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栖”物理课

来源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pthcharge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多初中学生害怕上物理课,原因很多,既有学生的,也有教师的。探寻这些“怕”的原因,我发现,师生在课堂上不能同时进入相同语境,是最重要的原因。
  课堂上的教师,由于升学压力的原因,往往首先关注教学进度,针对教学重点等展开教学;而学生首先关注的是教师提出的问题能不能吸引自己。正是因为两者不能一致,所以常常在课堂上不能和谐互动,以至于造成了教师上课的困难,也造成了学生知识的断裂与后续学习的厌倦。
  其实,仔细推敲师生价值取向之间的重合面,我们不难发现,利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提供师生和谐互动需要的全息背景,完全可以达成共同的目标。而要营造这样一个全息背景,教学手段的“三栖化”是一条重要途径。
  所谓教学手段的“三栖化”,就是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利用多媒体、黑板与演示实验,为课堂搭建最广阔的平台,提供物理教学需要的最佳信息,以激发学生浓厚而持久的兴趣,凝聚学生专注而长久的注意,支持师生和谐而又有创意的互动。
  我在讲《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这节课时,就采用了这一“三栖化”的教学策略。
  这是一节不太好讲的课,要让学生把兴趣集中起来,并同时指向“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我必须有自己的杀手锏。
  一上课,我就利用多媒体提供了一段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相关的视频——龙卷风。画面上肆掠的狂风,遮天蔽日,翻腾呼啸,摧毁了房屋,拔起了大树,掀翻了车辆……
  师:谁是灾难的凶手?
  生:龙卷风。
  师:龙卷风为什么会引起这么大的灾难?
  学生面面相觑……
  师:学习了这节课,我们就知道了。(我从学生的眼神里,看到了问号,不过,我更看到了更多求知的急切)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好吗?
  课堂就这样顺利地展开了。要是没有这段视频,情况会怎样?回顾自己以前的多次教学,不是也顺利展开过吗?但是我发现,虽然以前没采用视频,没有这样的引入也展开过,但是展开的过程要冗长得多,收获的“注意”也少得多。我看到了多媒体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上的第一个优势。
  这节课需要演示实验支撑,我一共设计了5个演示实验:“用嘴吹动纸条”、“吹动桌面上一分面值的硬币”、“在两张平行下垂的纸张之间吹气”、“吹动纸做的飞机机翼”、“吹动吸管中的水”。虽说这些小实验需要的时间不多,实验现象比较明显,但还是有不少学生没有获得理想的结果。为什么?因为他们不能正确地掌握实验的方法。我在现场请了一个女生示范,结果示范者依然不能如愿。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我利用多媒体放大了“人嘴”与“纸条”之间的距离,阐释了气体运动的原理,当这种“放大”与“阐释”作为教学资源出现时,我们收获了演示实验的成功。当每一个学生的脸上都露出笑容时,我看到了多媒体教学的第二个优势——放大细节,强化引导。
  这第二个优势,是传统教学不能提供的。在过去的教学里,许多现象不明显的实验,不仅不能给学生造成正面引导,甚至产生负面影响。就拿这节课上“吹动吸管中的水”这个演示实验来说,学生在烧杯里放入水,竖着插进一根吸管,利用另一根横着的吸管在竖管上方吹时,可以看到,竖管中的水面上升了。然而,由于两根吸管之间距离不同,吹气人使出的气力不同,吹气的流速不一样,竖管中水面上升的幅度也不同,真正取得理想效果的学生只占40%左右。如果就此罢手,60%的学生学习兴趣就会被抑制。怎样维持学生难得起来的兴趣?我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放大了这一操作过程中的细节,虚拟了实验操作,当这段虚拟过程在视频上演示后,学生的后续实验就大获成功了。可在当年没有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时候,为了让学生弄懂图上这一喷枪的原理,让多少表达能力上佳的教师也黔驴技穷。
  师:压强差产生的力有时是巨大的,这种巨大的作用力有时有害,如龙卷风;有时也有利,我们甚至可以利用它为人类造福。1903年美国发明的飞机就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那几十吨重的飞机是靠什么力飞起来的呢?
