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探究

来源 :新课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bcpingq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以及教育质量的提高,当下教育领域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的文明礼仪习惯,以使学生能够在学校高效学习知识的同时,在个人素养上也得到有效提升。因此,小学教师针对学生文明礼仪习惯的形成,始终需要进行积极探索,进而使小学生能够在学校中提高自身的文明素质,形成良好的礼仪习惯。
   关键词:新形势;农村小学;文明礼仪;习惯培养
   新形势下培养小学生文明礼仪习惯引起了各级学校的高度重视。并且教育领域尤其注重引导农村小学教师积极培养小学生的文明礼仪习惯,但由于农村的教学条件存在较多的缺陷,因此教师应基于教学课堂创新培养策略,以推动小学生逐步对文明礼仪习惯形成更加深刻的认识。本篇文章主要围绕农村小学教师引导小学生形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进行阐述。
   一、农村文明礼仪教学及学生学习文明礼仪的必要性
   文明礼仪习惯培养在学校教育中是尤其重要的一部分。文明礼仪习惯指的是学生在生活中能够树立一个正直的形象,在生活中形成热爱环境、热爱生活、热爱学习、乐于助人等优秀的品质。同时,对人有礼貌,行为举止端庄即是礼仪的含义。那么,小学教师在校园生活中培养学生形成文明礼仪习惯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首先,小学生在校园中要学的知识不仅是学科教材上的知识,同时还有做人的知识[1]。所以,教师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即是引导他们做人的第一步,推动他们认识到文明礼仪习惯对一个人的重要性;其次,引导学生认识到文明的行为习惯、思想态度以及端庄有礼是一个人形象的体现,并且代表学校的形象、社会的形象、国家的形象。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则可促使小学生在形象上得到有效提升。同时教师积极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也可使学生在人际交往上的质量得到提高,进而使他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文明用语、文明行为。总而言之,小学生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对学生而言尤其重要,教师需要重视对小学生文明礼仪习惯进行培养。
   二、如何推动农村小学生形成文明礼仪习惯
   (一)积极利用学习环境,推动学生认识文明礼仪
   农村小学教师需推动学生形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则应当积极利用学习环境,使他们对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有更进一步的认识与了解,并且在学习环境中逐步形成文明礼仪习惯养成的意识。那么,农村小学教师应当如何有效利用学习环境,进一步推动小学生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呢?首先,教师应将文明礼仪习惯的知识渗透到学科教学中,进而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教学中认识到文明礼仪习惯养成的重要性以及对一个人的影响[2]。因此,教师应当积极提高学科教学的趣味性,从而使他们能够在享受学科知识的过程中自主地形成文明礼仪习惯养成的思想。其次,教师无论是在教学的哪个环节都可增添文明礼仪习惯的微型小教学,在导入部分,教师则可播放关于文明礼仪习惯知识的卡通小视频,进而使学生能够集中精力观看视频,深刻认识文明礼仪习惯。而在教学中教师则可基于教材内容,进一步拓展文明礼仪知识,使他们能够在教学中逐步提高文明礼仪习惯养成的积极性。
   (二)开展文明礼仪活动,加强监督管理
   校园应重视开展有关文明礼仪习惯养成的活动,进而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对文明礼仪习惯养成有更深刻的认知,并在活动中有效实践文明礼仪。同时,教师也应当加强监督管理,使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文明礼仪的重要性。首先,教师可在班级中开展班会,例如开展以“文明礼仪习惯养成”为主题的班会,在班会的过程中,教师则可引导学生发挥自身的主体性作用,进而在活动中实践文明礼仪活动。教师作出相应的引导与调整则可使小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对一个人的重要作用[3]。除此之外,教师也可基于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展文明礼仪游戏。例如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扮演教师、医生、警察等等角色,从而进一步推动他们认识到文明行为,并在游戏中通过教师的强调感受到文明礼仪对人的重要性。最后,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应当加强监督管理,例如积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使用文明用语,做文明行为,以及对学生的形态礼仪也应当做出相应的指导,进而使学生能够在文明礼仪活动中以及教師的严格监督下逐步形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
   总而言之,农村小学教师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应当积极探索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文明礼仪习惯。那么,就该篇文章来看,教师有效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的方式主要有:首先,教师应当利用学习环境,推动学生认知文明礼仪;其次,则是在校园中积极开展文明礼仪活动,教师日常加强监督管理,则可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下形成文明礼仪习惯。
   参考文献:
   [1]杨芷茜.小学礼仪教育的现状调查与策略研究[D].扬州大学,2017.
   [2]冯小薇.小学生公民道德教育资源整合研究[D].广州大学,2017.
   [3]陈天才.文明礼仪教育与小学高年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7.
  编辑 赵飞飞
其他文献
中华传统文化作为我国历史悠久的文化,在学生的德育方面起着积极的指导和促进作用,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还能促使学生养成优秀的道德品质,能够促进
亚里士多德曾言“:幸福就是合乎德性的现实活动.”德育是构建思想道德的基础,而“幸福”则是人生追求、行为准则和价值取向的衡量标准.在素质教育体系下,将德育工作当作幸福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目的]探究广东省城镇居民人均消费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整理广东省2013第二季度到2019第三季度的上期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累计值,滞后两期人均消费支出累计值,居民的储蓄存款在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伴随而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在此背景下,为了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并且实现与环境的和谐发展,我国提出了节能减排策略.节能减排策略
在公路施工当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施工技术的管理,它不仅是整个工程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评价一个工程质量好坏的重要指标.做好公路施工技术的管理工作有利于施工质量达到预期设
摘 要:教育的本质是教书和育人,育人主要在对于学生个人素质的培养,而感恩意识便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小学教学中,教师应该认识到培养学生良好道德素养的重要性。感恩是一种意识也是一种行为,培养小学生的感恩意识能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未来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感恩意识;道德与法治   对于小学生来说,道德与法治是一门较为重要的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开展能够帮助学生形成
摘 要:小学阶段是学生培养感恩与责任意识的重要时期,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适当的教学策略,有效建立、培养学生的感恩与责任意识。主要围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感恩与责任意识的路径进行讨论分析。   关键词:行为意识;感恩;责任意识;路径研究   小学生思想品德教学课堂是培养学生感恩与责任意识的主要思想阵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从
近年来,手机媒体在信息传播、娱乐互动、催生新的产业经济等方面都有不俗的表现,在与传统媒体、互联网的融合和其自身的不断创新中,逐步显现出作为一个媒体应有的独立自主的
企业经营管理下经济管理对企业长久稳定发展所具有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面临激烈的竞争压力,企业经济管理能够提升自身竞争力,改善内控管理水平.文章主要对企业经济管理存在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