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背景下对高等教育目的的再认识

来源 :河南教育·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zzk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等教育的目的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它是高等教育在实现各种具体目标时的终极追求,同时也规定和影响着高等教育的价值取向,对教育活动起着导向作用。高等教育的目的,一方面受教育活动内部价值取向的规定,另一方面又受复杂的社会因素的影响。这种内外因素的影响会造成我们对高等教育目的认识的模糊。所以,认清高等教育的目的,有助于促进高等教育的实践活动走向理性,推动高等教育改革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科学发展观立足于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张扬着科学理性的精神旗帜,是我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即把人作为价值的核心和社会的本位,一切为了人,一切服务于人,人是发展的目的。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是一种以培养人为目的的社会活动,没有哪一个领域像教育领域这样与人的关联如此直接、紧密:人是教育的中心,也是教育的目的;人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归宿;人是教育的基础,也是教育的根本。教育的落脚点在“人”,归根到底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所以,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为我们正确认识高等教育的目的提供了新的认识视角和理论基础。
  
  一、在科学发展观背景下,我们对高等教育目的的认识回归到了人的本位
  
  近60年来,我们对高等教育目的的认识和讨论主要是围绕“培养具有什么社会属性和质量规格的受教育者”进行的。在不同时期,我们对高等教育的目的和任务的认识也不同,先后提出过培养“劳动者”“人才”“建设者和接班人”等要求。1950年,政务院颁布的《高等学校暂行规程》指出,我国高等学校的宗旨是:培养具有高级文化水平,掌握现代科学和技术成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级建设人才。1956年,高等教育部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学校章程草案》规定,高等学校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具有一定马克思列宁主义水平,具有基本知识、掌握科学技术的最新成就,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并且身体健康、忠实于祖国、忠实于社会主义事业和保卫祖国的高级专门人才。195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更加明确地规定:高等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四条规定:高等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第五条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但是,今天看来,“劳动者”“人才”“建设者和接班人”“专门人才”等这些表述都是指“人”的一个类型或人的一个方面的基本属性,而不具备“人”的概念内涵的丰富性和普适性。这些关于高等教育目的的定位过于强调政治性和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服务性,没有把人作为最终目的来看待和培养,导致教育的实践活动时常陷入迷茫,高等教育本身失去自我,所培养的人也时常受到社会的诟病和专家的质疑。
  从高等教育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来看,高等教育的基本目的是育人,即促进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这也是高等教育的根本意义。中国传统的儒家教育有“小学”和“大学”之分。朱熹在《大学章句》中论及“古人为学次第”时说,小学“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这些基本生活技能,而“大学者,大人之学”,则“教之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也就是说,大学的目的是通过思想道德和人文素质教育使人“长大为人”,培养和造就“君子”和“圣贤”。古希腊倡导博雅教育,旨在培养具有广博知识和优雅气质的人。“博雅”的拉丁文原意是“适合自由人”,在古希腊,所谓的自由人指的是社会及政治上的精英。博雅教育所成就的不是没有灵魂的专家,而是有文化的人。现代高等教育自中世纪在欧洲兴起时,其目的就是培养“有教养的人”。德国教育家洪堡认为,“一个有教养的人必须是个性和谐、全面发展的人”,大学教育应当“成为完全的人的那种至上至善的力量的教育”。无论中国还是西方,高等教育自产生之时起,其基本目的都是促进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也就是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和《经济学手稿》等文章中从不同角度论述过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的目的也在不断变化演进。近代工业革命的兴起、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对社会生产力的巨大推动作用,促进社会对科技人才大量需求,从而引发高等教育目的的分化:是继续秉承人文传统培育完美人格,还是按照科技规格培养社会需求的各类人才?这成了一个问题。分化产生了背离。社会需求的强大驱动使得高等教育的目的逐渐趋向于对以职业技能培训为依归的专业科技人才的培养。人文树人,科技格物,人文与科技“两种文化”的分裂,导致了学生人格的分裂。过分倚重“科学主义”,使得高等教育在教育理念和教育内容上偏重实用性、功利性,注重“专才”教育。也就是说,工具理性的东西比较多,价值理性的东西相对少;对人类文明的普适价值关注甚少,专业细分而视野局限、重知识而轻能力、重书本而轻实践、重理工而轻人文,从而造成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专业人才往往是“单面人”“物化人”。
  科学发展观则把人放在了发展的重要地位,人作为真正的主体不但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肯定和尊重,而且人的发展问题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在科学发展观的背景下重新审视高等教育的目的,我们可以看到,高等教育重新回到了“以人为本”的根本原则,回到了它的根本意义上来。
  
  二、在科学发展观背景下,我们对高等教育促进人的发展问题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背景下,高等教育一方面必须面向“全面的人”的发展,另一方面又要面向人的“全面发展”。
  面向“全面的人”的发展,即促进全社会每一个人的发展,这是高等教育的根本目标,是高等教育促进社会文明和进步的根本途径。我国高等教育长期以来是一种“精英”教育,关注的是少数人。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人们往往归属于强势群体或弱势群体这两个不同的群体之中,存在着身份和地位的差别。高等教育应该在解决人的发展不平衡问题、全社会人的整体发展方面发挥自己的特殊作用。因此,我们的高等教育应向更多的人开放,使高等教育成为每一个人获得生存和发展能力的力量之源。
  高等教育要面向人的“全面发展”,即教育应该面向每一接受教育的个体,引导其心智全面发展。高等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更主要的是对人的身心发展有意识、有目的地产生直接影响,从而提高人的技能和素质,发展人的智慧,陶冶人的情操,使人的个性和潜能得到发展。这就使高等教育超越了只追求受教育者在某一方面片面发展的局限,更加关注人的主体地位,从而实现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的最终目的。促进个体的人的全面发展是实现整体的人发展的必要前提,只有每一个个体的人都得到发展,整体的人的发展才能实现。
  
