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伤逝》中爱情悲剧发生的原因

来源 :青年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ct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伤逝》一文描写了一对五四运动后的青年知识分子男女的爱情悲剧,生动形象地刻画了由于爱情观的差异以及理想爱情面对现实的无力,一对青年男女从最初的“婚姻自主”一步一步地向现实屈服,最后走向深渊的故事。作者试图从男女爱情观的不同以及爱情中女性的独立精神等角度分析这场爱情悲剧的必然性。
  关键词:爱情悲剧 爱情观 女性独立精神
  一、悲剧起源:不成熟的想法导致的相恋以及对于爱情过于理想的看法
  在文章开头可以看到,主人公子君“两眼里弥漫着稚气的好奇的光泽”。说明男女主人公相遇相识的年龄并不大,对于爱情的理解与考虑并不周全。在这样的年龄贸然提出与家中决裂私奔的想法,是不成熟的,这为后来的悲剧产生埋下了伏笔。子君提出的口号:“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代表了五四运动以后,接受新思潮的青年男女向往恋爱自由,拒绝“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普遍想法。可以说,涓生与子君,便是那个时期青年男女的典型。子君的父亲与叔父,便代表着旧社会的封建礼教束缚,一对恋人为了爱情冲破束缚,不顾世人的眼光,纵然可歌可泣,但是处于热恋期的他们并没有意识到爱情所带来的并不只是单纯的欢喜,这种对于爱情的理想看法,让他们婚后一时处于乌托邦的幸福中,却并没有为以后的日子做长远的打算。悲剧的基调在这里已经明显奠定。
  二、冲突诞生:生活的窘迫给两人带來的压力
  爱情开始的时候往往总是轻盈的、美好的。两个人忙忙碌碌地筹办着他们小小的幸福之家,并乐在其中。子君为离自己的“理想”更进一步 而高兴,一次次的回忆着涓生向自己表白时的场景,在回忆中让爱情升温。在那个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为正宗的时代里,他们的爱情被众人视为 离经叛道。然而此时的子君已经义无反顾,她完全沉浸在自己爱的国度中,以为有爱便可以战胜一切,有涓生她即使付出一切也在所不辞。此时的子君为爱情叛离养育自己多年的家庭,而此时的涓生已经有所畏惧了,“讥笑,猥亵和轻蔑的眼光”便使他的“全身有些瑟缩”。子君正为她生命的全部倾尽全力,并且为此而感到无限的幸福。但是此时我们却看不到涓生在爱情中忘乎所以的幸福,他还是理性的,他理性的分析着他们 之间的爱情。
  然而让子君那样一个曾经娇贵的小姐去做女工才会做的事情,生炉子,喂鸡,洗衣做饭,这样的日子让子君不断的操劳,但是沉浸在与涓生爱情中的她并没有表现出疲倦。可是为了维持生计,光是养鸡必然是不够的,于是涓生为人翻译抄写的工作让他频繁的外出。这时的两人之间,已经有了小小的隔阂。涓生的心里是明白的,但他不敢把自己的退缩表露在外。
  真正让子君都感到疲累和难以接受的是,为了生计,她已经从原本的向往自由的女子,转变为了一个“因为几只油鸡和邻居争吵,家里的狗瘦了都要忍受房东太太奚落”的普通妇女。在我看来,子君的追逐爱情是为了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找寻真正的自由,但是婚姻并没有带给她自由,反而是让她落入了另一重束缚。这便是二人的矛盾所在。
  三、究其原因:男女之间的爱情观差异
  涓生作为男主人公,他的爱情观是现实的。开始时受到子君的吸引,做出的种种大胆的行为在后来的他看来是荒谬的。两人私奔以后,涓生所承担的不仅是生活上的压力与困窘,还有心理对于子君的歉疚和对于生活的无望,以至于他无法面对那个和从前截然不同的子君,只能寻求逃避,在陈旧的图书馆里躲藏。就是这种过于现实的爱情观,让涓生在从热恋中清醒以后,预见了种种困难,甚至无法面对他人的另眼相看。只能选择逃避。
  而作为女主人公的子君,她的爱情则过于理想。一心追求自由与乌托邦的世界,让她与现实脱轨,在冲破礼教束缚以后,没有谋生的能力,在家中做主妇的生活,渐渐也被主妇的形象同化。也许她曾想过爱情只是金曲或者诗篇,却从未想过爱情也是柴米油盐的账单与苟且。在现实不可避免的情况下,她也逐渐地看清了涓生的本质。而对爱情,也对自己和自己曾经追逐的自由越发失望,最后选择了回到父亲的束缚下,出于绝望,导致了最终悲剧的发生。
  究其因果,男女双方的爱情观差异才是导致爱情悲剧的根本原因。涓生现实而懦弱,在明知自己害了子君的事实下,依然绝望地、行尸走肉地活着;子君天真,也毁于天真,像被河水被污浊以后,终于发现现实的残酷,难以接受。
  总结:
  蓦然回首,先生离开我们已经半个多世纪了,可他留下的著作却吸引着后人不断地去探索研究。“他谱写的一曲情起情灭的生命悲歌,超越了当时《娜拉走后怎样》单纯分析社会问题的深度,其对男女两性性别角色冲突、女性几千年历史因袭的惰性心理的揭示在 21 世纪的今天仍具有极强的现实说服力。”
  而《伤逝》的故事直至今日,对于我们当下的青年男女仍有着警醒与劝诫的作用。其中蕴含的对于自由的渴望,爱情观的洞悉以及现实与爱情的牵连的道理,至今不朽。
  参考文献:
  [1]选自张莹《无法逾越的鸿沟--《伤逝》中爱情悲剧及其原因分析
  [2]参考杨晖、周桂荣《花开花落为哪般———《伤逝》爱情悲剧分析》
其他文献
摘要:自动驾驶对人工驾驶的取代,使得现行以人类驾驶员为中心的侵权责任规则难以继续适用,在兼顾技术革新与救济受害人的情况下,应将交通事故侵权责任与产品责任相结合。区分人工驾驶模式与自动驾驶模式,合理界定各方责任,当汽车处于自动驾驶模式时,发生交通事故侵权应有制造商承担产品责任。同时,为及时救济受害人,鼓励自动驾驶产业发展,还应引入责任保险制度。  关键词:自动驾驶;侵权责任;产品责任  一 自动驾驶
