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乡之心

来源 :齐鲁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uk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一段感念的文字背后都站着一个人,他是时光的隐行者,也是另一个忠诚审视的“我”。文学最终绝非游戏,其中寄寓着写作者的审美理想与人生动机,这是文学作为人学摆脱不掉的使命。而生命只是一种过往,当我们回望,时间在我们身后留下一座巨大的黑暗城堡,装满一个人记忆的全部财富,而写作便成为一种星夜兼程,是趋向生命曾历风景或源头的回溯与探访,是月下轻叩柴门的还乡。
  于是,我们看到了笔者坚实回返的背影,字迹的铺展有如辽阔的乡野透散出亲切又浓烈的田禾芳香,在风雨中依稀浮现的《生命里的村庄》,衰老的祖屋和娘依旧伫立在夕照的大地上,风吹过小巷深处的破铁皮房子,屋顶呼啦啦作响的旧花圈见证了集市人聚人散,是时空拆不掉的纪念,小站旁满嘴跑火车的理发店,老拐的剃刀有如古琴般优美地划过小镇粗糙的皮肤,村子兄弟与我结成的淳朴的童年友谊到他最后的生命悲歌,瘦削如仙、一生潦倒却秉守医道的草莽郎中工咏先生……这些可谓文集《生命里的村庄》的精品与名篇,作者虽然忠实记录了旧日的风物,但饱蘸诗性的笔法却显现了超写实的现代主义之风,充满意象的无限遐想。那些烟火般散淡的叙述,如同一个行者秉烛拨开一个时代的迷雾,去印证那些曾经的往昔与谎言,他不是从天空俯瞰大地,而是从大地的一口深井伏向生活之心的秘密,掘开并沿着记忆的坑道,原来逝去的韶华安息在这里,童年、少年、曾经的我完好如初,多么温暖与奇幻的相遇,这是一个孤独写作者的尊享!《生命里的村庄》向我们打开了另一个世界,这是一个我们曾经深陷其中却久违的人生现场。
  孟宪杰先生是一个真正进入时间内部的人,就像一位旧货店沉静的老钟表匠,他拨动那些庸常生活油腻的齿轮,把蒙尘的往事一一擦亮,他似乎以文学的关怀与强烈的悲悯去修复还原那些生锈坏掉的弱小的人物部件,重新赋予他们尊严的光亮,并勇敢地直面那个“我”在黑暗中的良知与迷失。从而构成他对《生命里的村庄》的全部守望。
  《生命里的村庄》也弥散着一种浓郁的乡愁情结,离开故土家园的人就像一种流亡,有如一枚漂泊的落叶,这是来自根的焦虑与疼痛,这也是人生永恒的悖论与哲学宿命,人在年轻时胸怀壮阔,总要挣脱生养的地方,奔向所谓另一个远大前程,我曾在一首诗中表达:“故乡,年轻的我为什么一路前往,那么急于把您遗忘……”故乡注定是用来怀念的,所谓人在家乡非故乡。《巴黎圣母院》的作者,被人民称为“人类良知最杰出的代表”的维克多·雨果,在自己一部最喜欢的诗集中这样题字:流亡就像长期的失眠。孟宪杰便是这样一位身居都市而“精神失眠”的人,透过他魂牵梦绕的时空远景,我们看到一个人生命皈依的原乡,他岁月的精神之根依然在拔节生长,那片永远的黄土地、旺盛的庄稼、清澈的河流、敦厚淳朴的乡情乡音,用他的话说,“我的根在这里,我是村庄的一部分,每次回家,都是一次寻根之旅与精神回归,我的村庄,生命与灵魂的故乡”。
  《生命里的村庄》是当下不多见的一部心灵内省书,作者不在文学圈内,却少了文本既定的桎梏与专业表达的熟滑,这正是本书的珍贵之处,在这个浮躁喧哗的时代,我们看到笔者这样沉实而真挚地向逝去的岁月的发问:“……我何以成为今天的我。生命所经历、体验的这些美好的情愫,无疑构成了我生命的底色,而惭愧、内疚以及与此相关的自责,可以看作是我的生命个体向着底色的回归,或者是生命个体向这种底色的一种自我矫正”。
  这是生命向时间的叩问,也是向往昔的忏悟。
其他文献
萧红的邻居,蒲松龄的老乡  大部分人知道张译,都是通过《士兵突击》里的史今、《我的团长我的团》里的孟凡了,或者《辣妈正传》里的元宝。而在他的新书里,却这样介绍自己:演员,哈尔滨人,萧红的邻居,蒲松龄的老乡。  这让人想起了某人评价范冰冰穿龙袍:把对自己的那点心思都穿身上了。  张译出书,也把自己的那点心思都白纸黑字地刊行于世了。张译直言不讳:自己见到的明星出书,多是写真集。他本人对待这样的书,就是
期刊
“劫富济贫”还是“一次打倒一大片”?  遗产税对于中国民众来说其实并不陌生。  早在1938年10月,当时的国民政府就颁布了《遗产税暂行条例》,并于1940年7月1日正式开征。  新中国成立后,政务院于1950年通过的《全国税政实施要则》规定要开征的14个税种,其中就包括遗产税。但限于当时的条件,后来此税种并没有正式开征,始终“沉”在水底。  但改革开放后,经济飞速发展、居民收入不断提高的同时,社
