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文公退避三舍

来源 :小天使·六年级语数英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shengx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晋文公重耳是晋献公的儿子。晋献公是个昏君,爱听宠妃骊姬的话。骊姬有所图谋,专门进谗言陷害晋献公的儿子。晋献公的几个儿子被杀,就是骊姬谗言所致。重耳害怕至极,便离家外逃。
   重耳带着一帮人投奔他生母的故国——翟国。一年又一年,重耳在翟国一住就是12年。老是逗留翟国也不是办法,重耳只得在各国之间奔走流浪,一为保命,二为寻求机遇。后来又过了几年,重耳十分狼狈地离开郑国,来到了楚国。
   楚国是南方一个大国。国君楚成王考虑到以后要向北发展,就必须和晋国搞好关系,以得到他们的支持。重耳是晋国人,他便对重耳很重视。
   重耳来到楚国后,楚成王用诸侯的礼节待他。一次,楚成王举行盛大的宴会招待重耳,宴饮中间,楚成王问重耳:“我这样待你,你将来如果回到晋国,当上了国君,你将用什么来报答我呢?”重耳恭敬地回答:“美女和玉帛,君王您有的是,象牙、犀角等物品就产自您的国土,我实在不知道用什么来报答您才好!”
   楚成王说:“你总该有所表示吧!”重耳想了一下说:“如果托君王的福,能返回晋国当上国君,倘若有朝一日,晋楚失和,同您各领兵在平原旷野相遇,我将退避三舍(古时候一日行30里而宿叫一舍,三舍就是三天行军的路程,为90里),以报答君王今日的盛情!”
   重耳在楚国住了几个月后,秦国来召。楚成王告诉他:“秦国和晋国毗邻接界,秦国强大,秦王也很英明,你去秦国,返晋的机会很多,你放心大胆地去吧!”重耳离开时,楚成王还备上厚礼为他送行。
   公元前636年,重耳在秦国重兵的支持下,趁国内混乱的机会,回到了晋国,当上了国君,即晋文公。
   晋文公在任时期,楚国的势力已经到达黄河流域,有取代齐桓公称霸中原之势。晋国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国力逐渐强大,成了北方一大强国。
   新兴的晋国需要向南发展,才能成就霸业;而强大的楚国则需北进,才能更图发展。因此这一南一北两个国家,必然要发生冲突,两国的战争也就不可避免了。
   公元前632年初,晋文公率兵救宋,晋楚两国的军队终于在曹国相遇。晋文公为了实践自己“退避三舍”的诺言,令晋军主动从曹国退到卫国境内的城濮,正好三舍90里。
   楚成王闻听晋文公遵守诺言退避三舍,倒很高兴,他十分敬重晋文公的诚信精神。可是楚国领兵的部将子玉是个十分骄横的人,他错认为晋军后退是软弱,就命令楚军一直紧追到城濮。子玉还以十分轻蔑的口气向晋军下了一道战书,写道:“我愿与君王的部下在这里游戏一番。”
   晋文公派人回答说:“楚国国君的恩德我不敢忘记,哪敢与楚军交战呢?因此才退到這里来。既然还不肯罢休,那就请你们做好准备吧!”
   交战开始,晋军用诱敌深入、迂回抄袭的战术,打败了楚军。
   从此,楚国北进的图谋受挫,晋文公的霸业逐步确立起来。
其他文献
随着统编教材的全面普及,课外阅读越来越受关注.教材主编温儒敏先生说:“教材远远不能满足阅读教学需要.”这就说明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知识面的扩大、阅读量的增加等对学生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科学利用生活废旧材料展开教学设计,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本文从整合材料资源、创新教学设计、推出主题活动、对接生活实践等方面展开深入探究,结
信息化手段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的应用,改变了过去单一、枯燥的教学局面,更符合小学生可视、可听、参与动手的心智特点,提升识字教学效率.多媒体课件的应用,激发了学生识字兴
<正>背景脑卒中后步态异常是卒中患者最主要的功能障碍,大约60%的偏瘫病人存在足下垂、内翻,足下垂、内翻是影响偏瘫步态的最重要的因素,目前传统康复方法对针对偏题足下垂的
会议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与实施,素质教育的理念深入人心,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也成了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小学语文作为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性学科,在语文教材课后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