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软件中学生英语“诵读体验”教学模式的构建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dcj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语言教学环境及教育教学理论的日新月异,英语教学如何在新形式下更好地为语言学习者服务,已经成为当下我国英语教育改革所关注的一个重点。笔者尝试借助电子产品应用程序来构建一种“诵读体验”的英语学习模式,旨在增加中学生的语言输入、改善情感态度、建立师生互动平台、促成自主学习能力和语感的形成,并最终提升英语学习的效果。
  【关键词】中学生;英语教学;诵读体验模式;应用程序
  一、研究背景
  中国改革开放脚步的加快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一方面为英语教学改革带来了新变化和新机遇,另一方面也引出了许多新问题和新思考。
  首先,人们开始对传统英语教学的问题进行反思,并介绍并尝试了交际法、任务教学法等国外新模式。但由于我国教育班级人数多、教师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许多专家学者开始寻找一种更适合中国国情的英语教学模式。(见曹怡鲁1999:16)
  其次,信息技术及电子高科技产品的发展与普及给人们带来了巨大便利,也同时对教育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如学生的关注力、思维能力与记忆力有所下降。人们开始反思中国传统教育的可取之处,重新开始探讨背诵与记忆的重要性。(见寿华芳2009:22-23)
  第三,《英语课程新标准》将兴趣、自信等情感因素提高到与英语基本技能及语言基础知识同等重要的层面,而且教材内容也日趋贴近学生、生活和时代,但学生开口说英语的机会仍然不多,勇气与兴趣也依旧不足。
  如何既借鉴国外先进外语教学理论,又立足中国的国情,既能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同时又能保留传统教育在知识、记忆等方面的优势,使得学生能够学好英语,提升语感,又兼顾情感?为此,笔者尝试借助电子产品的应用程序,构建英语初级阶段的“诵读体验”教学模式,旨在增加英语教学过程中的输入量、改善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因素、拓宽学生学习英语的学用渠道、培养学生的语感并改善学生的记忆能力。
  二、理论基础与意义
  首先,“诵读体验”模式可以加大并改善二语习得过程中的语言输入。Ellis(1999)提出,可理解输入是语言习得不可或缺的因素,是语言习得的至关重要的条件。传统的汉语语文教育强调的也是博闻强记,这从本质上说也是强调的是大量语料输入和更多注意力的输入。而且,“诵读”的内容以语篇为基本单位,而不同于以单词、词组、语言点及语法点为基本单位的传统教学输入。可以说,“诵读体验”模式使得学生有机会接触更多语料,并在朗读背诵的过程中投入更多关注,最终优化了语言输入效果。
  其次,“诵读体验”模式更利于语言知识的内化和良好语感的形成。Bialystok认为,显性语言知识(如语音,语法和词汇等)存在于学习者的意识层中,而隐形语法知识存在于潜意识层中,是内化了的语言知识。潜意识层中的隐性语法知识越多,语感也就越好,熟练使用目标与的程度就越高。(见马广惠1997:8-9)“诵读体验”模式可以做到大量语言材料的反复输入,将显性语言知识转化为隐性语言知识,从而增强学习者目标语的语感和应用能力。
  第三,“诵读体验”模式为语言输出创造了灵活多样的渠道。我国中小学英语课堂,班级大,人数多,在课堂教学有限的时间内兼顾学生的语言操练及输出的时间确实不易。“诵读体验”模式则充分合理地利用了有限时间,采取教师参与、引导或学生小组背诵等形式,具有更强的灵活性与可操作性,拓展了学习者语言输出的渠道。
  最后,“诵读体验”模式可以对学生的情感因素产生积极影响。刘敬雯(2000:23-24)提出,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经典材料,要求学生以个人方式大声朗读甚至背诵出来,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还能够给予学生学习英语的成就感与自豪感。同时体验模式避免了出错“风险”,从而更好地保护了学习者的“自我形象”,降低语言学习焦虑。
  三、模式建构与小班实验
  为使“诵读体验”模式真正发挥在语言输入、内化、输出及情感态度改善方面的作用,笔者重点考虑了四大要素。
  首先,輸入的语料必须是可理解的且略高于学生现有的语言水平;必须兼顾生活性、趣味性、时代性等特征,篇幅还不宜过长;最好是原汁原味的英文语料。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语料输入的有效性、学生诵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及诵读模式的可操作性。
  其次,为达到更好的输入效果,语料的输入应改变以往单一阅读输入的做法,结合音像资源,既可重复强化输入,又便于学生模仿跟读。
  第三,考虑到中学生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较低,语言水平不高,必须进行过程监控,同时帮助学生突破语音、语调、停顿、连读等方面的瓶颈,并在学习方法与策略方面进行引导。
  最后,建立起轻松且具有个性化的互动平台,既能够降低学生的语言焦虑,又能够为他们提供自我展示和体验成就的机会,从而大大提升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为教学的巩固与互评自评提供便利。