期刊
摘要:当前,我国的民商事法律正处于逐步完善的阶段,在连带责任方面,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的变化呈现出新的难点,本文结合司法实践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已有的法律使用环节上常常出现的问题,提出比较具有可行性的对策建议,为连带责任的制度完善与法律适用带来积极有效的推进作用,促进我国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  关键词:民商法;连带责任;问题及策略  引言:  在债权关系中,连带责任是一种常见的责任认定情形,对于通常的负
期刊
摘要: As a special media text, advertisement not only carries economic information and promotes material consumption. At the same time in the choice of entertainment and lifestyle, even the audience's m
期刊
摘要:随着高层建筑物如雨后春笋般的建成,高空抛物的行为就时有发生。自从第一件高空抛物致人损害案件——2011年济南切菜板案发生后,近年来随着媒体的报导,越来越多的高空抛物致人损害的案件出现在人们的面前。因此出台相关的法律对于此侵害行为进行具体的规定以及切实解决问题的办法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高空抛物 侵权责任承担  在《侵权责任法》颁布实施前,实践中法院裁判高空抛物的案件是没有统一标准的,因此
期刊
摘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形式丰富多彩,从帝王将相到寻常百姓家,不同时期都有他的特殊性,时代性,传统纹样代表的是每个时期的宗教、神学等信仰,也是时代缩影,而装置艺术作为新媒体艺术时代产物,他在中国的发展需要呈现出多样化,深层次,多内涵的特性就需要艺术家们更好将传统艺术与新媒体艺术相结合。  关键词:新媒体艺术 传统纹样 新面貌 装置  装置艺术是新媒体艺术的分支,在当代艺术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对于装置
期刊
作品类型:现代人物形象设计  本作品的设计灵感来源于都市霓虹与空气环境交错所呈现出炫彩感。工艺上采用立體裁剪方式,营造出现代与传统的对比、立体与平面的交错;色彩上大面积运用当季流行色——烟雾灰与彩色绳带进行对比,体现出简单与繁复的都市情节。作品立足于现代都市环境,旨在唤醒人们在快节奏的霓虹炫彩中提升保护环境的意识。
期刊
摘要:每个角度、每个时间点、每个生活环境对马克思艺术理论的看法或创新都产生不同的观点,但最后都是基于马克思艺术理论产生的,是迎合每个理论家的当时的时代情况产生的,以西方马克思艺术理论中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家的阿多诺理论的探讨和延续展开,在当今时代的社会生活入手了解和浅析阿多诺的批判性的理论。  关键词:西方马克思艺术理论、阿多诺、当今时代  1.从阿多诺“否定性艺术论”中着眼生活方式的变化  以阿多
期刊
摘要:企业的管理效率对未来的发展和运营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企业的管理者必须深入研究影响管理效率的因素。本文基于此研究了影响企业管理效率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并提出了提高企业管理效率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企业管理;管理效率;因素  一、现代企业管理效率现状分析  (一)现代企业管理的内涵  伴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企业的经济效益于企业的管理效率有着直接的关系,通常来说越高的管理效率会给企业创造越多的
期刊
摘要: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精髓,是中国文化长河里的瑰宝。人的情感借由诗词得到了淋漓尽致的抒发。在中国古诗词中,有一类题材的诗歌可谓是司空见惯,那就是关于雪意象的描写,其历史之久,数量之多,寓意之繁无需赘言。  关键词:古诗词 雪 意象  刘勰有云: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咏志,莫非自然。中国古代诗歌最讲究托物言志,用外物表达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情感,而“雪”的意象也曾被诗人竞相描绘。在
期刊
摘要:在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人们都希望得到最有效的投资,获得最大的利益,所以出现了隐形投资。但是,隐名股东并不是完美的股东,在公司的实际运营中,隐名股东由于其本身的特殊性可能会给其带来许多的法律风险。本文通过对隐名股东进行研究针对其定义以及成因、隐名投资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进行了各个方面的分析、思考,并且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隐名投资;隐名股东;法律风险  一 隐名投资风险的成因分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