  三、正确认识高等教育的基本目的与现实目的,准确把握高等教育“通识”与“专才”的关系
  
  通过分析高等教育目的的发展演进使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高等教育的目的具有“变”与“不变”两个方面,所“不变”者是培养和发展“人”这个目的,所“变”者是不同时代和不同社会对培养人的规格和需求的差异。高等教育目的的这种“变”与“不变”给予我们如下启示。
  高等教育的目的有“基本目的”和“现实目的”两个层面。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高等教育的基本目的。这个目的作为高等教育在理想和理论上的终极追求,所关注的是人的发展、人的完善和人的幸福。高等教育如果没有这种理想和信仰,就会丧失自己的根基和独立性。但人最终是要融入社会实践的,作为个体的人只有当他具备了适应他所存在的社会的能力时,其生存价值才能得到最大的体现。所以,高等教育的目的并不是教育活动内部所能完全决定的,而是受到社会意识和社会需要影响的。高等教育的目的必须反映时代和社会对培养人的规格的要求,这可视为高等教育的现实目的。
  这就是说,高等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基本目的”与“现实目的”的结合与统一。现实目的可能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化,没有现实目的的“变”,高等教育就势必封闭、僵化,就必将异化于社会,甚至被社会所抛弃;基本目的是恒在的,没有基本目的的“不变”,高等教育作为独立的社会活动其特性也必将黯然、模糊,办学导向势必与社会发展亦步亦趋,表现为扭曲、无序。肯定高等教育的基本目的,其意义就在于维护高等教育的本体价值和独立性,避免因现实目的的需要而造成教育方向的迷失和整个高等教育的摇摆与动荡。
  高等教育的目的问题其实还关涉了高等教育是“通识教育”还是“专才教育”的问题。大学应培养“通才”还是“专才”?这个争论在高等教育发展史上一直没有停止过,但是如果认识不到这是两个层面的问题,争论恐怕永无休止。通才教育是理想目的,专才教育则是现实需要。我们注意到,目前以提倡人文素质教育为主要内容的通才教育固然是对过去过分注重技术培训的教育方式的纠偏,但是,如果离开了现代学科的发展和社会现实的需要,通才教育就不免陷于虚妄,而成为一个过于理想化的美丽的神话。知识分类、学科分化是现代高等教育教学内容的重要基础,社会对专门人才的需求也是高校必须面对的现实,高等教育完全脱离这个现实基础是不可能的。而且也正是现代学科的分化和社会需求造成了现代大学类型的划分。也就是说,在知识分类、学科分化和因社会职业分工细化而越来越需要专门知识的今天,学生专修一门学科也是必要的,所以,对综合性或工科类等不同类型的高校,在教育目的和培养规格的要求上应是有所差异的。但是,就高等教育的基本目的而言,大学毕竟不只是职业技能训练。一个大学生应该对人类文化知识有相当程度的欣赏与把握,同时,应该具有一种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一种对真、善、美等价值的体悟和对公平、正义的担当意识。这样,我们就应该在高校的课程体系中寻求一个均衡点,即在专业教育中引进通识教育,在通识教育的基础上进行专业教育。但无论是“通重于专”还是“专重于通”,都有一个前提:“专”或“通”都不可偏废,过分强调其中的任何一方面都会“失衡”,从而导致一代人的教育或教育实践活动不完整。只有“通”“专”结合,才能做到既可保持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学校的特色和个性,又可兼顾高等教育的基本目的和现实需要。这样,才符合统筹兼顾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作者系周口师范学院院长)
  责编:路 童
其他文献
本刊曾在去年第7期上发表了介绍第五代计算机的文章。究竟什么是“第五代计算机”,钱学森同志在《关于“第五代计算机”的问题》一文中,从思维科学的角度提出了新的观点。文
固体火箭发动机的点火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包括三个阶段:点火延迟、火焰传播和燃烧室气体充填。研究点火瞬态的发动机内流场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这是因为:对点火
探讨病理状态下软骨细胞能否诱导脂肪干细胞(ADSC)向软骨细胞分化以及可能的最佳条件,以便为临床修复关节软骨损伤提供可能的新途径。[方法]分离共培养新西兰大白兔骨关节炎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凸显了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必须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用换位的思维理解人,用最高的热
建设中原经济区发挥了河南优势,填补了河南国内区域规划的空白。无论从全国发展大局还是从河南实际来看,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胚胎停育指孕早期宫腔内胚胎停育或死亡,是产科常见的疑难病。目前的研究表明其发病原因复杂多样,主要与感染因素、免疫因素、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及内分泌环境因素等相关,但
窄线宽、可调谐、频率稳定的外腔半导体激光器是波分复用系统、相干光通信技术必须的光源,在高分辨率激光光谱、检测计量和光纤传感等领域均有重要的意义及广泛的应用前景。
目前,我国的商业伦理课程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为此,我们应该明确商业伦理课程的目标、对象、授课方式及内容,改善授课效果,使商业伦理课程真正发挥应有
一曲梁祝响云端,惊煞九重神仙颜。礼花时鸣星璀璨,华灯齐放不夜天。激光犹如空闪电,烟雾明灭或可见。此景只应天上有,郑东仙界难分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