  综合以上考虑,笔者借助某APP应用程序,在征得家长同意前提下,对一个私授十人小班进行了为期半年的教学实验。
  在实验开始之前,十位学生的情况略有差异。八人平时不愿或不敢开口说英语(只有两位学生家长反映课后听到孩子开口说英语);七人平时考试成绩中等偏上,两人成绩较好;五人口语水平一般,三人语音较标准,但语调与流利程度一般,只有两人口语水平较高。
  在实验过程中,笔者将《新概念英语》第二册及一些简易英文读物的图片与音频课件上传至APP,并布置随堂作业(可在一周内自由完成)与系列作业(系统生成须每天完成)。
  学生下载APP应用程序,进入教师设置班级完成随堂作业与系列作业。在此过程中,学生可参考教师上传的各类资源,反复跟读、模仿并纠正读音,并将录音音频上传。
  在评价方面,除APP自带的星星榜(按时完成)及红花榜(优秀点赞)这两个评价系统之外,教师还可以在学生录制并上传的音频文件里进行语音点评或文字点评。   最后,笔者利用私授课教学时间,检查上一次作业的朗读与背诵情况,对于能够达到背诵要求的学员给予额外奖励。前期的多次模仿与重复使得大部分学员可以背诵出英语篇。
  四、结论与反思
  在APP应用程序的辅助下,“诵读体验”教学模式优化了英语语料的选择和输入形式、语言的训练和内化过程以及语言输出与评价的方式和渠道。笔者对该私授小班进行了日常观察及阶段性测试与访谈,发现这种借助APP应用程序的诵读体验模式对学员的英语学习产生了多方面的积极效果。
  首先,学员的开口说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幅度提升。半年后,八人表示不再害怕开口说英语,其中甚至有五人表示非常喜欢说英语(只有两人需督促才能及时完成诵读任务);六人表示对诵读任务充满期待(甚至有学员催促笔者布置诵读任务);六人表示完成任务得到的星星与红花给他们带来了很大的快乐与成就感(笔者也常见学员展示各自的星星与红花数量,互相對比笔者作出的点评内容)。
  其次,学员的英语学习及考试成绩有较明显进步。五人考试成绩进入班级甚至年级前列,四人参加了校级乃至市级英语比赛并获奖。不少学员表示,诵读体验提高了他们的英语口语水平,增加了英文词汇量和阅读量,对于考试的听力部分和阅读部分尤其有帮助。
  第三,学员的学习策略和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培养。大部分学员不仅能够积极主动地完成诵读任务,还能够自觉对自己的表现以及同学的表现进行评价与反思。
  必须指出,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此“诵读体验”教学模式只能先在私授十人小班里进行,可否将其大班化及常态化,这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论证;笔者只能依据半年中学员的日常表现以及交流与测试来证明该模式的有效性,却无法证明该模式与学员学习进步之间存在直接必然联系;此外,在实施“诵读体验”模式教学过程中,笔者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已远远超出普通公立学校一线教师的承受能力。
  尽管如此种种,笔者依旧希望有更多的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来关注这种“诵读体验”教学模式,对其进行完善或是修正,使更多英语学习者可以从中获益。就本文中的所有内容,笔者承担全部负责。
  【参考文献】
  [1]曹怡鲁.外语教学应借鉴中国传统语言教学经验,《外语界》,1999年第2期(总第74期)
  [2]寿华芳.优化初中英语背诵的策略,《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9(9)
  [3]Ellis, Rod. 1999. 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59, 262
  [4] 马广惠.Bialystok的语言学习模式,《国外外语教学》1997年第1期
  [5]刘敬雯,刘宏宇.应重视中学英语朗读技巧教学,《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0第16卷第2期
其他文献
【摘 要】联想化思维方式是为教学服务的,但它不是远离三维教学目标的胡思乱想,喧宾夺主,更不是盲目追求生动效应耳朵哗众取宠,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一定要加强业务学习,不断丰富知识“内存”,不断提升教学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使联想在师生互动中闪闪发光。  【关键词】拨云见日;自然导入;激发兴趣;拓宽视野;借助联想  联想是由乙观念想起甲观念的思维过程,它在师生互动探究过程中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笔者认为:初
期刊
【摘 要】苏轼的散文汪洋恣肆,挥洒自如,成为古时举子的必读书。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有话:“苏文熟,吃羊肉;苏文生,吃菜羹。”这显然对苏轼的文章给予了高度的肯定。  【关键词】苏轼;留侯论  带有翻案性质的杰作——《留侯论》是年轻苏轼敏智与识见的体现,这篇应试的“考场作文”着力体现了苏轼创作的原则:一要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二要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文
期刊
