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回想留给未来

来源 :上海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fei0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这些都是我很熟悉的地方了,我能找出无数张它们的照片——春夏秋冬,晴空万里或者白雾茫茫,黎明或者黄昏,跟家人朋友或者独自一人.但是第一次来是跟汤姆.rn我们站在海边的一片高坡上,望着坡下被岁月和海水腐蚀了的SutroBaths,一个海水浴场的废墟.在它的鼎盛时代,这里有七个不同水温的游泳池,可同时供一万个人游泳——那是一百多年前的事了.
其他文献
1rn年轻几乎就是穷困的代名词——每个月生活费刚打来的时候还不错,月中情况开始恶化,到了月底经常一贫如洗.那会儿我每天上课前都站在教学楼告示栏阅读各类兼职广告,下课再读一次,以免广告被学习结对、社团招募等其他告示所覆盖.负责人联系号码写在最后,有时数字是竖打的,A4纸下端被裁成一排彩旗样的细长方条,撕下揣进口袋就行.
期刊
开办于1959年、结束于1963年的上海电影专科学校,共设导演、表演、摄影、电影文学、电影美术和动画六个系,其中电影文学系、导演系只招过一届学生,其他系也只招过两届.导演系的学生,1963年毕业后,大多分配在海燕、天马两家电影厂,每家也只有六七个人,但最终能成为知名导演的却只有于本正、宋崇、石晓华、徐伟杰、鲍芝芳、李歇浦、武珍年、包起成、沙洁、徐纪宏、吴培民等.他们执导的影视剧曾在国内外获得过不少重要奖项,在社会上很有影响.
期刊
上海译协第三十届“金秋诗会”刚刚落下帷幕,今年诗会的压轴作品是高尔基的《海燕之歌》:“在怒涛汹涌的海面上,勇敢的海燕在闪电中骄傲地飞掠,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呼喊: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如此精彩的译文便是出自我们上海的老翻译家冯春之手.令人欣喜的是,我在观众席上看到了亲临现场的八十八岁高龄的冯老和他老伴的身影.冯春(本名郭振宗)先生是上海译文出版社的资深编辑,曾以一己之力翻译完成普希金的全部作品,还选编了六十余万字的《普希金评论集》.如果说普希金是俄罗斯土地上“诗歌的太阳”,那么冯春先生就是反射太阳光辉
期刊
上海人讲的“轧闹猛”,翻成普通话就是“凑热闹”.rn上海人欢喜轧闹猛,阿拉小辰光就有这种“爱好”,欢喜轧闹猛,欢喜到人多的地方去.只要听到弄堂里有小朋友出来白相的动静,我就会控制勿牢自家,奔出家门去轧闹猛.
期刊
少年与豪杰rn一九〇八年,十八岁的胡适在上海北四川路横浜桥的中国公学读书,写诗、写小说,主编一份革命党人背景的小报《竞业旬报》,在校内已有“少年诗人”之名.一个人编一份报纸,稿源接济不上,有时难免夹带私货.好在他武库充备,政论、时评、诗词、译文、小品样样玩得转,“希疆”、“铁儿”等笔名轮换着用,初生牛犊不畏虎,竟也不露怯.
期刊
在《上海采风》2021年第五期上拜读了老同学陆寿钧写的《永福路52号(1973—1993)》,倍感亲切.这幢带有大花园的欧式小别墅让我久久不能忘怀,因为我曾在这里住过五年(1963—1967),这里曾经是上影演员剧团的家,我在这里享受过一个集体的温暖.永福路52号是一个值得怀念的地方,今后人们要考察上海电影的发展史,绕不开它,正如人们想了解上海电影译制的事情,就会想到万航渡路618号、永嘉路383号一样.
期刊
张玉晶,东华三期非遗学员,也是东华2008级毕业生,还是东华大学190多名非遗研培学员中唯一的本校毕业生.玉晶的归来让老师们感到惊喜!她2012年从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中日合作班毕业,成绩优秀,毕业时顺利应聘进入一家令很多服装设计专业学生心仪的大公司.按常理张玉晶应该留在大都市上海工作,但最终她却选择了回到自己的家乡黔西南,当然,“当时纠结得不轻”!
期刊
歪打正着这件事挺有趣儿,尤其是演艺界,歪歪扭扭的误打误撞的事儿可多了——rn就说宋丹丹,她是国家一级话剧演员,演过《红白喜事》《白鹿原》《回归》《茶馆》等大戏,她演的电影《月牙儿》还获得第41届萨莱诺国际电影节银奖……可是,有几个人知道这些个?即使她演了100部话剧100个角色都没什么人知道.但是她刚刚演完小品《超生游击队》和《懒汉相亲》,当天夜里就蹿红,放风筝似的,家喻户晓,都瞧见了.大家伙儿在酒桌上提起“魏淑芬”三个字都会喷饭.
期刊
送别了精彩而难忘的2021年,两年一度的上海美术大展也步入了她的尾声,不过对上海美术人来说,对上海美术的今天和明天、对自身责任与使命的探讨一直都在持续.2021年12月30日上午,上海美术界学习贯彻第十一次全国文代会第十次全国作代会精神座谈会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第十一届上海美术大展闭幕活动在中华艺术宫5米层举行.上海美术主席团成员、常务理事、各艺委会主任副主任以及本届大展获奖作者代表等30余人参加座谈,聚焦“上海美术大展”进一步推动创作、发掘人才、打造品牌,团结引导美术工作者为时代为人民服务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