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少年:孙原彭禹首尔个展

来源 :设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lihongn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到他们,艺术爱好者们一定不会陌生。2006年在英国利物浦展出的宛如真人一般的硅胶老人,以及2009年北京798艺术区展出的巨型的水管以及甩出的震彻展览现场的水柱。孙原&彭禹的创作无时不刻不引领着艺术圈的话题。“少年,少年”是这对中国中生代知名的当代艺术家组合新近在韩国首尔举办的个展项目。以观念装置创作而蜚声海内外的孙原、彭禹,一向以具有现实隐喻的作品表述自我的创作思维与价值取向。在这个展览中,艺术家将现场行为表演结合实体装置,去更为广义地阐述“什么是艺术?”以及艺术和公众生活的关联。
  在展览开幕的当天,一名身穿足球队服装的年轻人出现在位于韩国首尔昭格洞的阿拉里奥画廊(Arario Gallery)展厅中,他不断重复踢球和射门的动作,将足球踢向展厅入口处由特殊的强化玻璃制造的玻璃幕墙上。由于玻璃的穿透性以及展厅处在临近闹市的街段上,这样的动作和行为着实引发了过路民众的小小的惊恐与诧异,进而使得画廊周围簇拥了不少“看热闹”的人群。近些年来,在画廊或者美术馆中表演光怪陆离的行为已经屡见不鲜,对于人们理解艺术的范畴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地被刷新。设身处地的思考,我们将这个“踢球”的事件与观看的人们可以直接理解为作品与观众在艺术展示与推广中所代表的不同门类,孙原&彭禹无疑直接和本质地生活化了艺术的表现与其引申的意义。在踢球这一行为正在上演的展厅的另一处空间,艺术家将一些真人等大的雕塑与一些家具设施陈列在其中,有趣的是,这些人们的头部均以巨大的石头作为代替,仿佛时光凝结在某个生活的瞬间中。顶着石头脑袋的人必然是缺失了自我的视野与思考的空间,其实在现代人以及夹杂其间的繁忙的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个体都在许许多多层面上缺乏了思考与理解的空间。对于艺术而言,一个少年、一个孩子可能执着于射门的每一个动作,反而成人们却再也无法理解与发现这个世界的很多细腻的、真实的情感了。最终,这些艺术品可能会被收藏,进入某个收藏家的仓库或是展厅,虽然创意的来源——少年的生活充满了活力与希望,而作品可能就是一种跳跃的思维的黄昏,进而使得灵魂与实体慢慢分离。
  
其他文献
在这个时代,近视眼们早已经可以选择各式又酷又漂亮的眼镜在补偿视力的同时追求时尚,但截肢患者们却仍然戴着同样的假肢。在美国,仅因糖尿病而截肢的人就有一百万之多,更何况还有一些意外事故给人们造成的肢体损伤,可市场上千篇一律的假肢,似乎在说身体不健全的人没有资格追求时尚。美国Bespoke公司认为,如果创造一种帅气而舒服的假肢,就没有人还会坚持现在千篇一律的钛金属假肢了,公司的首席设计师斯科特·萨米特(
期刊
几年前来自飞利浦的设计团队开始了一个新的项目名为“设计探讨(DesignProbe)”,是一个专注于“遥远的未来”的研究课题,致力于探索那些可能最终给商业带来重要;中击并成为主流的趋势和创新。通过对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和未来科技这5个领域的洞察与研究,探知后2020时代的“生活方式”,发现社会和经济领域中系统转变的可能,影响商业并在新领域形成知识财富。  在“设计探讨(Design Probe)
期刊
未来的厨房环境是怎样的?伊莱克斯公司委托米兰多莫斯设计学院的学生们,对厨房家电产品进行了重新思考。为了让创意不至于脱离现实太远,伊莱克斯要求学生们以当前的科技为基础,同时考虑可持续和社会文化因素,在“资源”的主题下进行设计。以“资源”为主题,是希望学生能够重新组合、重新创造和利用资源。在当前的产品设计中,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文化的参照点是两个重要的问题,减缓地球资源消失的速度,改变人们的习惯和生活方
