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便携式重症监护治疗病房的创建

来源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fd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为了适应突发灾害事故、载人航天航天员的医疗保障救护以及局部战争中伤员现场救护的需要,提倡和实施现代救护的新概念和技能,探讨创建流动便携式重症监护治疗病房(ICU)的方法和意义.方法回顾分析参与载人航天航天员意外伤害医疗紧急救治工作的体会,从设备配置、人员强化培训及组织等方面提出创建流动便携式ICU的可行性.结果流动便携式ICU在我国载人航天首飞航天员的医疗保障及救护中得到了应用,能达到"快速反应、立体救护"的目的,使危重病现场救治规则、卫勤保障原则更趋于合理,提高抢救成功率.结论危重病特种伤现场急救需要"快速反应、立体救护"的现场急救新模式,流动便携式ICU的创建可达到这一目的,能降低突发灾害及局部战争中伤员的伤残率和死亡率。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交感神经切除后,痉挛肌肉内肌电图、酶及肌纤维结构的改变.方法将20只Wistar大白鼠作成痉挛性模型,分成两组,随机选择1组行颈总动脉周交感神经网剥脱切除及颈上节交感神经切除术,另1组作为对照,于术后第8天用Dantec肌电图仪观察肱三头肌F波幅度.术后第20天切取两组大鼠部分肱三头肌组织,采用(Ellman)爱尔蒙法测定肌组织内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在IBAS图像分析仪上观察两组肌组织内快
摘要 为了研究猫外侧膝状体(LGN)细胞多种感受野特性在短时程眼内压升高前后的差异性变化, 采用前房穿刺直接施加眼压的方法, 保持眼内灌注压为30 mmHg(1 mmHg = 1.33322×102 Pa), 胞外记录了猫LGN细胞对同心圆光斑、光环刺激和对高、低空间频率移动光栅刺激的反应. 实验结果表明, 所记录不同类型LGN细胞及感受野不同组分的反应在眼内压升高后都明显下降. 采用同心圆光斑
目的 探讨跨膜信息传导机制在肝硬化并肝肾综合征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40%四氯化碳制备肝硬化动物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肝硬化大鼠肾小球血管袢和肾小球前小动脉的Ⅰ型1,4,5-三磷酸肌醇受体(IP3R),观察其表达情况.结果肾小球血管袢和肾小球前小动脉Ⅰ型IP3R表达,实验组分别为:4.97±1.34、4.09±1.14,正常大鼠组分别为:2.43±1.67、1.83±1.32,两组之间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