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三招”,润色英语课堂

来源 :教育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my8701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教学是充满活力的,是丰富多彩的,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因此,教师必须树立创新的教育理念,要不断探索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想方设法诱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和使用英语的能力,润色英语课堂,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动”“快”“新”三招;英语课堂
  要提高学生英语水平,即使包括课堂教学、学生自学、课外实践等诸多方面,但课堂教学始终是最重要的。而英语课堂教学的内容却非常多,时间十分有限,学生在学习这一科目时又比其他科目困难得多。基于此,我巧用“动”、“快”、“新”三招,不仅润色了英语课堂,还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动”,让学生用体态语和英语说话齐头并进
  俗话说,动则活,动则灵,动则成。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模仿性强、生性好动、无意注意占优势的特点。在教学中,我采用了体态语和说话〔说英语〕齐头并进,把一个个枯燥、乏味的词、词组以及句子,通过模仿其动作,让学生动起来,取得良好的效果。如:教学“dog” 这个词,首先通过出示“玩具狗”并教会学生读这个单词。在操练时,学生们会说dog, dog,然后教学生演示狗状:即两手分别放在两耳旁,上下摆动,同时“汪、汪、汪” 地叫起来。又如,教“sweep the floor. clean the bedroom. make the bed. water the flowers.”这一系列的动词短语时,我先让学生认真地看我做每一个动作,仔细地听清每一个短语的发音,然后模仿动作跟着我读熟短语,再让学生按我的口令全部动起来,或让学生互相发口令,互相做动作。再如,教句子“I like the cat.”时,我先教会学生每一个单词,然后针对单词进行表演。如:把雙手放在胸前表示I,做“亲昵样子”表示like,用双手五指叉开,在两腮拉开,表示the cat,最后边模仿边动作边说出I like the cat.
  通过动与静,紧张与松弛的结合,学生们不仅可以快速牢记所学的单词、词组和句子,而且还能充分活跃思维,调动积极性,润色课堂。
  二、“快”,让学生在参与英语课堂的活动之中
  小学生思维活跃,好胜心、荣誉感强,富有积极向上的竞争精神,在课堂上组织一些对抗性和趣味性强的综合竞赛,寓知识的巩固运用与思想教育于一体,能收到更好的效果。例如,学完一课或一单元的单词,我便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单词快速记忆法”比赛,利用10分钟左右时间进行单词听写,看谁记得多,写得快,并给予奖励。此外,教授My clothes时,我“编导”了一个快速小比赛,让学生根据老师的指令快速地找出“衬衫、毛衣、裤子、连衣裙”等衣服的图片,又根据给这些衣服涂上不同的颜色,比一比,看谁找得快,涂得对。
  通过各种既紧张又有竞争力、吸引力的竞赛,学生兴趣浓,注意力集中,不仅丰富课堂内容,还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新”,即是教师经常交替运用新的教学手段
  如果一节课能有一个“新招”,那么学生兴趣就会明显提高。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了形式各样的游戏、顺口溜、表演、歌曲等活动。例如,在教学一周的英语表达方式后,我引进歌曲,教唱“The days of the week”,学生很快地记住了“Sunday、Monday”等单词。此外,在语言教学中,针对学生发音时常见疏忽或毛病,我常换“新招”,自编一些有语言比较内容的顺口溜。如:Ea, ea is[i:],seat , meat , tea;Ea,ea is[e],bread,head,ahead.这样的顺口溜,让学生读起来朗朗上口,加深对相关语言的认识。再如我教Book2 Unit5 A.Let’s talk时,结合教材内容新创情景,把讲台当作柜台,准备了苹果、梨、香蕉之类的水果,以及牛奶、可乐等“货物”。然后师生分别扮演“售货员”和“顾客”,进行“购物”情景对话。这样,学生就很快地掌握了“Do you like...?”“Yes,I do./No,I don’t.”等句型。
  常换“新招”,变新花样,用于课堂教学,教师就教得轻松,学生也学得愉快。
  总之,“动”、“快”、“新”三结合是润色英语课堂教学的催化剂。因此,在教学中,我始终不断地探索课堂教学艺术,从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运用各种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高度的热情、充沛的精力投身到教学中,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其他文献
在我的工作中,经常有家长忧心忡忡地问:“我的孩子怎么不爱学习呢?”“我的孩子为什么老打架呢?”家长老师都在苦恼:为什么孩子有那么多的问题?  我曾经碰到过这样一位孩子,她的妈妈怀孕了,她在生活中大人的言谈上似乎感觉到自己独占一切的“地位”开始动摇,心理感到很不安,对妈妈肚子里的还没有见过面的弟弟或妹妹产生了恨意。有一天,她和妈妈一起走楼梯,她对妈妈说:妈妈,我真想把你从这儿推下去,这样弟弟就没有了