【摘 要】随着近几年,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理念逐渐在高中教学中渗透。而英语学科,在高中生的整个学习阶段中,也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所以,在这门学科中,如何引入“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问题。而构建高中英语高校课堂也离不开这个理念,所以,本文从提升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的目的,对构建高中英语高效课堂——“以人为本”活动课引发的思考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结合高中历史教学来说,伴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当前一线教学开启了如火如荼的新课标改革,在这场改革中,我们不可忽视的是班级中比较容易忽略的风景,怎样让这些经常被我们忽略的风景暗香浮动?我所说的这些容易被忽略的风景就是学习困难生,这些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在于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策略,所以开展科学的学习策略训练模式,有助于学困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转化学习方式。本文从四个方面开展论述:立根源于练习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初中语文教学,尤其是农村初中语文教学效率,备受关注。而“导学案”教学模式属于一种“教学合一”的教学设计方案,能够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合作与探究性学习,增强师生互动,将老师的导案、学生的学案与练案有机结合。本文在阐述导学案教学模式意义基础上,分析了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及导学案模式下高效语文课堂的构建,希望对农村初中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有所帮助。  
期刊
【摘 要】引导学生提点出文本蕴藏的语文能力点,并且及时推动学生借助模仿性练习固化,从而升华成生长点,能够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关键词】提点;针对性;发现性;主体性;迁移性  语文教材文本的经典性意味着值得执教者多角开掘,充分发挥其教学价值,起到以一当十的例证性作用。利用课堂的有限时间,教会学生发现文本里的语文能力生长点,最便捷的途径便是通过文本、在文本中、高于文本,运用提点法帮助学生。  
期刊
【摘 要】写作这一门科目是初中语文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写好作文可以提升初中生语文的整体素质,而写作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通过文字的方式提升自我思维灵活性与深刻性,从而增强自我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和自身文学价值观的累积。因此教师需要通过课本教材梳理,同时对学生的思维方面进行多元化的训练,让学生通过自由写作、训练写作等多种方式提高写作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灵活性;深刻性  一、当下的初中语文写作
期刊
【摘 要】导学案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方面能够发挥出巨大的作用。现阶段,农村初中语文教育者也在不断尝试将导学案教学法应用于自身的教育教学之中。然而由于存在诸如教学思想落后、学生个体差异被忽视等问题,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导学案教学模式应用一直未能获得让人满意的结果。深入研究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导学案教学现状,设计優化导学案教学的策略提高农村初中语文教育的实效性已成“当务之急”。
期刊
【摘 要】2017年江苏高考命题,注重考查考生语言运用的能力,其中写作占25分,总分120分。高考历来作为选拔人才的重要方式之一,各大高校也非常重视,笔者就这一题型,对江苏省丹阳市吕叔湘中学高三的部分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就某一阅读材料,进行观点提炼,然后写作。结果发现,很多学生在语言的遣词造句,语法结构,上下文链接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为此,笔者找来学生一一询问,然后讨论,调查,文献检索,最后得出以下
期刊
【摘 要】江苏新课程高考下,所有的选修学科虽然也参加高考,但地位和语数外悬殊颇大。选修学科的学习时间被严重挤占,作为选修课教师,我们必须要尽最大努力提高达B率,帮助学生在高三复习阶段快速、高效地完成复习。复习的关键在课堂,提高每一节课的效益是我们必须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高三历史复习;课堂模式;改进  自江苏实行新高考模式即语数外算分数、选修两门算等级以来,我们历史学科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