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甜苦辣香, 南洋味道里的记忆密码

来源 :中国-东盟博览(旅游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ff03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什么才能算是正宗的南洋菜呢?每个到往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等地旅游的吃货或许都带有这么个疑问。有些人喜欢笼统地把东南亚菜都归为南洋菜,也有人固执地坚守着在南洋菜里能吃出“在生存的绝望中选择希望”的味道,这也是为何众多南洋归侨及其后代回国后,都感叹难以找寻到“正宗”南洋味的原因。
  无论正宗与否,那都是食客主观性的判断。然而在南洋,每道菜都有一个专属的秘密,酸甜苦辣香,独立而又相輔相成,如在那段南洋岁月里互帮互助共同生存的华人,如那相亲相爱结为一家人的本地人与外来客。在南洋,每种味道,都是一个故事,一组记忆密码。
  看不见的 “酸”
  无论是在马六甲中华茶室,或者在美食家蔡澜先生为其题字“独具匠心”的古城鸡饭店,还是新加坡文东记、天天、黄金端记等名扬海内外的餐厅,海南鸡饭都是脍炙人口的选择。新加坡海南鸡饭鼻祖王义元,凭借着从中国海南“毓葵鸡饭店”学到的养鸡和烫鸡的手艺,打响了海南鸡饭在新加坡的知名度。经过多年的演变与发展,海南鸡饭已成为充满新加坡风味的一道美食,而“海南鸡饭”这个“商标式”的名称,也已和新加坡紧紧相连,成为了新加坡的“平民国菜”。
  为何要把海南鸡饭归为“酸”一类呢?海南鸡饭好吃与否。一看饭,二看鸡,三看酱。酱之于海南鸡饭的重要性,相当于底料之于火锅、辣椒之于湘菜。在海南鸡饭“未见其影但闻其香”的蘸酱中,有一味酸柑汁,那便是蘸酱的精髓所在。
  酸柑是俗称的小青柑,原产亚洲南部,主要分布在马来西亚、中国台湾、广东等地区,绿油油的果皮下散发出强烈的芳香,造型娇小可爱,但由于果肉较酸,不适合食用,所以才叫“酸柑”。在东南亚地区常与鸡肉同食,大名鼎鼎的越南鸡肉粉内的清甜香味便是来自酸柑。
  而在海南鸡饭里,酸柑汁是混合在辣椒酱内,清新的香气惹人生津,让人胃口大开。蘸点酱与鸡肉同食,化解了炎热地带的腻气,炸裂的味蕾催促着食客再多吃几口,但内心舍不得如此快速地将美味囫囵而下。美食当道,减肥减脂就暂且抛到一边吧。
  那时“甜粿”,未必甜?
  在菲律宾马尼拉华人区王彬后街仔,有一间“塘头甜粿店”,店的招牌上盖着“石狮子”和“义兴号”的印记。
  甜粿,对于生活在潮汕地区的人们来说再熟悉不过了,因为在他们隆重的集体拜神活动中,甜粿是供品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一种采用大冬糯米、白砂糖、蜜冬条、金橘、香料等为原料制成的食物,气味芳香,清甜可口,也叫糯米年糕。
  “丰年不足三月粮”,这是潮汕地区民间流传的说法。因为当地历来人多地少,且经常发生自然灾害,迫于生活,许多人选择漂洋过海谋生。那时“出洋”的人乘坐“红头船”,随身所带“三件宝”——几件旧衣服、一罐淡水(或冬瓜)、几块甜粿。关于甜粿,则是一个心酸的传说:晋江的一个穷秀才屡试不中后,心灰意冷,于是搭一条货船下南洋谋生。临行前,秀才只带了一袋甜粿上船。行船不久,就遇上狂风暴雨,迷失方向。最后,全船的人就靠着秀才带的那一袋子甜粿活了下来,并到达了目的地。后来下南洋的人都要带上甜粿,以保一帆风顺。
  光绪年间,当地下南洋的人越来越多,甜粿也因此被传到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一带,且名声日隆。这其中,要数“义兴甜粿”最为出名。据记载,当地作坊最盛的时候工人达到100多人,年产甜粿500多吨。
  汕头市澄海侨乡流传有这样的民谚:“无可奈何舂甜粿。”意思是说:澄海人是无可奈何才飘洋过海到暹罗(泰国的古称)的。甜粿是从前潮人迫于生计,离乡别井去过番的船上充饥之物,更是老一辈人难以忘怀的滋味。
  “苦”中作乐一点“甜”
  作为舶来品的咖啡,对于过去的中国平民百姓来说,曾是一种奢侈的消费,是与“时尚”“优雅”“品味”等名词挂钩的物品。而对于南洋的华人而言,那是在异乡“苦”中作乐的一点“甜”。
  20世纪初,大批华人为谋生去到马来西亚怡保地区的锡矿当矿工,长时间的日晒雨淋,加上水土不服,常常患感冒伤寒等疾病。但当时医疗设施非常落后,药品也是稀缺物,健康问题成为了他们的第一道大难关。