期刊
应用题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对应用题结构的理解,对思路的分析和对解答策略的选择上.结合按比例分配应用题这堂课的教学,我在教学过程中,还注意加强对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的训练,而且发散量也很大。这主要体现在下面两个方面.  一.方法扩散  要保持发散性思维训练的质量,方法的扩散一般应按“选择思维发散点→发散思维→疑聚思维”这一程序来进行。按比例分配问题的多种发散,发散点应该选择在对于份数比“3:2”的理解上。通
期刊
一、小学低年级口算教学存在的问题  口算能力是小学生的一项重要的基本能力,学生口算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着孩子在今后的数学学习中能力的培养。然而,对于低年級的小学生而言。由于刚开始接触数学学科不久,对于数学的认识不到位,加之上课的时候注意力容易分散,以至于一些计算能力不高。  口算能力的培养必须在低年级就要重视,小学低年级是思维开发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孩子的认知能力得到加强,对数的理解也大大增强。
期刊
当今世界,科技發展日新月异,人类知识成倍增长,人类新生代的学习任务越来越重。但是,人类需要掌握的最基础知识不变,需要具备自学能力的要求不变。一个有自学能力的人,他总是能够根据自己的工作需要、知识体系结构、兴趣爱好,主动积极地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不断挖掘自己的潜能,去实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目的。  自学能力,就是指能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所谓自学,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
期刊
数学学习作为一个动态的、变化发展的过程,学生随时可能发生各种预想不到的错误,这是最直接、最现实的教学资源。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错再錯,对一些学生普遍存在的错题,如果没有有效的利用整合,学生有可能会一错再错。如何巧妙利用“错误资源”,化弊为利,培养学生正确归因,让课堂因此而精彩,让“错误”因此而美丽,是我们一线教师值得研究的问题。错误资源有效利用的关键在于整理摘录、预见反思
期刊
新课程倡导海量阅读,课外阅读、亲子阅读、主题阅读、整本书阅读等多种阅读活动和方式成为语文課程的重要内容。“聊书”因此“应运而生”,作为阅读行为和课堂活动的一种呈现方式,开辟了阅读教学新天地。  一、顺读而导,生长生成  且看“聊书”,一个“聊”字,道出了“导读”的真谛。平常只见“读书”、“教书”。“读书”只有单向的获取,少了分享的快乐,更少了思想的碰撞。而“教书”则更是教师高高在上的传授,哪有入境
期刊
有些故事,随着时间已经逐渐地淡忘,新的故事在心田里犹如后浪般地向前流趟着,那一幕幕的情景在闲暇之余坐下时,细心品味,它,和茶叶般,甘甜、清香。味道,在喉间持久。  这个学期学校对班级进行了编班整合,新鲜的血液涌入班级,新的可爱面孔,新的人员组合,新的故事将会有不同的路径延伸……  开学初,可能是五个班学生的新组合,也可能是同学间初次相互接触,课前学生之间交流比较少,很安静。当跨入班级门口的一刹那,
期刊
一、在知识结构上突出综合性  小学学习阶段的孩子处于人生基础学习的阶段,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品格、感情、人格、修养、基础知识等各方面都处于基础积累的一个阶段,小学生自制力差、理解力有限,同时特别容易效仿他人的行为,因此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极易受外界的影响。除了家长以外,与该阶段学生相处时间最长、接触最频繁的是小学教师,教师的言行、知识积累、道德品质、思想感情都要符合教育者的各项要求。在知
期刊
摘要:科学课作为一门以探究为核心的学科,一直以来提倡“做中学”。然而每个学生的探究能力存在着差异性,虽然平时学生对于科学探究实验颇有兴趣,但是还是存在着大部分学生对于科学考试感到头疼不已,很有心理压力。科学知识强调理解,而不是去死记硬背。研究者通过了解、总结,发现如果能在科学期末复习时增加一些趣味活动,科学期末复习的效率也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学生对于科学复习的恐惧心理也就自然而然的化解了。  对于
期刊
摘要: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过程是一种“沟通、理解和创新”,面对千变万化的信息社会,学习不是仅仅把知识装进学习者的头脑中,更重要的是要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从而把知识变成自己的“学识”,变成自己的“主见”、自己的“思想”。于是让开放式教学方式走进数学课堂,整合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实现师生双方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提高学生分析、思考问题能力,优化学生思维品质的有效途径。本文论述了如何组织开放式数学教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