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刘海粟先生画像有感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nelove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收藏界》杂志社高社长邀约我画刘海粟先生,内心非常激动。刘海粟先生作为我国早一辈杰出的艺术家,在油画、中国画和美术教育方面都有杰出的成就。在对刘海粟先生的生平以及艺术历程做了详尽的了解后,把此次刘海粟先生的肖像创作立意在:“咬定青山,残肢独存;苍古沉雄,笔耕不缀”,这几句是对刘海粟先生沉淀一生、融汇中外所达到的艺术高度,和作为一位具有创造精神的艺术教育者的赞誉。
  刘海粟,字季芳,号海粟,祖籍安徽凤阳,生于江苏常州。擅长油画、中国画美术教育。1910年在乡里办图画传习所,1912年与乌始光、张聿光在上海创办“上海国画美术院”,后改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16年任校长,开始人体“模特儿”教学,被责骂为“艺术叛徒”,但得到蔡元培等学者的支持。1919年赴日本东京参加帝国美术馆第一次展览会,并对图画美术教育事业进行考察。1922年在北京举行首次个展。1923年被教育部聘为新学制艺术科课程纲要审核员兼起草员。1926年,孙传芳支持上海市政当局严禁美专裸体画命令,毅然复函与之论辩,美专遂遭密令封闭,又以“学阀”罪名遭通缉。1927年远避日本,与日本画界人士交游。1929年赴法国、瑞士,1930年油画《森林》、《夜月》等应邀展出于巴黎蒂拉里沙龙。国画《九溪十余涧》获比利时国际展览会荣誉奖状。1931年在法国巴黎克莱蒙画堂举行个展,同年回国在上海、南京举办个展,编译《世界名画集》。1933年赴德国筹备展出“中国现代绘画展览”。1940年主持中国现代名画筹赈展览会,并在雅加达、新加坡、吉隆坡等地展出。1947年在上海“中国艺苑”举行个展。1952年任华东艺专校长。1979年、1983年文化部,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刘海粟美术作品展览”。历任南京学院院长、名誉院长、教授,上海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会委员。1981年意大利国家艺术学院聘任为院士,并颁赠金质奖章。英国剑桥国际传略中心授予“杰出成就奖”。意大利欧洲学院授予“欧洲棕榈金奖”。美国传略研究所授予“伟大成功大使”称号。美国世界议会颁给金焰奖。他艺术上兼通中外,卓著成就并造就艺术人才众多。上海、南京、常州建有“刘海粟美术馆”。
  在此次创作上,力求把刘海粟先生这种血液中流淌的创造精神,和对东西方艺术的融会贯通的独特个人魅力展现出来,在肖像画的基础定位上又力求突破。画作中刘海粟先生已属暮年,但依旧精神焕发,手握画笔,在苍山和古松间写生创作,这是艺术的血液,同时也是创造的血液。在当下的艺术画坛,也依旧需要像刘海粟先生具有创造性精神的艺术大家,相信这种精神通过画面的传达,也会像磁石一样吸引更多的人去重拾中西方文化中的精华。
其他文献
当代每一位书画艺术家或艺术教育从业者,对潘天寿先生的敬仰都会由来已久,而我始于小学时代的图画课。我们那个时代的美术教育,不是“认知教育”和“启蒙教育”,而是技法教育。一知半解的老师,强迫学生去描摹毫不理解的绘画。先是“瓜”“果”“梨”“桃”,后是“梅”“兰”“竹”“菊”,因为不理解,必然很难成大器。然而,二十世纪初期的几位艺术大师的名号,却渐入脑海。如: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等等。懵懵懂懂
期刊
徐悲鸿先生的形象可谓家喻户晓,是中国现代美术教育体系的奠基人,对于西方美术教育体系在中国的建立,可以说是起到了奠基的作用。为这样一位美术教育家、艺术家创作一幅肖像是一件值得揣度的事情。  徐悲鸿已经成为历史人物。在我看来,为历史人物造像,既要有鲜活感,同时也要有历史感。而历史感对于历史人物来说首当其冲。因此,我选择了黑白。以这样的方式来表现这样一种历史人物,身处黑白胶片时代的特点,同时也增加了历史
期刊