  幸运的是他们在无意中发现了野外生长的咖啡果可食用,便将其与野菜一道煮成“咖啡野菜汤”,喝过之后感觉疲惫感消失,人也精神了许多,此后受到广大华人矿工们的喜爱。后来,英国矿主将西式咖啡煮制方法授予华人,喝咖啡便正式进入大众生活。
  然而由于西式咖啡口味苦涩带酸,他们便通过选配混合不同咖啡豆,在咖啡中加入适量的奶和糖,以及将高温烘培咖啡改为中低温长时间烘培等方式,来对西式咖啡进行改良,逐渐将其调制成最适合华人口味的咖啡。在咖啡中加入奶和糖的方式则称为 “咖啡加白”,便是如今所说的白咖啡。
  一杯白咖啡冲泡开的那瞬间,下南洋谋生的华侨先辈们艰苦奋斗的岁月,便融在这浓浓的咖啡香里了。
  客家酿,“苦”离愁
  在客家,但凡有宴席,必有酿豆腐,即有肉馅的豆腐。关于酿豆腐的起源,据说从唐代起,已有一千余年的历史。
  客家先民原来生活在中原,那里盛产小麦,中原人常常用面粉包饺子吃。迁徙到赣、闽、粤后,这里只产大米,面粉很少。于是,他们“就地取材”,模仿包饺子的做法,便出现了酿豆腐、酿辣椒、酿茄子、酿苦瓜、酿腐竹、酿鸡蛋、酿芋头、酿青蒜等美食,形成了“无菜不能酿”的客家酿菜饮食文化。而酿豆腐是其中的佼佼者,成为了客家三大名菜之一。
  随着客家族群下南洋,酿豆腐也一同来到了他们所在的地方。直到如今,在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南洋客家餐馆中,酿豆腐更是成为了一道标志性的菜肴,甚至出现了专营的酿豆腐店。随着文化的交融,酿豆腐的含义也日渐变得宽广,鱼肉、猪肉、薯粉、糯米等酿进豆腐中,蒸或煎炸后,在当地都被称为酿豆腐。
  过去,一道酿豆腐承载了“过番”客家人的家乡记忆,是填饱肚子的食物。如今,它成为一个种族印记,蕴含着南洋客家人对传统文化的思念与尊崇。
  要优雅还是要“辣”蟹
  提起新加坡菜,最为人所熟知的便是那圆鼓鼓的面包蟹了。与中国东南沿海的居民一样,三面环海的新加坡水产资源也十分丰富,新加坡开发初始,华人便大量移民过去,一同漂洋过海的还有中式的烹饪手法。对于最初下南洋的华人来说,最能体现海鲜原生美味的烹调方式便是蒸煮。
  将螃蟹推上新加坡国菜餐桌的是一对普通夫妇。1956年,这对夫妇在新加坡最长的河流——加冷河畔推车卖螃蟹,妻子Cher Yam Tian想试着用蒸以外的方式烹饪螃蟹,在尝试了番茄沙司炒蟹之后,添加了辣椒酱,结果味道令人欣喜,小推车摊位火了起来。
  后来,新加坡Dragon Phoenix 餐馆的厨师用参峇酱、番茄酱和鸡蛋煮制卤汁,替代了瓶装辣椒酱和番茄沙司,再用炸或蒸的馒头蘸着酱汁吃,风味大增。这便成为了如今新加坡辣蟹最常见的制作版本。
  吃新加坡辣蟹是一件很难保持优雅的事情,必须得下手才能享受到大块朵颐的快感。在拨开蟹壳的一瞬间,色彩艳丽的酱汁溢出来,瞬间激发了唾液腺,嘴比脑子先行,呷一口酱汁,微辣的口感带着些许甜味,妙不可言。辣椒螃蟹为何能在新加坡所有蟹类料理中独占鳌头,食客们忙着品味的辣酱汁已经给出了答案。
  最是“香浓” 娘惹情
  如同四川人家里常年会备有辣椒酱、山西人家里有陈醋那样,在马来西亚,每个峇峇娘惹家庭都会备有“峇拉煎”,“峇拉煎”可以说是娘惹菜的灵魂,是两个种族血水相融的产物,是马来人与华人喜结连理的象征。
  峇拉煎做法与虾酱和虾膏相似,都是用小银虾和盐,经发酵和太阳暴晒后放入钵中舂成碎料,再经过一轮暴晒后,加入辗碎的辣椒、虾米、芝麻或花生,最后油炸。为了方便保存,娘惹人会将其砌成方块或圆块后晒干,制成砖式峇拉煎。与虾酱和虾膏不同的是,虾酱虾膏多数会用作调味料,峇拉煎主要是作为配料与食材一同烹调,例如峇拉煎炒饭、峇拉煎蒸鸡、峇拉煎炒空心菜……
  每一次猛烈阳光的洗礼,都会让峇拉煎的味道变得更加浓郁,吃起来也如烈日般辛辣。对于在湿气较重的马来生活打拼的华人来说,峇拉煎不仅支撑他们度过了一段段艰苦岁月,也成就了马来人与华人的一段段情谊,悠长又浓郁。
其他文献
Lying on the southern bank of the Songhuajiang River, Harbin is a sub-provincial city and the capital of the Heilongjiang Province in Northeast China. Originally a Manchu word meaning "a place for dry
期刊
Have you ever tasted or perhaps heard of sugar painting? Sugar paintings, a kind of Chinese folk art, are various sculptures made of melted sugar. Sugar painting carries pristine sweet in the ancient
