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可视化技术在复杂肝胆管结石诊疗中的临床应用新进展

来源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rgch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肝胆管结石病病情复杂、残石率和复发率较高,常引起严重的并发症,是我国良性胆道疾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数字医学的快速发展,目前已形成了三维重建、虚拟现实及3D打印为核心的三维可视化技术并开始在复杂肝胆管结石病的诊疗中崭露头角,成为转化医学应用的优秀范例。三维可视化技术克服了CT、MRI等计算机2D显示器在观察肝脏3D图像模型空间距离感上的不足,在肝胆管结石病的诊断、手术方案制定及手术操作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腹盆部Castleman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7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病理确诊的51例腹盆部Castleman病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临床分型分为两组,局灶型Castleman病组(42例)和多中心型Castleman病组(9例)。结果局灶型42例患者中32例无症状(76%),其他伴腹部、腰背部疼痛、腹胀。病理以透明血管型为主(93%),41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世界上半数以上的肝细胞癌发生在我国,目前肝癌最有效的治疗方式是精准手术切除。吲哚氰绿荧光成像技术被越来越广泛地用于临床,其在肝癌精准切除手术导航中获得了初步良好的效果。本文概述吲哚氰绿荧光成像技术在肝癌手术导航中的应用进展。
期刊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1998—2012年手术治疗78例肝脏局灶结节性增生患者,其中男45例,女33例,中位年龄39岁。对FNH诊断,MRI(80.56%∶19.40%,χ2=33.303,P=0.001)和CT(59.57%∶19.40%,χ2=21.24,P=0.001)诊断准确率高于B超,MRI诊断准确率高于CT(80.56%∶59.57%,χ2=4.171,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全腹腔镜Bismuth-Ⅲb型肝门胆管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2月沧州市中心医院109例Bismuth-Ⅲb型肝门胆管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接受腔镜手术的17例患者设为实验组,筛选同时期相匹配的17例开腹手术患者设为对照组,将两组各项临床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手术时间[(420.8±136.5)min比(292.3±65.6)m
观察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尿激酶不同剂量对溶栓效果的影响及安全性。认为80万U /d优于60万U /d和40万U /d ,100万U /d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增高。
期刊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超声及临床特征与跳跃性转移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手术且经病理证实的27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资料,分析原发灶的超声及临床特征与跳跃性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跳跃性转移的发生率为16.6%,侧颈Ⅱ、Ⅲ区为其转移最多的区域。单因素分析显示原发灶的超声及临床特征中结节位置、钙化模式及结节最大径与跳跃性转移的发生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甲状腺上极结节、结节最
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86例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患儿术前MRCP及术中胆道造影的临床资料,发现术前MRCP联合术中胆道造影检查可较好的显示囊肿的位置及其与邻近胆道系统和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可较好地指导手术,有效提高手术质量,避免术中损伤肝管和胰管,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单纯超声引导下经皮消融对一些特殊部位肝癌(膈顶、临近胆囊或胃肠道等)的治疗容易发生临近脏器损伤、出血、肿瘤爆裂等严重并发症。本文回顾性分析了应用超声引导结合腹腔镜微波消融技术治疗高危部位肝癌的效果及安全性,均顺利完成腹腔镜下肝脏肿瘤消融,术中无并发症发生,术后1个月复查均提示病灶完全坏死无残留,说明超声引导结合腹腔镜的应用可相对更彻底、安全地消融病灶。
期刊
目的探讨肝圆韧带途径在肝门部胆管良性狭窄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湖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肝门部胆管良性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2例肝门部胆管狭窄的病因依次为肝胆管结石(37例),医源性近段胆管损伤(12例),胆肠吻合口再次狭窄(7例),胆管囊状扩张症(4例),桥袢结石(2例)。本组患者均经肝圆韧带途径成功进入肝内胆管,行肝门胆管整形,胆管盆式内引流术,平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