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在现阶段,政府的职能分为宏观调控、市场监督、公共服务、社会管理以及环境保护五个方面。而其中的公共服务职能包括公共体育、公共卫生、公共文化、社会保障、促进就业、社会救助等公共服务。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民群众越来越期待获得更高质量的公共服务,为了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政府就必须充分行使公共服务职能。
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政府承担的公共管理责任不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西方国家为应对政府财政危机和公信力下降局面,开展了“新公共管理”运动,提出了如何提升政府在公共管理过程中的时间性、质量性和经济性三大核心任务。借助标准化理念在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效率的成功经验,将其引入了政府管理领域,公共服务标准化的思想因此发展起来,并在西方政府的公共服务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在现阶段,公众公共需求和公共意识的日益增长,要求政府管理由传统公共服务模式向现代公共服务模式转化,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现代政府应该是具有透明化和规范化的管理运作模式,需要有一个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来向公众提供政府的公共服务产品。
标准化主要是对科学、技术与经济领域内重复应用的问题给出解决办法的活动,其目的在于获得最佳秩序。一般来说,包括制定、发布与实施标准的过程。标准化在工业领域最先得到应用,工业生产中对技术标准的应用和不断完善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随后又被广泛地应用到管理实践中。政府公共服务标准化是指政府在行使公共服务职能的实践中,对于重复性的过程制定具体的操作和管理标准,并通过各级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和颁布,进而在实践中实施和推广,以满足公众对高质量公共服务的需求。从另一个层面说,政府公共服务标准化是将企业管理过程中标准化的理念引入政府公共服务过程的管理思想,凡是通过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都可以纳入到政府公共服务标准化的范畴。
1 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有利于提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
公共服务标准化可以使政府将为公众提供公共服务做为核心之一。公共服务标准化强调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履行和完善,主张建立一个不断满足公众需求的政府,使得政府在公共管理中的能力得到提升,服务角色得到强化。政府通过管理和操作的标准化对政府部门和工作人员的公共服务行为进行规范,从而避免其按照主观意志履行政府职能,改变其通过命令和权力强力推行行政的模式,真正建设一个服务型的政府,提升服务能力。
2 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有利于政府实现透明化管理和运作
通过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使政府各个部门和政府工作人员明确自身的工作和责任,明确其提供的服务所要达到的标准。通过政府梳理自身的工作流程,确定合理的政府行为规范和公共服务标准,并将这些规范和标准以一定的形式向社会和公众公开。也就是通过公共服务标准化促进政府服务职能的透明和完善,建立一个以更好的效益满足人民公共需求的政府。
3 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有利于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必然要求公共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随着公众公共需求的迅速增长,建立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此外,从国外的实践经验来看,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对于保障经济平稳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具有基础性作用”。建立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首先要明确政府的责任,建立适应公共需求增长的政府公共服务行为规范和服务标准。在提高公共服务效率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公平价值的实现,在政府的主导下建立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共服务体系。另一方面,还要设立合理的政府公共服务考核标准,为政府各部门及政府工作人员公共服务行为的科学考评提供基础保证。这些都需要政府通过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建立科学的标准,规范自身的行为,实现政府公共服务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政府公共服务是政府五项基本职能之一,是政府履行职责和提高自身威信的重要前提。运用标准化管理手段中提升政府公共服务的能力,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将企业工业化生产中已经成熟的标准化管理理念与政府部门的管理实际相结合,加强公共服务各个环节的过程控制,提高工作效率。实践证明,公共服务标准化理念在政府部门的应用,有利于打破政府内部僵化的工作机制,有利于政府公共服务和行政管理方式的创新,有利于政府建立健全合理的长效机制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有利于政府满足公众不断增长的公共需求,有利于解决我国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需矛盾。
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政府承担的公共管理责任不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西方国家为应对政府财政危机和公信力下降局面,开展了“新公共管理”运动,提出了如何提升政府在公共管理过程中的时间性、质量性和经济性三大核心任务。借助标准化理念在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效率的成功经验,将其引入了政府管理领域,公共服务标准化的思想因此发展起来,并在西方政府的公共服务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在现阶段,公众公共需求和公共意识的日益增长,要求政府管理由传统公共服务模式向现代公共服务模式转化,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现代政府应该是具有透明化和规范化的管理运作模式,需要有一个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来向公众提供政府的公共服务产品。
标准化主要是对科学、技术与经济领域内重复应用的问题给出解决办法的活动,其目的在于获得最佳秩序。一般来说,包括制定、发布与实施标准的过程。标准化在工业领域最先得到应用,工业生产中对技术标准的应用和不断完善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随后又被广泛地应用到管理实践中。政府公共服务标准化是指政府在行使公共服务职能的实践中,对于重复性的过程制定具体的操作和管理标准,并通过各级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和颁布,进而在实践中实施和推广,以满足公众对高质量公共服务的需求。从另一个层面说,政府公共服务标准化是将企业管理过程中标准化的理念引入政府公共服务过程的管理思想,凡是通过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都可以纳入到政府公共服务标准化的范畴。
1 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有利于提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
公共服务标准化可以使政府将为公众提供公共服务做为核心之一。公共服务标准化强调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履行和完善,主张建立一个不断满足公众需求的政府,使得政府在公共管理中的能力得到提升,服务角色得到强化。政府通过管理和操作的标准化对政府部门和工作人员的公共服务行为进行规范,从而避免其按照主观意志履行政府职能,改变其通过命令和权力强力推行行政的模式,真正建设一个服务型的政府,提升服务能力。
2 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有利于政府实现透明化管理和运作
通过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使政府各个部门和政府工作人员明确自身的工作和责任,明确其提供的服务所要达到的标准。通过政府梳理自身的工作流程,确定合理的政府行为规范和公共服务标准,并将这些规范和标准以一定的形式向社会和公众公开。也就是通过公共服务标准化促进政府服务职能的透明和完善,建立一个以更好的效益满足人民公共需求的政府。
3 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有利于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必然要求公共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随着公众公共需求的迅速增长,建立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此外,从国外的实践经验来看,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对于保障经济平稳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具有基础性作用”。建立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首先要明确政府的责任,建立适应公共需求增长的政府公共服务行为规范和服务标准。在提高公共服务效率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公平价值的实现,在政府的主导下建立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共服务体系。另一方面,还要设立合理的政府公共服务考核标准,为政府各部门及政府工作人员公共服务行为的科学考评提供基础保证。这些都需要政府通过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建立科学的标准,规范自身的行为,实现政府公共服务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政府公共服务是政府五项基本职能之一,是政府履行职责和提高自身威信的重要前提。运用标准化管理手段中提升政府公共服务的能力,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将企业工业化生产中已经成熟的标准化管理理念与政府部门的管理实际相结合,加强公共服务各个环节的过程控制,提高工作效率。实践证明,公共服务标准化理念在政府部门的应用,有利于打破政府内部僵化的工作机制,有利于政府公共服务和行政管理方式的创新,有利于政府建立健全合理的长效机制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有利于政府满足公众不断增长的公共需求,有利于解决我国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需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