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空作业车底盘自主调平系统性能仿真

来源 :机械设计与制造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1xqx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高空作业车作业高度的不断增加,为防止高空作业车发生倾覆,在工作前需要对底盘进行相应的液压支撑,才能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现有的底盘调平系统一般只能用于平坦的地面,对于凹凸不平地质松软的地面,只能借助外物将地面垫至近似水平状态,实现相对调平.以高空作业平台底盘调平系统作为研究对象,针对凹凸不平地质松软的地面,借助工程仿真软件AMESim的信号库,模拟不同工况下相应的液压系统的动态特性,并实现对液压系统的闭环控制,优化底盘支腿的调平速度以及精度.同时,借助AMESim对高空作业车液控模型进行仿真,分析复杂工况下液压系统的压力、流量以及位移特性曲线,仿真结果证明调平系统的可行性.
其他文献
避险车道制动床上失控车辆车轮沉陷深度是制动床铺设厚度设计的主要理论依据.为此,建立悬架-车轮-集料三维离散元模型并开展车轮沉陷深度数值模拟.首先在PFC3D中利用Fish语言建立悬架-车轮-集料三维离散元模型;其次通过静力三轴压缩试验标定集料离散元颗粒参数;通过实车足尺试验数据标定车轮离散元颗粒参数;最后利用标定的模型分别模拟不同砾石粒径、驶入初速度、载重对车轮沉陷深度的影响.结果 发现:三维模型比二维模型更能准确描述车轮沉陷深度.在粒径推荐范围内,砾石粒径越小,车轮沉陷深度越大;车轮载重越大,车轮沉陷深
针对传统的PID控制策略不能够适应汽车转向时多变的复杂工况,导致汽车转向性能降低的问题,采用独立于系统参数和干扰的滑模控制策略,对轻型货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进行研究,通过离线仿真确定滑模控制策略的趋近律系数并和参数整定后的PID控制策略进行仿真对比,然后结合基于Dspace的试验台架完成对滑模控制策略的试验验证.结果 表明:滑模控制策略比PID控制策略具有较小的超调量和较高的稳定性,并通过试验验证了滑模控制策略能够实现对目标电流的实时跟随,提高了系统的鲁棒性,对汽车电动助力转向控制器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在轨组装空间望远镜是将望远镜进行模块化,模块通过一次或多次发射送入预定轨道,并在轨道上完成整机组装、调试,能够彻底突破运载工具和单体大口径镜体制造能力的制约,是未来空间光学领域的必然发展方向.在轨组装空间望远镜的重点、难点在于大口径主镜的组装、调试.主镜由多个子镜模块阵列而成,入轨组装完成后通过具备大行程、高精度、抗振动、大刚度的精密促动器完成子镜间的共焦共位相调试以达到成像要求.对此,设计了一种粗精促动分离式精密促动器,促动器输出端采取柔性铰链机构,利用一组步进电机同时进行粗、精促动,采取理论分析与数值
柴油客车需求量剧增导致市区噪声等级提升,高性能配套消声器是抑制此类声源的有效措施之一.运用流体力学原理和声学有限元法,进行数值仿真试验能降低设计成本,缩短研发周期.首先在UG环境建立目标消声器三维模型,导入ANAYSICEM CFD网格划分平台作网格划分;其次将验证的消声器网格模型导入ANSYS Fluent环境,量化研究腔内流速、压力、温度场分布,获得不同边界的压力损失;最后建立消声器传递导纳模型,将流场网格数据导入Virtual Lab.Acoustions,完成传递损失相关计算.结果 表明,基于提高
为及时提取滚动轴承的有效故障特征,准确识别其故障状态,提出一种多域特征提取和多维马田系统(MD-MTS)相结合的故障诊断方法.该方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振动信号的多域特征提取、基于MD-MTS的故障诊断模型构建和实验验证.首先,利用统计分析、快速傅里叶变换(FFT)、Hilbert变换和改进的经验模态分解(EMD)等方法提取故障信息,构建初始特征集.然后,根据多域特征构建MD-MTS实现滚动轴承多故障状态的识别.最后,通过实验和比较对所提出的模型进行了全面评估学习.结果 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检测轴承
针对常规驱动控制策略无法应对纯电动货车负载变化较大的问题,以电机输出的扭矩为控制对象,提出一种基于模糊控制的驱动控制策略:该控制策略的模糊控制器以加速踏板开度和加速踏板开度变化率为输入,以电机输出扭矩的补偿系数为输出;通过电机的扭矩负荷系数和转速制定驱动的基准扭矩;利用实车数据和仿真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AVL CRUISE中整车模型的可靠性和有效性;考虑货车不同负载对扭矩增量的影响,使用MATLAB和Cruise平台进行不同负载情况下驱动控制策略的仿真验证;结果表明:CRUISE中搭建的整车模型具有一定的
六维力传感器在使用过程中,由于负载的连接方式、连接强度等一些因素会出现一个厂商无法在他们的生产过程中进行补偿的传感器的安装误差.针对这个传感器的安装误差,提出了一种能够有效计算该误差的方法.首先根据机器人及传感器、末端工具的连接结构进行分析,推导出传感器安装误差的计算方法,然后利用机器人进行多次测试,分析得到的数据并绘制曲线,与其他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证实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在实际使用中,可以明显提高六维传感器的测量精度.
滚动轴承是精密机床、高速列车、航空发动机等重大装备的关键核心部件,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主机的使役寿命.因此,对高性能滚动轴承失效形式、损伤机理进行相关影响因素可靠性定量评估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建立了高性能滚动轴承失效影响因素故障树模型,直接映射建立其Bayes网络模型,利用桶排除法对轴承失效概率及中间失效结点概率进行了计算,利用全概率公式对轴承失效过程各影响因素的条件概率进行可靠性定量评估.计算表明:接触疲劳剥落对轴承失效贡献概率最大,为15.454%,轴承零件内部夹杂物失效的条件概率为0.058%,影响
圆柱齿轮多齿啮合齿轮参数优化是多工位传动链设计的关键.通过对齿轮啮合区域瞬时重合度分析,推导出主动轮旋转一个周期瞬时重合度的变化频率与主动轮齿数和重合度之间的数学关系;得出满足1个主动轮圆周均布n个相同均载从动轮啮合力相等的基本条件.以高重度和等弯曲强度作为目标函数,接触强度、胶合强度、弯曲强度等作为约束条件,理想点法作为高重合深度优化理论,通过MATLAB遗传算法直接搜索得出多目标函数最优解,确定齿轮基本参数;通过Adams仿真验证确定优化后的齿轮在相同边界条件下,啮合力幅值更小,啮合力变化更平稳.
提出了一种测量金属条材直线度的新方法—新组合法.该方法将频域两组两点法与逐次两点相结合,在实现工件直线度无理论误差重构的同时,解决了传统频域法重构短工件时横向分辨率低的问题,能够高精度地测量金属条材的直线度.首先,将所有的采样点通过新组合法分为若干组;其次使用频域两组两点法将其重构为相同数量且横向分辨率较低的曲线,应用逐次两点法并分析传感器之间的调零误差,得到重构曲线之间的位置关系;最后将多条曲线拟合,获得最终的精确重构曲线.基于matlab的重构算法仿真和对LG型直线导轨的测量实验证明了新组合法的正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