧地穿针引线。“在非洲,无论男女,从小学开始都要上针线课,我觉得自己的针线活不比女孩差。”他憨厚地笑着说。
  王子大约三十出头,他的父亲是非洲尼日利亚的一个酋长,他被人称为Prince(王子)。来到中国后,“王子”成了他的中文名字,他索性把这两个字绣到自己设计制作的衣服上、包包上,一下子就成了店里最抢手的商品。“衣服基本都是我自己设计制作的,一般一个款式的只有几件,但是一种颜色的只会有一件,绝对不会有重复。”
  王子喜欢北京,目前租住在朝阳区某个四合院里,房东叫李维桐,他们是多年的朋友,也是“埃菲布衣”的合伙人。
  李维桐是地道的北京人,喜欢旅游,六年前当她第一次去非洲旅游,就喜欢上了那里。朋友介绍王子给她认识,她的第一印象是:王子有非常好的教养,而且,人情味很浓。接下来的几天,王子有空就来陪李维桐游览,贝宁古城的铜器、陶器、传统手工艺品,多民族、多元文化,这一切在李维桐眼里极具吸引力。她下定决心,回北京后要开一家这样的店,而且要邀请王子加盟。
  王子在中学学到了裁缝手艺,从此便一直迷恋手工缝制民族服饰。在李维桐的邀请下,他带着针线来到北京。他说闻着布匹的味道让他舒坦。每天9个小时,王子将硕大的身躯埋在衣服堆里,粗大的手掌拈着绣花针上下翻飞,黑手银针成了店铺一景。
  李维桐说,按照尼日利亚的民族习惯,男方娶妻根本不要花钱,女方一般会买房子和家具,如果男方的经济条件不允许,女方会将一切打理好的。不过,来到中国后,王子就入乡随俗了,为了迎娶中国姑娘,他现在考虑的是努力挣钱。如今,每周至少有两天,王子做裁缝活儿一直到凌晨2点,或许心中充盈着美好的梦想,他丝毫不觉得累。
  几年相处,李维桐对王子非常贊赏。“为了表示亲切,尼日利亚人喜欢与朋友称兄道弟。对自己尊敬的长者,他们习惯以“爸爸”、“妈妈”相称,并且往往爱在前边加上对方的国名。例如,“中国爸爸”、“美国妈妈”等。房东李维桐,自然就成了王子的“中国姐姐。”
  
  说得一口“京片子”
  
  虽然不常回非洲的家,但王子仍谨记已过世的酋长父亲的教导。比如不抽烟、不喝酒、多交朋友、对人真诚,不要过于追逐金钱。他还跟父亲学会了做人低调,即使在尼日利亚,王子也没有处处显示自己尊贵的地位,唯一能够看出他身份的,是他车上的一枚部族徽章。
  王子的父亲有10个孩子,5男5女。王子是老四,没有继承事业的责任,他开始自己闯荡世界。王子在大学里的专业是机械工程,毕业后在意大利当工程师,收入不菲。但他很快发现自己并不喜欢这份工作,他说:“我从小学时就接触裁缝手艺,相对于绞尽脑汁的工程师工作,我更喜欢动手当裁缝。”
  2005年,王子随非洲公司来到北京,第二年他就和李维桐合伙开了一家服装店,王子自豪地说,他们的店是北京唯一一家专营非洲服装的店。
  创业之初,王子拿着自己做的服装到各个大使馆上门推销。他到过多少大使馆,李维桐已经记不清了。李维桐被他勤勉、踏实的精神感动了,除了生意上的合作,也渐渐相处出姐弟般的亲情。工作闲暇,听王子讲笑话、讲非洲的风土人情是一大享受。
  王子说,有天在店里忙,有个顾客挤了他一下。那顾客连忙说:I am sorry。王子也客气地说:I am sorry,too。顾客马上回道I am sorry three。王子好奇地问:What are you sorry fod?那顾客说:I am sorry five……
  大家哈哈大笑,工作起来就像充满了阳光。这也是李维桐最看重的,她不想变成经济的动物,人与人之间,融洽、关怀、开心都很重要。
  尼日利亚人最喜欢吃用玉米面豆类面制的五色饭,也喜欢粥汤。对菜肴讲究实惠,不喜欢太咸。所以他们体态匀称修长,是西非最标致的民族。周末或者过节,李维桐会亲手做一顿五色饭,跨国家庭过得有滋有味。