期刊
十万大山,这一名字近年来于经意或不经意间走进人们的认知中。  或许是从仓央嘉措“那一世,我翻遍十万大山,不为修来世,只为路中能与你相遇”的诗词中,联想到了“十万大山”的苍茫意境。  又或许,是《盗墓笔记·阴山古楼》中,关于十万大山腹地古老村庄巴乃村的描述,赋予了这片原始森林无限的神秘色彩。  其实,那些关于十万大山的传说和描述是否真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现实中的十万大山同样是一处值得前去探寻的美丽秘
期刊
The ancestors of the Korean ethnic group in China migrated from the Korean peninsula from about the late 17th century. Most of them were peasants fleeing from their oppressive feudal landlords. Especi
期刊
炎热的街道上,一排排等待通行的车辆正不紧不慢地驶过十字街口,时不时还有摩托车在窄窄的夹缝中穿行,周围是本市最豪华的商场之一,一个个展示奢侈品牌的橱柜,一张张时尚海报大片将商场包裹起来,高架上是匀速驶过的轻轨,街道上是一群群匆匆赶路的上班族亦或是驻足欣赏城市风光的新奇游客。这里,是曼谷,这里,是曼谷最热闹地带之一;这里,也隐藏着一份不属于这个喧闹街区的宁静;这里,是137柱套房酒店。  柱府传奇,只
期刊
在东南亚的一些热带国家,皮肤的第一“杀手”就是几乎全年无休的日光。位于中南半岛的缅甸,大部分地区在北回归线以南,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全年各月气温偏高,紫外线强烈。当你初次与缅甸邂逅,你或许对这样的现象感到困惑:缅甸的妇女、小孩、甚至一些年轻男子,脸颊上都涂着一片黄粉。实际上,这种黄粉是缅甸人就地取材自制的一种物美价廉的天然“防晒美容霜”,缅甸人称之为“特纳卡”,其学名叫做“黄香楝粉”。这是很多缅甸人
期刊
十万大山山脉连绵,峰峦重叠,点不清,数不尽。山上气候时而云雾缭绕,林木昏暗,细雨霏霏;时而云散天晴,霞光万道,层林如洗,百鸟欢唱。位于十万大山北麓的上思县,在得天独厚的环境中孕育了各种独特的特产和美食,让人垂涎。  软滑香甜——香糯美食  因为水土肥沃,上思出产的香糯米质纯正,米粒圆大,洁白如玉,蒸熟成饭,软滑而粘,气味芳香,故有“一田种糯遍垌香,一家煮饭全村香”之说。优质的原料自然提升了食物的口
期刊
新加坡,当地时间2018年6月12日,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与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圣淘沙岛上的嘉佩乐酒店举行会晤。这是历史上美朝两国在任领导人的首次会晤。嘉佩乐酒店见证了这伟大的历史瞬间。  或许,你有没有想过,完全换一种方式在新加坡旅游呢?放弃大热天里在各个景点东奔西跑,汗流浃背;放弃不停地拍照直到手软;放弃不到网红餐馆、美食店打卡,直到胃装不下;放弃大包小包地疯狂购物,像棵挂满礼物手袋的圣诞树……放
期刊
诗人说:这里的瑶民,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  学者说:这里,是被誉为“中国氧都”的上思县,又有着“中华诗词之乡”的称号;  游客说:这里,比想象中更充满神奇魅力,百里瑶山诗情画意,少数民族风情永不落幕。  歌声嘹亮  在十万大山深处,散布着许多瑶寨,多数背靠高山,前临陡坡,家家户户的房舍多以竹条结扎而成,房前的晒坪以木头搭造,以竹筒引水至厨房。天然的居住环境造就了淳朴的瑶乡男女,也滋养出
期刊
遥看风岭形如翥,  近瞩龙江势欲翔。  一泓温井寒仍暖,  十万青山翠不黄。  古人曾这样称赞十万大山的磅礴气势和诗情画意,仿佛这二者就是十万大山的左膀右臂,缺其一就沦为平庸。奇险峻秀的珠江源头、山清水秀的那板水库、美不胜收的百马梯田、无山不景和无水不秀的凤亭湖水库……那连绵的千山万谷,林海茫茫,随处尽是一派色彩斑斓的田园风光。  布透温泉  十万大山布透温泉是上思县发现较早的低温地热温泉,早在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