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0年全球油气重大发现及趋势分析

来源 :世界石油工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lTNTma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油价长期低位震荡、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和能源转型等都深刻影响着全球油气勘探开发行业.近年来,全球油气发现数量和勘探新增储量均呈大幅下降趋势,新发现集中分布在大西洋两岸和波斯湾地区,伊拉克Faihaa油田、沙特阿拉伯Al Hasa页岩气田、美国Tulimaniq油田、塞内加尔Yakaar 1气田、圭亚那Yellowtail 1油气田等一批大型油气田相继被发现,天然气新增发现储量占比超过石油,海上发现占比超过60%,国家石油公司是新发现的主要贡献者.未来,中东和拉美将成为油气勘探生产主力区,全球油气上游或将迎来新一轮油气资产组合.当前部分大石油公司大幅削减勘探投资、全球油气新增发现储量减少、能源转型等不确定性因素,将直接导致资源接替不足、未来阶段性供应紧张等风险加剧.
其他文献
乙烯是衡量化工行业水平的重要指标和世界化工行业景气度的标志性产品,生产、消费与贸易的变化将对世界化工产业带来直接的影响.2020年,乙烯产能和需求主要来自东北亚和北美地区,聚乙烯仍是驱动乙烯消费量增长的主要下游领域.未来几年,中国乙烯产能将集中释放,乙烯原料多元化和轻质化进一步发展,民营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提升.
近期,全球能源市场发生严重的周期性能源短缺,表现为全世界主要能源消费区的天然气、石油、煤炭库存低于平均水平,价格急剧攀升.在天然气市场,欧洲当前库存比新冠肺炎疫情前的平均水平低15%,美国则低5%.在石油方面,美国商业库存比疫情前的平均水平低5%,经合组织成员国的商业库存也比2015—2019年的平均水平低5%左右.
期刊
全球乙二醇产能近年来稳步增长,新增产能主要来自中国.2020年,全球乙二醇产能达4097.6×104 t/a,产量与消费量分别为3161.8×104t和3041.8×104t.预计到2022年,全球乙二醇需求量将增至3315.3×104t,产能将增至5262.6×104 t/a.未来,全球乙二醇消费动力主要仍来自聚酯.近年来,随着煤制乙二醇行业高速发展,中国乙二醇产能、产量高速增长.受资源赋存影响,中国自给乙二醇主要来源于华东、华南地区石脑油制乙二醇和华北、西北地区煤制乙二醇.未来,中国乙二醇产能将进一步
全球丙烯产能近年来稳步增长,2020年新增产能主要来自东北亚地区.2020年,全球丙烯产能达1.51×108 t/a,产量与消费量基本持平.预计到2022年,全球丙烯产能将达到1.65×108 t/a,而需求量为1.23×108 t,全球丙烯产量增速在2022年达到高点后逐渐回落趋稳.中国丙烯产能呈快速发展态势,近年产能年均增长均超过10%.丙烷脱氢工艺的推广,将打造出以烷烃资源综合利用的特色循环产业.在多种工艺共存的情况下,随着不同原料价格波动,各工艺经济性出现不同变动,会加剧市场竞争.丙烯下游多元化是
期刊
在国际油田地面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监理失效是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针对国际油田地面工程安全监理制度失效问题,用进化博弈论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将承包商和监理视为有限理性参与方的情况下,如同工程实际中普遍存在的情况,监理部分收入与业主收益正相关制度设计失效;同时,工程监理根据监理工作量额外获得收益时,监理选择执行监理职责的趋势加强.
期刊
中国近几十年已建成枯竭油气藏、盐穴2种类型的地下储气库.枯竭油气藏型储气库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北,地层时代范围广,为新生界至太古宇,埋深和运行压力范围变化大;圈闭类型主要为自然形成的断块、断背斜和断鼻,储集空间为岩石孔隙结构,如粒间孔、溶孔和裂缝,库容和工作气量较大;注采速度慢,一般夏注冬采,每年一个循环.盐穴型储气库分布在中国南方地区,地层时代局限为中—新生界,埋藏较浅,运行压力相对较低;圈闭类型为人造盐腔,储集空间为整个盐腔自由空间,单腔库容和工作气量较小;注采灵活、速度快,每年可多次注采循环.含水层型储
0.20 mm及以下厚度的薄规格取向硅钢由于显著的表面效应生产难度更大,开发时更容易造成降级或废品率.由于这些高端取向硅钢生产技术保密而很少有相关细节报道,并且不同的成分体系对应的组织、织构及抑制剂参数和工艺参数应该有所差异,因此各企业需要自己摸索它们之间的关系.本文基于企业开发成功的0.20 mm产品,在实验室条件下全面考察其工艺的可重复性及组织结构变化的敏感性,揭示了由一次再结晶到高温退火1200℃关键温度下的基体取向类晶粒、异常长大类晶粒的尺寸、取向及抑制剂的特点.希望从理论上澄清薄规格化带来的显著
近年来,新能源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国内外多家石油公司未雨绸缪,以资本运营为重要手段,以关联油气产业、关注长远发展和投资回报为重要原则,拓展新能源业务领域及规模,加快公司能源转型进程,取得了显著效果.通过以资本运营方式推动石油公司新能源发展为主线,在研究国际石油公司发展新能源业务的主要做法及资本运营优势的基础上,深入分析BP和中石化两大石油公司新能源业务发展现状.研究发现,中国的石油公司从事新能源相关业务时间较短,尚未形成系统的新能源发展战略.应通过加强组织机构设置专业化,运作模式灵活化,业绩考核特殊化,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