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应用题教学

来源 :中国教育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xiaot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现实生活中数学更贴近生活,我们经常利用所学到的应用题来解决实际的问题。例如,费用的支出和收入、盈亏问题,行程问题,工程问题等等。可以说应用题是生活的需要,无所不有,无处不在。在日常的应用题部分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应该对小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培养他们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其数学素质。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与探讨,我认为应用题部分内容的教学一定要加强其思维的训练、语言的训练,提高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让学生充分地读,了解题意。
  应用题是用语言表述的一类题型,对语言的理解能力要求非常高。因此,读题便成为解应用题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自己感知信息数据的过程。读看起来很简单,但数学应用题的读并非泛泛而读,它要求讲究一定的方式。数学中的读不讲究抑扬顿挫、优美动听,但需要用心、用脑、集中注意的读。一般来讲要读三遍:第一遍初读,对题目有初步印象;第二遍应逐字逐句的读,重点理解每个词、术语的实际含义;第三遍连贯起来读,重点掌握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例:星火煤厂上半年原计划产煤6.6万吨,实际每月比原计划多产2.2万吨,照这样计算,完成上半年计划需用几个月?
  在读这个题目时需要通过大脑反映弄清四个问题:
  1.这道题叙述的是哪个单位的什么事?
  2.题目第一个条件是什么?“上半年”和“原计划”又是什么?
  3.题目第二个条件是什么?关键词是什么?谁和谁比?比什么?比的结果怎样?
  4.问题是什么?“照这样计算”是什么意思?
  二、找准题意,动手划一划。
  这一步对小学生而言是无论如何都不能省略的,它是在读完题后进行的,是在读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题意,抓注重点的关键。如在教学《分数加减法》时,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题目:一块地几公顷,其中种大豆多少,种棉花多少,其余种棉花的种植面积占这块地的几分之几?
  这道题主要是让你区别,给你的分数是分率还是一个数。这个时候我就要求学生必须把有单位名称的数字圈出来,这样可以提醒自己,数和分率是不同的,不可以进行加减法。同时划出“几分之几”,明白的告诉学生求的是一个分率,和公顷无关。划是一个很好的习惯,可以提醒学生在今后的思考中注意一些细小的地方,以免出现不该有的错误。
  三、承接已知的材料,展开思维的空间。
  学起于思。学生读题后,获取了已知和问题后,接下来就是在大脑中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也就是思。
  1.顺着思考,即由已知——结论,从已知中获取信息,一步步推出过程量,慢慢靠近所求结果:
  例果园里有4行苹果树,每行18棵,还有2行梨树,每行12棵 ,苹果是梨树的几倍?
  解:我们可以用图把思考过程表示如下:
  已知
  4行苹果树 2行梨树
  每行18棵 每行12棵
  苹果树总数 梨树总数
  苹果树是梨树的几倍?
  2.倒推法,与顺推法刚好相反。即从问题入手——想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知道些什么条件,这些条件是题目中的已知的,还是未知量,要知道这个未知量又需要什么条件,需要什么样的数量关系来解决,直到在题目中找到已知:
  思考应用题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中心环节。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引导,切实做好学生的引导者,设法调动学生的大脑器官。要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余地,为学生提供一个独立思考的机会。
  四、引导学生根据掌握的信息,合理解决问题。
  学生的解答,同样需要锤炼。学生需要把刚才思考的过程用数字的形式表示出来。在解应用题时,题目中没有出现过的数学是不可以出现在题目中的,即使是显而易见的数字也需要你进行一定的说明。这是数学的严谨性。所写的式子,要让别人看了也完全明白你的思路,这样才是一个漂亮的式子。应用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果是方程,学生的解设就是不可或缺的。所列的方程未知数后面并不需要有单位名称。但如果是一般的式子,单位名称则需要写上去。当然求比率、分率等是没有单位名称的。最后是写上完整的答句。其实,要完成一道应用题,每一个部分都不可以忽略。所以,更需要学生通过前面的认真读、仔细划,努力想才能最终完整的写完。
