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市建设中的古树保护

来源 :南方农业·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TTR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人们对优美环境需求的不断提高,城市建设与古树保护矛盾日益突显,如何做到两者的统筹兼顾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此,分析广西南宁市五象新区古树保护工作取得的成效,对当前古树保护工作进行探讨,并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 城市建设;古树;保护
  中图分类号:S788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09.047
  保护古树,留住乡愁记忆,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必然要求。城市扩张过程中,古树保护与开发的矛盾不可回避[1]。2016年2月2日,全国绿化委员会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古树名木保护管理的意见》,2017年6月1日施行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古树名木保护条例》,2020年7月1日修订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明确禁止破坏古树及其生存的自然环境,确立了古树的保护范围和途径。相关政策的颁布实施都显示出国家和广西对古树保护的重视。探索既能保护好古树,又能保证城市发展建设的方法,实现保护和发展共赢,是生态环境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
  1 古树保护概况
  广西南宁市五象新区160 km2范围内共分布古树150株,多为龙眼、荔枝、榕树、芒果及扁桃等乡土树种,以树龄在80~300年的三级保护古树和准古树为主,大部分冠大荫浓,树形多样,常有大树伴生,是宝贵的景观资源。近几年来,五象新区和属地城区古树主管部门一直探寻既能保护好古树,又能保证城市发展建设的路子,通过多次实地调研,摸清家底,掌握古树生长状况,开展针对性的保护管理,因地制宜保护和挖掘古树资源,建成了以古树为主的缸瓦窑古树园,成功推动了两个地块的带古树方案出让,就地保护了一批古树。通过项目的实施,使古树得到了专业性修补、复壮,保护与开发的矛盾转化成为环境建设的亮点,古树记忆得以留存,保护正向氛围逐渐形成。目前,已有87株得到专业的养护管理,其余由乡村集体或个人管护的地处偏远的63株大多仍处于自生状态。
  2 古树保护存在的问题
  2.1 日常管理仍较为粗放
  古树巡查工作多依靠县(区)古树主管部门,受限于人员不足和技术力量不精等,在城市快速扩张的情况下,经常出现巡查频次与发展速度不匹配的问题。1)古树名木保护条例要求二级、三级保护的古树至少每年检查一次,但在开发建设较为快速的地区,按一年巡查一次的频率与快速发展现状下的古树保护要求明显不符。2)古树管护责任人多为乡村集体或个人,管护工作多依赖古树主管部门,但目前古树主管部门因力量有限,大多精力在病虫害、植物寄生情况较为严重古树的救治管护工作上,难以对全部古树做到精心养护,部分古树日常管护工作容易被管护人忽视,地面硬化封死、堆土等影响古树生长的现象时有发生,导致部分古树长势一般。
  2.2 部分有限的用地条件限制了古树保护措施的落实
  近年来,五象新区不断探索古树保护和城市发展共赢的举措,不断加大古树保护力度,积极推动各部门共同守护古树,协调完成了80多株古树的就地保护,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時,也出现了许多的挑战和困难,建成区道路修建涉及的古树保护问题较为突出。古树保护条例禁止在古树名木树冠垂直投影向外5 m范围内修建建筑物或者构筑物、敷设管线、架设电线、挖坑取土、采石取砂、淹渍或封死地面、排放烟气、倾倒污水垃圾、堆放或者倾倒易燃易爆或者有毒有害物品等。但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建成区修建的次干道路幅较窄,而涉及的古树冠幅较大,用地条件有限的情况下难以按上述要求落实古树保护措施,如按此要求,道路也将无法进行修建。
  2.3 古树保护意识和保护宣传力度仍较为薄弱
  古树主要零星分布在原有村落的房前屋后,树木权属多为村集体或个人,古树随着部分区域的征拆建设突显出来。2017年完成古树的认定和挂牌后,每一株古树均明确了林木权属和管护人,但部分管护人抱着古树能活即可的心态,认为古树养护是古树主管部门的责任,部分古树未得到应有的管护,处在自生自灭的状态。当前古树保护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古树保护宣传工作仍停留在采用传统方式上,未能充分利用现有的多媒体、互联网手段广泛宣传,公众参与度和意识不足,一些部门、群众对古树保护意识欠缺,仍存在项目建设、经济效益面前轻视古树保护心态,给古树保护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