在中国古代众多的玉礼器中,等级最高者非玉圭莫属。  《说文》曰:“剡上为圭”,指一种打磨精致的玉器,其形状为长条扁平,上锐利下方正,这就是玉圭。目前我们所能见到年代最早的玉圭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龙山文化。  龙山文化兽面纹玉圭(图1),长17.8厘米,1963年山东日照两城镇出土。扁平长方体,背部平直,刃部稍宽,造型严整,通体抛光,无使用痕迹,两面均饰阴线兽面纹(图2)。由于此件玉圭属于龙山文化的代
期刊
去年我受《收藏界》杂志之邀绘制何香凝肖像,对此感到很荣幸。  何香凝早年追随孙中山先生,是最早的同盟会女会员、国民党元老、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的创建者。新中国建立后,何香凝曾任政协全国副主席、华侨事务委员会主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主席、全国妇联名誉主席等职,在人们眼中她是著名的女性政治活动家和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  另一方面,何香凝还是一位出色的女画家,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
期刊
2014年12月1日  为“大师”造像,颇感荣耀,但也随之在大师声名的笼罩下畏首畏尾、战战兢兢,行笔用色,动辄得咎。如此,不如为“人”造像,血肉丰满,精气充实,缺陷瑕疵与经营气派并举,虚幻迷离与言之凿凿汇合——人之面孔,一如历史,瞬息万变,激荡精微,亦非人力可为,大师之像,就在历史的外造与个体的内修之间融塑,远远望去,莫名其妙。  2014年12月10日  油画写真,水墨会意,以油画之真写意会之人
期刊
历代以来,忠孝节义属于传统伦理道德范畴,是古代儒道两家礼敬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孝义故事古往今来几乎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其尊老爱幼、和睦亲友、崇尚诚信的精神,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做人的根本。  孝义故事图画以雕塑、石刻的形式传承已久,在我国的民间流传了近两千年。据考证,最早可以追溯到东汉晚期,这个时期的孝义故事大概只有十多种。  系统的二十四孝故事,在唐代已经初步形成,以说唱的形式在民间传播。
期刊
本人在第二届“影响中国收藏界经典人物艺术造像”创作的油画《梁启超》,主办方很满意,让我继续参加人物造像。主办方提供了几个人物供选择。看到林风眠这个名字时,我瞬间似被电触了下。林风眠是第一批留法的艺术家,他提倡“学术自由,兼容并蓄”。像找到了灵魂的归宿。自学画以来,我一直追寻这位逝去大师的学术思想。实践他的画论,找到了他们的足迹。  林风眠诗意惜居西湖,高徒遍布天下。吴冠中、李可染、赵无极、董希文等
期刊
认识秦航,缘于收藏,更源于设立民办博物馆。2009年我们成立陕西省民间博物馆协会时,年轻帅气的秦航就成为协会第一届理事会的理事。2012年5月18日,在他呕心沥血的努力下,几经周折,陕西汉唐石刻博物馆终于正式开馆了。他的博物馆设立在自己办公楼的一层,是临街的“门面房”,仅此一项,每年就搭进去数十万元的租金,更遑论购买石刻藏品花去的数千万元。鉴于秦航为陕西省民办博物馆事业所作出的杰出贡献,2013年
期刊
在当今火热的艺术市场上,海派书画名家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如吴昌硕、谢稚柳等。尽管不少海派名家作品受到藏家的追捧,价格迭创新高,但因其人数众多,其中仍有一些画家作品价格偏低。其中就有位前辈级别的海派画家陆恢,人们似乎对他作品的关注也特别少。虽然近年来其市场行情有所涨值,但总体看,还与实际价值不符,目前市场最高价也未突破二百万元,而大多数还处于几万至几十万元之间,具有较强的升值潜力。  藏家交往 练就眼
期刊
非常荣幸接到高玉涛社长的邀请,让我为国画大师李可染创作肖像,我感到非常激动,因为李老一直都是我心中非常敬仰的一代宗师。这幅李可染的肖像是为《收藏界》杂志社主办的“2015年影响中国收藏界十大经典人物艺术造像”活动而创作,所以我要更加努力完成创作。  李可染先生潜心于民族传统绘画的研究与创作,新中国成立之后,他进一步致力于中国画艺术的革新,以“可贵者胆,所要者魂”用最大的动力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