  学生的思路越清晰,解题方法也就越丰富灵活。因此,教学中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得出正确的结果,而要进行必要的研究。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做到活学活用。也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于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数学上得到更好的发展。
  (作者邮编:561000;详细地址:贵州省安顺市开发区西航大道26号西市小学。电话:15208539489;信箱:939415621@qq.com)
其他文献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不仅要有崇高的爱岗敬业精神,还要有精湛的教学艺术。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通过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我深深地体会到,一节课能否上好,取决于教师的备课。我省语文教育家汪广仁说:“教学是一门复杂的艺术。”在备课上花一分精力,在教学里就有一分效率。只有备好课,才能安排好教学环节,激情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有了兴趣爱好,才会产生学习动力。有了动力,才会达到先声夺人、事半功倍的
一位小学生与妈妈的谈话让我陷入了对小学“减负”现状的深思。“妈妈,教委的官大,还是我们学校校长的官大?”孩子问。“当然是教委官大!”妈妈说。“今天教委来检查我们学校,我们就上了美术、音乐、体育。”孩子高兴的说。“今天的作业我很快就会完成!……”孩子不停地高兴的说着。果然,孩子放学后比以前提前了许多时间将作业完成,而且蹦蹦跳跳的同妈妈一起去散步。孩子散步时不停的自言自语的说:“教委天天来学校检查该多
黎明开启了四月里舒适的一天,沼泽边的芦苇丛中,有一个由树枝、枯草筑成的巢,三只小鹈鹕出生后,就待在这个温暖的摇篮里。  鹈鹕父母还在做着美梦,孩子们已经玩起了“游戏”。他们爬到了鹈鹕爸爸的背上,再顺着脖子爬到了他的头顶,这个柔软的、高高的“嘹望台”让人顿时眼前一亮——  天边,黄黄的太阳刚露出了半边脸。  “爸爸,快起来!看那里,半个太阳!”小鹈鹕们拍打着鹈鹕爸爸。可这位父亲仍然紧闭着眼睛,他已经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贯穿整个小学数学的主线,是学生学习很多数学知识的重要基础,也是学生今后生活、学习所必须掌握的生活技能之一。因此,计算能力的培养应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它不仅与数学基础知识密切相连,而且与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等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那么,如何提高计算教学,以便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呢?  一、明确概念,弄清算理,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  在教
我是沫沫,今年三岁了。今天是我上幼儿园的第一天。  早上和妈妈说再见的时候,我偷偷掉了两滴眼泪。  幼儿园门口有个小朋友哇哇大哭,我说:“你妈妈下了班会来接你的。”  可是,他看了看我,哭得更厉害了。  孙老师摸摸我的头,笑眯眯地说:“沫沫真棒,会安慰小朋友啦。”说着,她牵着我的手向豆豆班走去。  我奇怪地问:“安慰是什么?”  孙老师说:“安慰就是看到别的小朋友难过,你就想办法让他开心。懂了吗?
有一天,阿姨送给安妮一包美味的糖果。  回家的路上,安妮看到一张糖纸,把它扔进了垃圾桶。姑姑说:“安妮,真乖!”  爸爸的自行车坏了,回到家,安妮赶紧帮爸爸拿修车工具。爸爸说:“安妮,真乖!”  安妮见到邻居叔叔阿姨,总是主动问好。姥爷说:“安妮,真乖!”  安妮把第一颗糖果送给奶奶吃。奶奶说:“安妮,真乖!”  吃饭的时候,安妮从不挑食,大口大口地吃得津津有味。妈妈说:“安妮,真乖!”  每次玩
名著中的细节描写往往是独特而奇妙,新颖而深刻的。在小说鉴赏中,我们往往会忽略一些作者有意为之的高妙之处,或对此视而不见,或浅尝辄止。如果我们静下心来,挖掘出细节的点睛之笔,就能拓宽作品的主题,加深对主题的认识,深入地对人物形象进行审美。 “新颖独特的细节,虽然着墨不多,但是,往往比千言万语的抽象叙述更具有表现力”。随着我们对细节的把握和理解,作品的宽度和深度就会得到开掘。  《我的叔叔于勒》中,于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仅指出了语文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而且强调了它在德育和美育及其他一些方面的重要作用。我认为初中语文教育应有智力和非智力的教育功能,我们要通过对系统知识的传授来达到培育人的目的。就是说,我们不仅要“授业”,同时还要“传道”。如何进行非智力因素中的德育工作并将之渗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呢?以下是我的一点浅见,抛砖引玉,以便和同行商榷。  一、要
这个世界上,  有很多小小的耳朵  在倾听——  蘑菇是大地的小耳朵,  它在倾听  大树生长的声音;  花瓣是春天的小耳朵,  它在聆听  蜜蜂和蝴蝶飞舞的声音;  月亮是天空的小耳朵,  它在偷听  仓鼠们搬动粮食的声名  孩子是妈妈的小耳朵,  他在静听  温暖怀抱里爱的声音;  这个世界有多少小耳朵  就有多少神奇的秘密,  就有多少动听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