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的知识分子、党政领导干部和企业管理者等群体常常面临被压力困扰的危机。下面就党政干部这一群体的压力情况以及适当的应对方式进行分析。
绩效考核的不确定性带来的压力
衡量领导干部是否胜任的手段,主要是绩效考核。简单地说,党政领导干部的工作绩效就是他的工作成绩和效果。如果不能完整地把握工作绩效的考察范围,就会无形中形成心理上的压力和误解。
从党政领导干部工作绩效现实考察机制来看,呈现出两个特点:一是党政领导干部的工作成绩和工作效果缺乏足够的客观评价指标;二是不同的评定者对同一个领导干部的工作绩效评定存在显著差异。
目前党政领导干部的工作绩效考核有一些客观指标,但绝大多数是缺乏客观指标的,而且不同的评定者对同一个人的评定可能会存在差异。组织对党政干部进行工作绩效考核时,主要包括对个人品质和完成任务或任务指向等两个方面内容的评定。个人品质的内容占到整个工作绩效评定的50.3%;任务指向占49.7%。也就是评定党政干部工作绩效时个人品质和完成任务的情况各占一半。
上级领导对下级的工作绩效评定也分为个人品质和任务指向两个方面,但重点放在了完成任务的情况上。个人品质所占的比重只有40%,而任务指向则占60%。而下级对上级的工作绩效评价也包括个人品质和任务指向两个方面,但个人品质占到了76%,而任务指向只占24%。由此可见,不同的考察者对工作绩效考察的重点是不一样的,因此很难达到一致。
需要注意的是,从党政领导干部的工作胜任特征来讲,最重要的不是资历、学历、学位、经验等基本的标准,而是观念、愿景、问题解决、创新、组织能力等以及体力精力等。一个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如果在这些具体方面表现非常好的话,完全可以胜任。而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不一定具备这些能力。这实际上是我们国家对干部人事制度一个非常重要的改革,这个改革刚刚开始起步。从原先“硬件”上的要求到一些具体的行为表现的要求,从高度概括到非常具体。而以胜任特征为基础的公共管理,其核心就是将以往对人的评价标准、对岗位职责要求的标准过渡到一些行为方面的非常具体的要求。这是我们需要认识的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作为应对工作绩效方面所构成的压力,以下两点建议值得注意。党政领导干部要全面提升素质,要善于做人的工作和做实际工作,中国人讲“德才兼备”,“德”即做人的工作,关系到一个人的品质,“才”是要做实际工作。因此党政领导干部既要提高做人的工作的能力,又要提高做实际工作的能力,这就需要提高全面素质。
另外,要对自己抱有合理的期望。做人的工作的能力和做实际工作的能力是有差别的。有的人做人的工作的能力很强,很善于跟人打交道,但解决具体工作的能力可能比较差;而有的人恰恰相反。所谓的合理的期望就是对自己不要过分严格要求,要多从正面来看待不同的风格。
培养“领导”个性有助减少烦恼
从领导干部的工作性质来说,党政领导干部应当具备某些个性特点,如果缺乏这些个性特征,可能会给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大的压力。这些特点包括,外向型,个性活跃,处事乐观,行为方式上表现为合群,能够和上级、同级和下级很好地相处,这是其一;其二,领导干部应该具备善良的品行,对人诚实守信,重感情,为他人着想,能够做到“利他”;其三,领导干部的行事风格必须严谨,严谨换来的是工作的少出差错,严谨也会带来工作效率的提高,严谨的领导干部也会得到同事的认可和信赖,增强领导能力。
自我克制就是对自己的言行严格要求,这是党政领导干部非常重要的个人品质。中纪委要求党政干部自重、自省、自警、自律,实际上都是自我克制。关于自我克制,中纪委的这个要求实际上与两千多年前孔子对其弟子的要求是一样的。《论语·为政篇》说到孔子一个学生子张想为官,就问孔子有没有什么忠告。孔子就对他说了两句话,第一句是“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就是说你可能是一个见多识广的人,但是只要有半点的疑虑就不要讲;完全清楚的事情也不要都讲,要谨慎,这样讲话就不会过火。现在的公务员也很需要这样的品质。
跟个人品质相关的还有民主而不独断,这是与坚定执著联系在一起的,不是说不要决断,而是要充分征求大家的意见。另一个是对人宽和但不过分接近,这也是作为党政领导干部的一个重要的个人品质。在干部队伍建设里面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杜绝腐败,杜绝关系网。你跟某人走得很近,在外人看来有可能就认为你是在搞小团体。另外如果你跟某人走得很近,你在处理跟他的关系的时候就很难做到真正的公正和公平。最近有个讲管理方面的人说到主管常犯的七种错误之一就是做哥们而不做领导。跟下属很熟,有一个很大的问题是当有任务下达时,下属会以各种理由推托,实际上就是过分接近带来的消极影响。刚看到这一条时我也感到有些吃惊,这也许与中国强调的人际和谐有些冲突,仔细想想又是非常合理的。我们很多官员、公务人员有很多烦恼就是跟某些人走得太近。
