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产妇术后切口感染及其危险因素研究

来源 :延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tianqing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剖宫产产妇手术治疗及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3年12月于我院行剖宫产产妇共1013例,对产妇切口感染及急诊手术、预防应用抗生素、胎膜早破、低蛋白血症、生殖道感染、BMI值、出血量、阴道试产时间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013例患者行剖宫产手术,其中86例患者表现为感染,感染率占 8.4%。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急诊手术、未预防应用抗生素、胎膜早破、低蛋白血症、生殖道感染、高BMI值、多出血量、阴道试产时间长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有多种因素可以导致剖宫产产妇术后切口出现感染,采取有效措施对高危患者进行控制、预防,可降低剖宫产产妇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关键词:剖宫产;感染;危险因素
  虽然各医院不断加强剖宫产感染措施,而且在严格的围手术的预防措施下大多数行剖宫产的产妇切口均可以较好愈合,但少数产妇可发生切口感染[1]。切口感染是产科患者最常发生的感染,其原因受多种因素影响。切口感染所引发的发热、疼痛等症状往往给患者带来更大的痛苦、影响新生儿的喂养,另一方面还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所以,为了提高产妇的临床治疗效果,控制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率,我们对2010年1月-2013年12月于我院行剖宫产产妇的切口感染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引起切口感染可能的相关因素,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0年1月-2013年12月于我院选择剖宫产手术的产妇共1013例,年龄21-38岁,平均27.9岁。以剖宫产术后切口是否发生感染作为观察指。切口感染判定标准如下:1)患者切口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红、肿、热、痛;2)切口分泌脓性液体;3)感染相关其它指标。
  1.2方法
  对1013例剖宫产手术的产妇的急诊手术、预防应用抗生素、胎膜早破、低蛋白血症、生殖道感染、体质指数(BMI)值、出血量、阴道试产时间等情况进行进行整理。将阴道试产时间>5h 定义为阴道试产时间长,出血量>200ml定义为出血量多、BMI值>25定义为高BMI值。
  1.3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剖宫产产妇术后切口感染情况
  2010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共1013例患者选择剖宫产手术,其中86例患者表现为感染,感染率占 8.4%。
  2.2剖宫产产妇术后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见表1):
  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表明急诊手术、未预防应用抗生素 、胎膜早破、低蛋白血症、生殖道感染、高BMI值、多出血量、阴道试产时间长均为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其中高BMI值的风险系数最大(OR=2.533),详见表1。
  表 1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多因素分析
  
  
  
  
  
  
  