期刊
官员们的尴尬“房”事儿:苏东坡们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话说北宋元祐年间,苏轼赴任杭州知府,发现朝廷给自己分配的住房年久失修,“每遇大风雨,不敢安寝正堂之上”,只好上书中央请求修房。堂堂知府大人,住房竟是“楼歪歪”,修房还得向朝廷申请,这让当下的“房叔”“房婶”情何以堪?  事实上,和苏轼一样“享受”官邸制的,在古代中国并不鲜见,遭受此般待遇的,也不仅仅只苏轼这一文人官卿。  自秦汉以来,国家开
期刊
自由中医的济南样本  丛日超的名片上印着“董事长”的头衔,他更在乎的身份是“私人医生”。学历只达到山东省中医药大学硕士,跟同行相比简直不好提起。但丛日超自有拥趸,他擅长“功法推拿”,尤其针对0到8岁儿童:急性肺炎患儿在医院吊水两周仍然高烧,送到他这里推拿两次,第三天一早便嚷饿;腹泻以致肝功能受损的幼儿,被他推拿一个小疗程,状态好得让西医们难以置信。  功法推拿不算神秘,历代医书都有相应记载。及至现
期刊
从“艺术美食”到营养液  中国人把“吃喝”看作是生活的头等大事,因而在饮食文化中讲究美感是非常自然和合乎情理的事。中国有许多文化名人对中国饮食文化都有相当的研究,他们对饮食的看法绝不同于不得温饱的百姓,仅仅是为了果腹求生而已。他们把饮食当作人生的乐趣和人生的艺术。享誉中外的大画家张大千先生曾说过:“吃是人生最高艺术”。  这种艺术感在科技宅们看来未免有些矫情。24 岁的软件工程师罗伯·瑞尼哈特(R
期刊
美国官邸:年租金只需1美元  美国是实行官邸制比较成熟的国家。弗吉尼亚州州长官邸是美国至今仍在使用的最古老的州长官邸,建成于1813年。1779年,当里士满被选为弗吉尼亚州首府时,还没有为州长设计的特别住所。于是,托马斯·杰弗逊在当地租了一间住宅。但是,由于州政府实在太穷,无法按时付房租,杰弗逊因此饱受指责。1811年,继任州长詹姆斯·门罗推动通过法案,州议会同意兴建州长官邸,并于1813年开始使
期刊
谁在“制造”脂肪肝?  相关数据显示,济南人的脂肪肝,十年之间患病率至少翻5倍。看看周围的年轻人,手脚细细,腹部却突出,体检之后常常被打上“脂肪肝”的标签。  脂肪肝是一种多病因引起的、病变主体在肝小叶、以肝细胞内中性脂肪异常沉积为主的临床综合症。近年来脂肪肝的发生率有日渐增高趋势,欧美学者统计,脂肪肝发生率约占社会人口的10%,约为20%~30%的肥胖儿童患有脂肪肝,我国成人脂肪肝约占5%~9%
期刊
玉器的国家叙事  再也没有人曾像中国古人一样对珠宝的态度慎而又慎,甚至关切到政权。  秦国统一全国,秦始皇令丞相李斯书其文,孙寿琢其字,将和氏璧制成玉玺,文曰:“受命于天,既寿永昌。”项羽杀进阿房宫,第一件事便是夺走玉玺这“国之重器”。两国交兵,宗庙器物抢到手,就表示我灭了你的国了,百姓闻之,于是也仰天而叹,改奉新君。  玉的故事里充满了政治阴谋:吕不韦以珠宝窃秦国,晋献公以垂棘之璧、屈产之乘送虞
期刊
寒冬里的“席上春风”  火锅,旧称“古董羹”,因投料入沸水时发出的“咕咚”声而得名。作为中国独创美食之一,火锅在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  关于火锅的起源,历来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在三国时期或隋炀帝时代,那时的“铜鼎”,就是火锅的前身;另一种说法是火锅始于东汉,出土文物中的“斗”就是指火锅。  各地文化习俗不同,吃火锅的讲究也各异。在我国东北地区,主人招待贵客时,火锅里的菜摆法颇有规矩:前飞后走,左
期刊
这里是莱州市路旺村,在买卖废旧塑料的人眼中,它与河北文安、浙江台州和广东顺德一样,是著名的废旧塑料之乡。  这里几乎每户人的门口,都放着一堆废塑料。有塑料包装袋,有塑料桶,有塑料线圈,还有塑料膜等。在废旧塑料的流向上,超薄塑料袋的加工原料即为一些小作坊加工出来的黑灰色塑料颗粒,之后再添入不同母色料,就会造出蓝、白、黑、红等不同颜色的一次性塑料袋,“市场上很多用的都是这种袋子。”  洋垃圾回收使路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