  2.4 古树生长环境受限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多数地形多变的山地变成了统一标高的平地。虽然城市建设大多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开展规划建设,但也难以兼顾到每个点位。因此,部分零星分布的古树将出现生长海拔低于或高于周边道路、房屋标高的情况,部分古树原生地形海拔和场地建设标高落差较大,古树保护要求和用地规划设计条件难以协调,虽然建设过程中采取了相应的保护措施,但古树成了“孤岛”,生长环境较原生环境脆弱,一旦管护措施不到位,将威胁到古树的生存[1]。
  3 城市建设中的古树保护对策
  3.1 提前介入,加强规划引领
  古树保护工作的有序推进,必须有规划地进行预先引导和规制。因此,要多部门统筹协调,将生态理念贯穿始终,从源头上着手。1)在规划阶段做好规划引领,从源头上把好关,将古树点位与城市规划整合,在城市规划、项目选址、项目规划设计等阶段充分考虑古树资源,统筹兼顾古树保护和项目效益。2)协同自然资源部门对涉及古树的地块提前做好控规维护和规划调整,形成“带古树保护方案”的土地收储和出让模式,落实征拆过程古树保护措施,指导监督项目设计和建设,确保在征拆和清表、项目设计和建设过程中落实好古树保护措施。
  3.2 结合实际,合理保护
  零星分布的古树因长势和立地条件的差异,对管护需求不同,需要精准施策、科学防控。有些古树受水涝、干旱、雷击等自然灾害影响,遭受断枝、干腐等自然损伤;有些古树生长地势较高或较低,随着周边地形的变化,原生长环境已不适宜古树的生长[2]。因此,可结合实际采取就地保护和保护性移植两种模式,原则上以就地保护为主,对需保护性移植的古树要严把审批关和监督指导,请具有古树移植丰富经验的专业单位进行移植,强化古树移植过程养护措施,为古树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确保达到移植的效果。   3.3 抓好保护措施,加强落实
  古树保护管理是一项长期性工作,需要建立日常性巡查、排查和救治等长效机制,落实各级古树主管部门和管护责任人的责任,结合实际适当增加古树巡查频次。结合古树普查成果开展“以图管地”,通过日常巡查实行动态管理,全面掌握古树生长情况和所面临的威胁,对遭受自然灾害、病虫害的古树进行及时救治,对新发现的疑似古树进行组织认定、建档挂牌,联合养护责任人及时做好古树管护工作。同时,协调征拆部门、土地竞买人和施工方做好涉及古树地块的征拆、方案设计和施工等全过程的古树保护,做好事中、事后的监管和指导,在项目施工建设中有效落实古树修补、复壮工作等措施,推动古树保护方案的有效落实,在城市建设中发挥古树的优势,为古树保驾护航[3-4]。
  3.4 因地制宜,将保护与开发的矛盾转化为环境建设的亮点
  古树是我国林木资源中的瑰宝,也是自然界和前人留下的珍贵遗产,是活的化石,是十分珍贵的“绿色文物”,具有重要的科研、文化、历史、人文和景观价值,加强古树名木的保护,对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构建和谐社会、展示绿色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古树主管部门要提前介入,主动服务,引导规划部门和用地单位因地制宜,结合项目规划设计条件充分挖掘古树的景观和文化价值。针对不同的古树分布情况,结合古树资源打造古树小区、古树园、古树小学或古树商业街等动能多样、特殊突出的示范项目,实现古树保护和城市发展双赢。
  3.5 广泛宣传,加强引导
  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先后出台了有关古树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明确禁止破坏古树及其生存环境的相关要求。古樹主管部门应组织开展广泛的宣传教育,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全方位广泛宣传古树保护的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及保护古树的意义和作用,让古树保护意识深入人心。与此同时,要多部门联动,在城市规划、项目选址、项目规划设计阶段,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让各项工作都围绕古树保护、生态环境保护角度去考虑、设计和建设[5]。通过项目的建设和建成后公众的受益,进一步激发公众参与保护古树的热情,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古树保护中来,形成社会各界热爱古树、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氛围。
  4 结语
  保护古树就是保留乡愁记忆载体,深刻人文情怀。古树保护是一项长期、政策性强的工作,需要将生态理念贯穿始终,形成广泛参与的合力,妥善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矛盾,使古树留存。
  参考文献:
  [1] 刘鹏,徐立,吴盛德,等.湖北省城区古树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J].南方林业科学,2019,47(02):35-40.