  生:飞机的升力。
  师:飞机产生巨大升力的秘密在哪里?就在机翼上,请大家用两手拉着机翼前段的线,用力向机翼吹气,观察机翼的变化,并解释现象。
  虽然这一实验很直观,但是,由于学生用口吹出的气流速度有限,而且还有些不得法,结果获得的收益依然不尽如人意。为了加强这一演示实验的效果,我动用了手动鼓风机,在鼓风机强大吹力的作用下,模型飞机很快升空了。
  生:这就是不同流速气流产生的升力?
  显然,要说服学生,引导学生服从真理,还有一段知识距离。如果我们的教学不能有效缩短这一距离,“飞机”就始终不能飞近学生,学生也始终不能看透飞机为什么能够起飞。为此,我用电子白板演示了这一原理(如下图),简单的线条示动,让学生明白了气流与压强的关系。为了强化这一教学,我又利用网络找到了飞机起飞的视频,让学生真切地感受了科学的魅力。
  对比原来的教学,我发现只有这一次把“飞机起飞”的问题讲得最清楚,因为学生实验、教师的演示实验、动画演示与飞机起飞视频的交互作用,提供了最丰富的资源信息,让学生在生动的信息面前,接受了知识,掌握了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对物理学科的情感。于是,我看到了信息技术的第三个优势——有效整合不同的资源。
  黑板在传统的教学里,是我们离不开的教学设施。但是,随着多媒体的出现,一些教师人为地淡化了黑板的即时教育功能,课堂上许多需要稳定一段时间的板书,也在闪烁的视频里消失了。这些板书的消失,往往带来教学重点的淡化。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重要的板书,常常是教师设计的“思维导图”,是学生认识这些知识的过程。怎样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也凸显黑板的教育功能?我的做法是,黑板设计的板书稳定地统领电子白板上的呈现,不擦掉黑板上的思维导图,就是要让学生始终有一个明确的思维走向。
  初中物理课堂可以在黑板上栖息,可以在实验里栖息,还可以在信息技术的平台上栖息,但这“三栖”各有短长。在今天到处都流行着高效课堂这一热门话题时,“三栖”之间是可以有效整合的,只是在整合时不要丢失最宝贵的特点。
  改革物理课堂,提高教学的效率,要运用黑板与电子白板“两栖”混合作战,而改革物理课堂实验,更要认真借助信息技术的手段,以提高成功率,创造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
  黑板、实验与信息技术“三栖”手段,是构建高效物理课不可缺少的,关键就在于我们怎样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
  虽然那节课结束了,但是留给我自己的印象始终深刻,这不仅是由于这节课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还由于我探索了一条高效课堂的途径——“三栖”物理课。
其他文献
一、少儿消费市场调查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登记显示。14岁以下的少年儿童数量约为2275亿,占人口总数的16.6%。未来10年中,中国人口出生率将维持在12‰~10%。左右,即中国每年新
单一web服务器有着性能瓶颈问题,不能很好地为用户提供可用性与可靠性。本文讲解使用开源技术LVS与HeartBeat技术构建高性能、高可靠性集群的三层架构,包括负载均衡层、真实服
波兹曼已成“奥特曼”(outman)了,原因是他老人家提出的“娱乐至死”概念,在2010年上半年被中国电视工作者不经意间改成了“娱乐至贱”,并在各地大张旗鼓跋行。每天夜里,一场场华山
介绍了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管理工作的具体过程及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基于DDM结构模式的决策支持系统结构,并给出了其各部分的工作原理和设计的基本原则。
1引言高等学校担负着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的重任,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国能否在科技与人才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高等学校,应树立开放型的"大教育"观念,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