党政领导干部需要这样一种智慧,能够把握好各不相同的个性特点,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情景下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在一些原则性问题上必须坚定执著;对人要民主,但自己一定要有清楚的追求;要自我克制,对人宽和,但又不能走得太近。这些看上去相互矛盾,但却又是党政领导干部、公务员特别需要具备的一些素质。
党政干部普遍存在心理压力
2005年11月,黄山市委党校对所属三区四县100多位干部进行心理健康问题调研,发现干部队伍普遍存在较大的“心理压力”,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不平衡”和“心理疲劳”。当前,领导干部的压力大致表现在:
一是政治上的。领导干部拥有一定的权力,担负着重要的使命,其决策有风险,不作为、乱作为也有风险。同时,仕途的坎坷,升降奖惩的荣辱,也是每一位领导干部无法回避的问题。
二是能力上的。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一些领导干部存在比较严重的“本领恐慌”和“能力危机”,这样的干部,当然“诚惶诚恐”、“如履薄冰”,这样的压力,当然如影随形。
三是工作上的。有些领导干部工作思路不宽,工作方法不多,工作步子不大,工作效果不好,与过去比,进步缓慢,与同行比,位次靠后,压力之大,显而易见。特别是那些手脚不干净的领导干部,由于担心腐败问题暴露,经常是高度紧张,忧心忡忡。
四是生活上的。社会诱惑的冲击,一些干部无休止地追求更高的权力、更多的财富,私欲膨胀,导致迷失方向,不能自拔;由于特殊的社会角色和工作环境,领导干部无暇顾及家属、子女,甚至个人的正常生活秩序也受到影响,爱情亲情不稳定,家庭关系不和谐,其压力可想而知。
五是体制上的。现存体制的漏洞、缺陷,让领导干部工作上受到严重困扰。有时候,严格执行制度、按规办事行不通;突破制度限制,违规操作有风险,面临两难选择,让其无所适从。
六是社会上的。社会关系的维系,与所谓方方面面的沟通、协调,觥筹交错,迎来送往,身不由己,心力交瘁。(据《学习时报》)
绩效考核的不确定性带来的压力
衡量领导干部是否胜任的手段,主要是绩效考核。简单地说,党政领导干部的工作绩效就是他的工作成绩和效果。如果不能完整地把握工作绩效的考察范围,就会无形中形成心理上的压力和误解。
从党政领导干部工作绩效现实考察机制来看,呈现出两个特点:一是党政领导干部的工作成绩和工作效果缺乏足够的客观评价指标;二是不同的评定者对同一个领导干部的工作绩效评定存在显著差异。
目前党政领导干部的工作绩效考核有一些客观指标,但绝大多数是缺乏客观指标的,而且不同的评定者对同一个人的评定可能会存在差异。组织对党政干部进行工作绩效考核时,主要包括对个人品质和完成任务或任务指向等两个方面内容的评定。个人品质的内容占到整个工作绩效评定的50.3%;任务指向占49.7%。也就是评定党政干部工作绩效时个人品质和完成任务的情况各占一半。
上级领导对下级的工作绩效评定也分为个人品质和任务指向两个方面,但重点放在了完成任务的情况上。个人品质所占的比重只有40%,而任务指向则占60%。而下级对上级的工作绩效评价也包括个人品质和任务指向两个方面,但个人品质占到了76%,而任务指向只占24%。由此可见,不同的考察者对工作绩效考察的重点是不一样的,因此很难达到一致。
需要注意的是,从党政领导干部的工作胜任特征来讲,最重要的不是资历、学历、学位、经验等基本的标准,而是观念、愿景、问题解决、创新、组织能力等以及体力精力等。一个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如果在这些具体方面表现非常好的话,完全可以胜任。而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不一定具备这些能力。这实际上是我们国家对干部人事制度一个非常重要的改革,这个改革刚刚开始起步。从原先“硬件”上的要求到一些具体的行为表现的要求,从高度概括到非常具体。而以胜任特征为基础的公共管理,其核心就是将以往对人的评价标准、对岗位职责要求的标准过渡到一些行为方面的非常具体的要求。这是我们需要认识的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作为应对工作绩效方面所构成的压力,以下两点建议值得注意。党政领导干部要全面提升素质,要善于做人的工作和做实际工作,中国人讲“德才兼备”,“德”即做人的工作,关系到一个人的品质,“才”是要做实际工作。因此党政领导干部既要提高做人的工作的能力,又要提高做实际工作的能力,这就需要提高全面素质。