  尼日利亚的官方语言是英语,但王子说得一口地道的“京片子”,和客人交流没有任何问题。李维桐说,几年前不是这样,那时他只能英语、汉语混着说。因为没上过汉语学习班,他就在工作中学习,把“中国姐姐”当老师,把客人当作老师。很多时候,客人并不是真想买衣服,只是来找个老外练英语,王子也来者不拒。他说:“大多数中国人说英语羞于启口,我就鼓励他们,这些人有的成了我的朋友,有的成了我的买家。”
  有一天,有个顾客来店里,王子用“京片子”打招呼。客人“暴汗”,问王子是不是在北京长大的?英语怎么样?王子一拍大腿说,英语太难学了。大家笑得不行。
  
  想娶北京姑娘
  
  李维桐说,现代社会,像王子这样的人不多了。几年来,他们合作得非常愉快。虽然她是房东,但是相处起来,就像一个跨国家庭。
  尼日利亚人习惯“击掌礼”,它是亲朋好友相见时采用的见面礼节。施礼双方彼此伸出自己的右手,用力拍打对方的右手。每当生意特别好,或者有什么喜事时,李维桐和王子就会来个击掌礼,非常融洽,朋友们看了都会非常羡慕。
  按照非洲部族的传统,男子要先立业、后成家,王子也在向着这个目标努力工作。他的想法很简单,心中向往的未来就是娶个北京姑娘,生三个小孩,给老婆,孩子们缝缝衣服,过安宁温馨的生活。王子说,他在北京生活得很自由,觉得自己的根就扎在了这里。问及他的女友,王子很害羞,死活也不说,因为“太隐私了”。他幸福地笑着说,等自己的事业根深叶茂之后,就迎娶美丽的中国新娘。
  去年,“埃菲布衣”的几名同事和王子一起回了趟尼日利亚。尼日利亚海岸线长达800多公里,遍布椰林、棕榈树,王子带着他的中国朋友们品尝美食,逛古老的手工店,忘情处忍不住手舞足蹈。
  回到中国,王子又是一个标准的北漂,勤劳智慧,开朗乐观,等待着一个姑娘来改变自己的生活。
其他文献
她就如同大部头的《红楼梦》,每一个章节都是故事,但能够真正翻阅、读懂她的人,极少,极少。    她的父亲是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周信芳。然而,她并不需要家族为其添彩,本身就已足够传奇。  周采芹,这个年过70岁的名门傲女,拥有太多的身份和第一:英国皇家戏剧学院第一个中国学生;登上英国话剧舞台的第一个中国演员;第一个中国“007女郎”;获得美国艾美奖终身成就奖的第一个中国演员……如今她最时髦的身份,是新
期刊
2009年8月5日,克林顿以美国前总统的身份,从朝鲜救出被羁押的两名女记者,一时全球瞩目,风头甚至盖过做国务卿的妻子希拉里。以至8月10日,希拉里访问刚果,一名大学生问希拉里,克林顿对国际事务的看法。希拉里当即勃然大怒:“你想让我告诉你我丈夫的想法?我丈夫不是美国国务卿,我才是国务卿!”  前第一夫人希拉里发飙,颇令人惊愕,这多少颠覆了她多年来宽容忍让的形象。但其实,这才是她的本性。从参议员到国务
期刊
没有王会悟,共产党的历史可能会是另外一种写法。历史学家如是评价。  然而,王会悟却鲜为人知。  中共“一大”召开前夕,她秘密承担了代表食宿、会议选址等全部会务:在“一大”会场突然被法国巡捕发现的紧急时刻,她迅速组织撤离,果断提议并安排参会代表安全转移到浙江嘉兴的南湖继续开会,确保了中共“一大”的胜利闭幕。中共“二大”召开,她又抱着刚出生的孩子在门口放哨……此后,她却并没有因此而身居要职,而是继续跟
期刊