期刊
“好看”一词是谈论人们日常生活中审美与审美经验的关键词汇。它构建了一种约定俗成对生活的感官态度。在当下人们的思考、观念的衍生迅猛发展的语境中,对于这种“好看”的再定义与再发现,成为了人们把握时代的缩影。在这样一个展览中,艺术家们与其说是创作作品,倒不如说是对日常习惯的—种实验性的调侃。  在大展厅中映入眼帘的最醒目的作品即是实验艺术家石青的观念创作《有什么样的要求就有什么样的艺术》(综合材料,20
期刊
如今,智能手机的设计日新月异,从系统到外观,如何创新并引领新的设计趋势成为了各大手机品牌需要面对的最大考验。诺基亚N9的设计团队希望他们的作品能够更自然地与人们交互,简化人们触控和浏览手机的方式。极简的设计,更简单、更自然、更直接的用户体验,成为他们设计团队的终极目标。  最终呈现在大众眼前的诺基亚N9拥有一体化聚碳酸酯机身,它经过注模而成,但是所有插孔都是用机器制作的。这样可以让弧形玻璃屏幕非常
期刊
在名为“破晓”的展览中,相对完整地呈现了一群中国青年艺术家的创作,其中重要的一部分便是他们采用全新的视角与媒体创作的产物,如观念摄影、装置、行为表演等。“破晓”一词用以形容和描绘每天清晨所出现的第一道曙光,象征着新的生命力与全新的审视方式。  这个展览中展出了近十三个艺术家的创作,在上世纪70年代之后,中国正在以雄机勃发的态势面对世界化的交流与时代的走向,在商业发展同时、价值观的变化也根植于这些艺
期刊
来自纽约的JessB和生于香港的Julie在组成自己的工作室之初,便被宋代的陶瓷所吸引,因为他们的第一套作品也名为“song”,向宋朝高超的陶艺水平致敬。如今他们自己的设计也在景德镇生产,他们说:“我们觉得如果几千年后如果仍旧能够在景德镇这个地方生产陶瓷的话,会是件非常美好的事情,就像一个生命的循环般。”  Julie曾经为化妆品公司担任品牌设计,Jesse在一家陶瓷设计公司工作。但他们都想着要做
期刊
帽饰,在中国已经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历史,在政治与权利上,它一直是至高与荣耀的象征,因此,帽饰伴随着精英文化的发展,衍生出精美绝伦、美轮美奂的造型与装饰。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西学东渐中礼仪服饰的传播与交流,西方的帽饰文化开始进入中国人们的视线中。在当代,关于帽饰的五花八门的时尚与潮流随着时间与人们的审美而不断发展,已经成为了个性、潮流、概念等必备的象征之一。  JACOBEAN登陆中国大陆,
期刊
来自英国的艺术家布鲁斯·芒罗(BruceMunro)的最新设计“灯光森林(Forest ofLight)”,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长木花园(Longwood Gardens)展出,这是布鲁斯第一次在美国举办个人展览。“灯光森林”这一装置设计,包括20000只茎上光球,光沿1公里,蜿蜒穿过长木花园。光纤小道沿着地面,如同森林之根源。整个灯光系统有6000根丙烯酸管支撑,灯头采用玻璃纤维制成,光球在每个
期刊
我们才刚刚熟悉了LED灯,新一代的奇妙灯具就开始登场了,这便是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diode)基于和LED相同的节能科技:半导体将低电压转换成光能。不同的是这种新的半导体更大更平整,一块7×7厘米大的OLED仅厚1毫米,这样的特点为设计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同时,这种半导体产生出来的光感也是全新的,并非是从一个单一的发光点上产生光线,OLED是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