另外,要对自己抱有合理的期望。做人的工作的能力和做实际工作的能力是有差别的。有的人做人的工作的能力很强,很善于跟人打交道,但解决具体工作的能力可能比较差;而有的人恰恰相反。所谓的合理的期望就是对自己不要过分严格要求,要多从正面来看待不同的风格。
培养“领导”个性有助减少烦恼
从领导干部的工作性质来说,党政领导干部应当具备某些个性特点,如果缺乏这些个性特征,可能会给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大的压力。这些特点包括,外向型,个性活跃,处事乐观,行为方式上表现为合群,能够和上级、同级和下级很好地相处,这是其一;其二,领导干部应该具备善良的品行,对人诚实守信,重感情,为他人着想,能够做到“利他”;其三,领导干部的行事风格必须严谨,严谨换来的是工作的少出差错,严谨也会带来工作效率的提高,严谨的领导干部也会得到同事的认可和信赖,增强领导能力。
自我克制就是对自己的言行严格要求,这是党政领导干部非常重要的个人品质。中纪委要求党政干部自重、自省、自警、自律,实际上都是自我克制。关于自我克制,中纪委的这个要求实际上与两千多年前孔子对其弟子的要求是一样的。《论语·为政篇》说到孔子一个学生子张想为官,就问孔子有没有什么忠告。孔子就对他说了两句话,第一句是“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就是说你可能是一个见多识广的人,但是只要有半点的疑虑就不要讲;完全清楚的事情也不要都讲,要谨慎,这样讲话就不会过火。现在的公务员也很需要这样的品质。
跟个人品质相关的还有民主而不独断,这是与坚定执著联系在一起的,不是说不要决断,而是要充分征求大家的意见。另一个是对人宽和但不过分接近,这也是作为党政领导干部的一个重要的个人品质。在干部队伍建设里面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杜绝腐败,杜绝关系网。你跟某人走得很近,在外人看来有可能就认为你是在搞小团体。另外如果你跟某人走得很近,你在处理跟他的关系的时候就很难做到真正的公正和公平。最近有个讲管理方面的人说到主管常犯的七种错误之一就是做哥们而不做领导。跟下属很熟,有一个很大的问题是当有任务下达时,下属会以各种理由推托,实际上就是过分接近带来的消极影响。刚看到这一条时我也感到有些吃惊,这也许与中国强调的人际和谐有些冲突,仔细想想又是非常合理的。我们很多官员、公务人员有很多烦恼就是跟某些人走得太近。
党政领导干部需要这样一种智慧,能够把握好各不相同的个性特点,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情景下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在一些原则性问题上必须坚定执著;对人要民主,但自己一定要有清楚的追求;要自我克制,对人宽和,但又不能走得太近。这些看上去相互矛盾,但却又是党政领导干部、公务员特别需要具备的一些素质。
党政干部普遍存在心理压力
2005年11月,黄山市委党校对所属三区四县100多位干部进行心理健康问题调研,发现干部队伍普遍存在较大的“心理压力”,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不平衡”和“心理疲劳”。当前,领导干部的压力大致表现在:
一是政治上的。领导干部拥有一定的权力,担负着重要的使命,其决策有风险,不作为、乱作为也有风险。同时,仕途的坎坷,升降奖惩的荣辱,也是每一位领导干部无法回避的问题。
二是能力上的。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一些领导干部存在比较严重的“本领恐慌”和“能力危机”,这样的干部,当然“诚惶诚恐”、“如履薄冰”,这样的压力,当然如影随形。
三是工作上的。有些领导干部工作思路不宽,工作方法不多,工作步子不大,工作效果不好,与过去比,进步缓慢,与同行比,位次靠后,压力之大,显而易见。特别是那些手脚不干净的领导干部,由于担心腐败问题暴露,经常是高度紧张,忧心忡忡。
四是生活上的。社会诱惑的冲击,一些干部无休止地追求更高的权力、更多的财富,私欲膨胀,导致迷失方向,不能自拔;由于特殊的社会角色和工作环境,领导干部无暇顾及家属、子女,甚至个人的正常生活秩序也受到影响,爱情亲情不稳定,家庭关系不和谐,其压力可想而知。
五是体制上的。现存体制的漏洞、缺陷,让领导干部工作上受到严重困扰。有时候,严格执行制度、按规办事行不通;突破制度限制,违规操作有风险,面临两难选择,让其无所适从。
六是社会上的。社会关系的维系,与所谓方方面面的沟通、协调,觥筹交错,迎来送往,身不由己,心力交瘁。(据《学习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