“下海”创业头几年,我直没敢给父母讲。父亲一直希望我做一个合格的工程师,母亲则对我当时所在的石油勘探研究所的工作非常满意。经历过人生动荡的他们,心底极希望他们的儿子安安稳稳度过一生。  因为不想让父母担心,我“下海”的事对他们一瞒就是好几年。直到1999年公司稍微有了一些模样,我才邀请他们去看一看皇明。记得那时,我背着父亲(父亲年轻时得病瘫痪)从一楼到三楼,能感觉到他僵硬的身躯渐渐软了下来,不再对
期刊
你可以不羡慕麻雀变凤凰、灰姑娘嫁豪门,却不能不对麦家碧的爱情发出啧啧的感叹。结婚多年后,她依旧可以像自己创作的那只粉红小猪“麦兜”,在“麦太太”的呵护下幸运地拥有一片继续天真着发呆的世界。  “麦太太”叫谢立文,是她的经纪人,搭档,和丈夫。    结婚就是两个人住在一起,其他都一样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晨之计在于,发呆。结婚对麦家碧的改变几乎为零。  早晨醒来,她望着大大的落地窗外的阳台和天空
期刊
铭记理由    作为两次参加北京申办奥运会,两次担任申奥投票的中方陈述人,在暮年付出巨大身心劳动的何振梁,无疑是促成北京申奥成功的标志性人物,同时也是新中国体育走向世界的见证人。  原《人民日报》记者、比何振梁年长两岁的梁丽娟,以中国女性特有的贤惠与坚强。  与丈夫相濡以沫半个世纪,共同携手成就了一番伟大的奥运事业。    何振梁是这样描述与妻子的结合的:“这辈子我作了两个正确选择:一是入党;一就
期刊
1962年9月25日,阎又文的生命轨迹终止在担任农业部粮油局局长的职务上,时年48岁。临终前他对妻子留下一句话:“有事找组织。”没来得及说清楚自己的身份,就带走了这个秘密。  他这一走,也带走了阎家子女的大好前程。不知阎又文当时有没有预感。在那个看重出身的年代,一瓢“政审不合格”的冷水泼乱了他六个子女的人生安排。当记者问起阎家子女的人生经历,他们感慨不已。  阎颐兰15岁半入伍,17岁就当上了代理
期刊
陈少敏的婚恋生活,一如她迥异常人的性格一样,颇有几分传奇色彩。  1928年,陈少敏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前往青岛领导工人运动。1930年2月,陈少敏被派到山东临时省委书记任国桢身边,与他假扮夫妻,协助他工作。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对假夫妻却相爱了,竟成了真夫妻。  然而,对于陈少敏来说,幸福的婚姻生活太短了。1931年10月,陈少敏刚生下女儿,任国桢就被派往山西工作,刚到太原,就因叛徒出卖而被杀害。 
期刊
为秘密使命死了也值    转折始于1958年夏天。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中国科学院原子能所研究员邓稼先突然接到参与核试验的调令。下调令的,正是核试验总负责人、二机部副部长钱三强。  一想到中华民族的强国梦就要实现,邓稼先既兴奋又紧张,不禁问道:“我能行吗?”但他心里清楚,调令是组织上的决定,不管行不行,都必须服从调动。  核试验具有绝对隐秘性,科研人員不仅要隐姓埋名、不能发表学术论文、不能公开做报告
期刊
铭名理由      5·12大地震哀恸天下,同时也涌现出了无数感人的人和事。其中,为了抗震救灾英勇献身的51岁羌族机长邱光华,无疑是最值得人们铭记在心的代表之一。  作为周总理挑选的新中国第一批少数民族飞行员,地震发生后,还有几个月就到龄停飞的邱光华主动请缨到救灾一线去。  5月31日下午,邱光华机组执行任务返回途中,突遇低云大雾和强气流失踪。10天后,飞机残骸才被找到,机上人員全部遇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