  
  3讨 论
  目前,剖宫产是我国产妇选择生产胎儿的重要手段。但术后有一部分患者常有切口感染发生[2]。通常来说, 切口周围炎症越重、发病时间愈长其切口感染发生率越高。同时, 对切口的牵拉、挤压越重, 暴露时间越久,手术过程越长 ,切口越容易肿胀,对切口的修复影响越大,因此,切口感染可能性越大[3-5]。本研究对剖宫产手术后切口感染情况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影响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由高到低依次为高BMI值、低蛋白血症、生殖道感染、阴道试产时间长、未预防应用抗生素、急诊手术、胎膜早破和多出血量,其OR值依次为2.553、2.154、1.983、1.856、1.763、1.347、1.342和1.294。高龄产妇免疫功能较差,手术时集体抵抗细菌等病原菌能力较差,所以年龄大的产妇其切口感染发生率较高。产前多次的阴道/肛诊、生殖道感染、胎膜早破的产妇,生殖道病原菌繁殖,增加病原菌侵入宫腔的几率增,所以其切口感染发生率较高。阴道试产时间长的产妇,机体能量消耗较大,身体抵抗力大大下降,再行剖宫产可加重集体损伤,也使切口感染风险增大。BMI值高的产妇,患者皮下脂肪较厚,可使术中牵拉强度增加,导致手术时间延长、难度加大,同时脂肪组织血供较少,术后容易发生脂肪液化,这些都会构成产妇切口感染因素。另外,术前未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低蛋白血症、术中出血量大、和急诊手术等可减低局部抗感染力,都是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
  综上所述,有多种因素可以导致剖宫产产妇术后切口出现感染,采取有效措施对高危患者进行控制、预防,可降低剖宫产产妇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葛忆琳,陈越火,朱仁义,等.医护人员携带 MRSA及其耐药基因的研究[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2,29(7):565-568.
  [2]张凤华,李瑜珍,曾学辉,等.医务人员手携带致病菌及分布情况调查[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8):358-359.
  [3]田素芳.医务人员手卫生的行为干预与医院感染的相关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3):2888-2889.
  [4]石喜之,王济峡,周涌.手术后切口感染与抗生素合理应用的评价.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2,23(7):602.
  [5] 王琳,李玉峰,嵇菊珍,等.外科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9,9(4):217-218.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究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对比,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寻求最佳的治疗方式。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阿立哌唑组与利培酮组,治疗8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与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PANSS评分相比治疗前P<0.05;治疗的第2、4、8周,阿立哌唑组的不良反应均低于利培酮组,比较P<0.05;差异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上治疗妇产科输卵管性不孕症的方法及其成效。方法以42例2013.1.1.~2014.1.1.之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输卵管性不孕症患者为调查研究对象,对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所采取的治疗手段均为宫腔输卵管灌注联合抗生素治疗,观察了解患者的治疗成效。结果以上42例妇产科输卵管性不孕症患者在接受治疗之后,其中治疗有效率达到80.95%(34/42),15例治愈、12例显效
期刊
摘要:围手术期感染是手术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包括如呼吸道感染、手术切口的感染、泌尿系统的感染等。造成围手术期感染的原因有很多种,围手术期多种诊疗手段的侵袭、各种高危物品的接触、手术本身对机体的损害、术后饮食营养摄入不足抵抗力下降、手术后抗生素应用不合理等都可能造成机体感染,临床常见的包括肺炎、呼吸道感染、切口感染、败血症、局部病灶脓肿等。围手术期积极控制感染对提高疗效和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1]。医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痔上粘膜切除术(PPH)联合粘膜下痔核切除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方法 选取2010年7月至2013年11月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环状混合痔患者153例。随机分为PPH联合外剥内扎术组和PPH联合粘膜下痔核切除术手术组,观察两组患者术中、术后一般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PPH组在平均粘膜修复时间、术后疼痛、住院时间及肛门狭窄发生率均明显少于PPH联合外剥内扎术组,术后复
期刊
摘 要:目的:观察产妇产后保健对产后恢复及新生儿健康的影响。方法:资料随机选取2008年2月-2011年2月在本院生产住院的产妇116例,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8例,给予对照组常规干预,给予研究组产后保健干预,记录并分析两组相关情况。结果:研究组产妇恶露消失、子宫恢复、感染消失、乳房包块消失时间均比对照组更短,研究组新生儿黄疸、脱水及营养不良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
期刊
摘 要:目的 探讨中药保留灌肠疗法在慢性盆腔炎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期间,我院所收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124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中药保留灌肠的临床药物治疗,对照组则采用西药的临床药物治疗,并分别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和临床指标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51.61%和96.77%,均显著高于对照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以降低剖宫产率。方法:对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分娩的128例疤痕子宫再次妊娠的孕产妇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阴道试产与剖宫产的分娩结局、并发症等。结果:128例孕产妇中,38例选择择期剖宫产。90例选择阴道试产,试产率为70.3%,其中65例顺利经阴道分娩,试产成功率为72.2%,25例失败,立即改行急诊剖宫产术。总共63例行剖宫产。阴道分
期刊
摘要:强直性脊柱炎(AS)的护理可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的认识程度,对该病患者配合治疗、症状恢复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通过护理干预,心理干预,健康指导可增强患者的依从性,促进恢复期患者有效的功能锻炼,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 AS;护理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是以中轴关节病变为特征的一种病因不明的全身性疾病。临床上以弯腰痛、脊柱畸
期刊
摘要:目的 深入分析舒适护理在预防和治疗肾衰竭患者进行血透病人的临床疗效,加强患者对肾衰竭患者进行血透病人的认识,有效降低肾衰竭患者进行血透病人的死亡率。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的80例明确诊断为肾衰竭患者需要进行血透病人的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在正常治疗的基础上同时采取舒适护理的方法进行临床护理,对照组按照医嘱采取正常的医嘱治疗,每天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研究周期为2月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围术期的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 以我院于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60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肺癌患者均进行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手术。随机选取30例患者进行系统的肺癌根治术围术期护理(观察组),剩余30例患者进行常规的肺癌根治术围术期护理(对照组),对比分析和总结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方法和效果。结果 60例患者手术过程进展的十分顺利,观察组患者的胸腔引流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