  [2] 魏美容.浅谈福安市阳泉村溪口公园古树保护[J].江西建材,2017(10):195-196.
  [3] 李成才.城市建设中的古树名木保护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16,13(19):133-134.
  [4] 石红旗,谢兴刚.浅析山西太原市城中村改造中的古树保护对策[J].中国园艺文摘,2016,32(07):81-82.
  [5] 谢兴刚,石红旗.城市生态环境中古树保护应对策略研究[J].中国园艺文摘,2015,31(10):79-82.
  (责任编辑:赵中正)
其他文献
在现代园林艺术中,加强生态修复技术的运用,不仅提高了现代园林艺术的美感,也保证了生态环境质量.相关工作人员在研究生态修复技术过程中,要不断提高实践能力,结合多方面提高
山东省是我国小麦种植大省之一,其小麦种植产量对全国小麦总产量产生深远的影响.基于此,结合山东省小麦种植实际情况,介绍小麦种植主要技术,并探讨防治小麦田间病虫害的措施.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进步,城市建设不断扩大深入,园林绿化作为调节和美化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被不断广泛应用,其施工建设水平同时也体现出了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和文化内涵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升,人们对于生活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园林景观建设能够改善生活环境,并带给人们较好的生活享受,是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工程内容.园林施工与养护管理,是园林景
桉树是我国广泛种植的速生树种,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与生态价值,常被用于工业建设和生态建设.近年来,随着桉树种植效益的提升,桉树种植面积也越来越广泛.要想提升桉树种植的产
虫害对水稻产量的影响较为明显,虫害防治是水稻从种植到收获过程中的关键工作.基于此,针对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的防治工作进行分析和论述,结合水稻虫害防治工作中的突
园林工程是体现一个城市特点的“名片”,具有美化城市、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水平、调节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等多项功能.通过加强园林施工管
摘 要 国有林场建设发展过程中,不仅需要做好林业生态建设工作,还需要科学进行林区道路路网规划与建设,以此推动国有林场林区转型发展,带动周边群众脱贫致富。当前国有林场林区道路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以解决。基于此,从国有林场林区道路发展现状入手,讨论国有林场林区道路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强国有林场林区道路建设的有效路径,希望能对相关研究有所帮助。  关键词 国有林场;林区道路;发展现状  中图
摘 要 在建设美丽乡村过程中,选择适宜的绿化树种十分重要,不仅能实现乡村环境美化,还可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基于此,介绍了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绿化树种的选择原则,并根据甘肃省定西市实际情况,分别从村庄公共绿地、庭院、宅旁、乡村道路两旁和河道等不同绿地类型如何选择綠化树种进行了探讨,希望可以有效提升美丽乡村建设绿化效果,为推进定西市美丽乡村建设、营造具有特色的村庄景观提供参考。 
摘 要 玉米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被广泛应用于轻工业、化工、医药等多种行业,在农业生产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大力发展玉米种植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玉米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种植占比较大、种植区域较广的农作物,在研究玉米高产种植方法的过程中发现,玉米高产与否与玉米栽培施肥的合理性有很大关系,在玉米高产种植上,施肥技术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探讨玉米高产种植的施肥技术,充分挖掘玉米生产潜力,进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