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的雕塑

来源 :求学·文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gstor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法国著名雕塑家沃尔蒂新近创作了一组雕塑作品,这组雕塑作品在马赛市政厅一展出,立刻引起轰动。参观者在这一件件雕塑作品中流连忘返,驻足细看。这些雕塑作品,从严格意义上讲,还是半成品,但就是这些像是没有完工的半成品,却给人带来无穷的想象和思考。
  这尊雕塑是一个年轻的男子,他一手拿着凿子,一手拿着锤子,在自己腿上雕琢。他的上半身已雕塑完成,可以看出,一个十分刚毅、英俊的形象已见雏形。只是,他的下半身还是一块粗糙的大理石,他正在一点一点地雕琢自己的下半身。
  这尊雕塑是一个年轻的女子,她一手拿着凿子,一手拿着锤子,她已将自己的上半身雕琢好,可以看出,在她的精雕细凿中,已将自己雕琢成一个苗条的女子,但她的下半身却还是一块肥硕的大理石。
  ……
  看着这一件件雕塑作品,人们似乎有一种疼痛感,这种疼痛,从皮肤痛到心里,又从心里痛到筋骨。那一手拿着凿子,一手拿着锤子,在自己身上雕琢的雕塑,仿佛就在我们每一个人身上雕琢。是啊,我们每一个人的成长,就像这一件件雕塑作品,开始时总是那么不完善,在成长中,才一点点走向完美。
  法国《欧洲时报》在报道中指出,沃尔蒂的雕塑作品的魅力就在于告诉大家一个道理:我们每个人的一生,其实就是在疼痛中不断完善自己、改善自己的过程,在疼痛中展现出一个崭新的自我。
  疼痛是生命的一个必然过程。没有疼痛的生命,不是一个健康的生命。疼痛,会引领我们日臻完美;在疼痛中,我们的生命才会得到升华。
其他文献
陈寅恪在谈到宋代文化时曾经这样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宋之世。”陈先生的这个说法,已经是当代学术界的共识。宋朝一转唐朝的恢宏气象,收敛锋芒,静心修为,开启了一个与唐朝截然不同的文化盛世,造就了中国文化史上新的高峰。  诞生这个高峰的因素固然很多,但是,欧阳修和苏轼、曾巩、王安石等人的文学造诣和宽阔的大师胸怀,毫无疑问是重要的原因之一。正是由于接力棒式地推波助澜,使得北宋文坛逐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