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京市中考语文试题《碑与帖》阅读

来源 :中学生阅读(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tsmoreaar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推荐理由:
  蒋勋是名气很大的台湾作家,他的书不断被介绍到大陆来,他的文章大气而有内涵。选文贴近语文学习,贴近传统文化。设题紧扣文章的这一特点。
  碑与帖
  ①碑与帖是汉字书法上两个常用的字。“碑”指刀刻在石碑上的文字,“帖”指毛笔写在纸帛上的文字。魏晋以后,书法界普遍认为“碑”与“帖”分别代表重拙朴厚和潇洒飘逸两种截然不同的书法风格。
  ②魏晋之后南北朝形成了对峙局面。书法论述也一般习惯把“碑”与北朝连在一起,称为“北碑”。以“二王”(王羲之、王献之)为主的“帖”,自然就被认为是流行于南朝文人间的“南帖”。比如北朝著名的《张猛龙碑》,苍劲古朴,而“南帖”名作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则灵动洒脱,两者大相径庭。
  ③“碑”还原到原始意义,是指石碑上用刀刻出来的文字。这些石碑文字,最初虽然也用毛笔书写,但是一旦交到刻工手上,负责石刻的工匠难免会有刀刻技法的介入,这就改变了原来毛笔书写的线条美感。《张猛龙碑》字体端方,笔画厚重,许多线条的风格就不是毛笔容易表现的,那是石匠在刀刻的过程中融入了刀法的利落、明快、刚硬。因此,“碑”与“帖”书风的差别,或许并不只是北朝与南朝的问题。
  ④1965年在南京出土的《王兴之夫妇墓志》《王闽之墓志》石刻。刻于东晋成康到永和年间,永和九年正是王羲之写《兰亭集序》那年。王兴之、王闽之也是王氏家族中的精英文人,但是从墓志石碑的字体来看,却与王羲之书风完全不同。碑文字体方正,拙朴刚健,点捺用笔都明显看出了刻工的刀法,不像“南帖”。更接近“北碑”。
  ⑤笔、墨、纸、砚称为“文房四宝”,如果在汉代。是不大可能的,因为汉代始终以竹简书写为主,纸的使用微乎其微。魏晋是竹简书写过渡到纸帛书写的重要时期,王羲之正是纸帛书写到了成熟阶段的代表人物。用“纸”“帛”一类纤细材质书写,增加了汉字线条“行走”“流动”“速度”的表现力。汉字在以纸帛书写的晋代文人手中流动飞扬婉转,或行或草,潇洒飘逸,创造了汉字崭新的行草美学。如王羲之《兰亭集序》中运笔的转折,既丰富又精练,既飘忽又有力,充分体现了“帖”潇洒俊逸的书法风格。
  ⑥“碑”是石刻,“帖”是纸帛,从另一个角度看,书法史上“碑”与“帖”的书风问题,或许可以有新的理解。
  (蒋勋/文,选自《汉字书法之关》,有删改)
  1.从全文来看,作者所提出的“新的理解”指什么?(2分)
  2.结合文章内容,回答问题。(5分)
  (1)第②段加点词语“大相径庭”的含义是什么?(2分)
  (2)第④段的作用有哪些?(3分)
  3.下面两幅书法作品,你更欣赏哪一幅?请结合文章内容,从笔画的角度说说原因。(3分)
  (选自2013年江苏南京市中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见第61页)
其他文献
推荐理由:  选文是一篇旧文。但内容并不过时。在今天读来依然还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试题考查全面、深入,紧扣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三种诸葛亮  谈起诸葛亮,一般人对他大概都有好感。是不是每个人都喜欢他呢?那也不尽然。  有的人对诸葛亮不但没有好感,反而很有恶感。比如在云南,有的少数民族同胞就很不喜欢诸葛亮。在他们那里,流传着一些民间故事。都以诸葛亮为讥嘲讽刺的对象。这是为什么呢?大概因为诸葛亮生在公元
期刊
2013年中考语文试题中,说明文阅读题数量较少。  说明文阅读试题选文材料一般分三类:一是关于科技的说明文,二是对地域文化的介绍,三是从某一角度提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2013年中考试题中,湖北仙桃市等卷的选文《北斗:助推同力,导航生活》,是介绍卫星导航系统与生活的密切关系的科技说明文:安徽省卷的选文《西塘古镇》、广西南宁市卷的选文《壮族“干栏”》,结合地域文化,前者介绍古镇,后者说明壮族民居的特点
期刊
推荐理由:  选文语言生动幽默。细节描写准确传神,于幽默中蕴含父母对儿女沉甸甸的爱,这爱里又蕴含着生活的辛酸,文章有别样的叩击人心的力量。试题设计能抓住选文特点。侧重考查考生对细节的品析和对内容的理解情况。  谁能让我忘记  说起来,已经是很多年前的事了。  怎么忘得了呢?  高考结束了,我闲在家里,苦苦地等待。我在等待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哪个大学无所谓,只要肯录取我,它就是中国最好的大学。  我很
期刊
推荐理由:  选文用古诗句做标题,典雅、新颖;内容贴近现实问题,有时代气息,有深度。试题设计细腻。收放适度,能多角度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云中谁寄锦书来  电脑的普及,使文字书写急剧退场。用惯了纸笔的中老年人,还在挣扎着试图挽住书写的臂膀。而年轻一代,已然习惯了无纸化的生存。提笔忘字,渐成常态;书法之关,只在少数书家手中流连。在手机和电子信箱越来越便捷的当下社会,能够收到一封手写的信件已是一
期刊
推荐理由:  试题内容紧扣说明文的特点,题型灵活多样,综合性强,考查深入、全面,容易引起考生的兴趣。  “不假思索”的肌肉记忆  ①我们都知道记忆的功能是由大脑完成的,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当人们需要记忆一些必须由身体参与的技能和运动时,除了通过大脑进行记忆,肌肉自身也会自觉启动记忆功能。  ②肌肉记忆虽然听起来很陌生,但在生活中相当常见。用筷子、骑自行车、跳舞、做体操、演奏乐器等,无一不需要肌肉记忆
期刊
推荐理由:  河北省试题的亮点是设题不俗。试题重点放在了考查考生思维能力上,从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到文章中的知识的实际运用。考查点集中,试题设计很有创意。  中国第五大发明——汉字  ①汉字是当今世界上仍在使用的最古老的文字。从甲骨文算起,汉字已有3500年以上的历史了。古埃及的圣体字、古巴比伦的楔形文字、中美洲的古玛雅文字等相继成为历史的陈迹,唯汉字独存。中国人用数千年的聪明才智创造出来的
期刊
推荐理由:  选介绍古镇的文章作为阅读材料,能让考生在答题时了解地域文化,选材已胜一筹。试题设计体现了说明文阅读的特点,且由整体到个别、由易到难,有梯度,利于考查考生的实际阅读水平。  西塘古镇  ①西塘,地处太湖东南河道交错的水乡地带。人们依水而居,依靠便利的水上交通从事贸易活动,明清时期。这里发展成为江南商业重镇。  ②西塘拥有发达的水路交通网,在占地仅1平方千米的古镇内,就有9条河道在此交汇
期刊
本部两刊《中学生阅读,初中版·读写》和《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大量内容进人2013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卷,涉及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河南、河北、黑龙江、吉林、辽宁、甘肃、青海、内蒙古、山东、山西、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浙江、江苏、四川、贵州、福建、广东、广西等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内容包括作文、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等,如:  河南省卷《桃花源记》阅读,载《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
期刊
郑人谓玉未理者为璞,周人谓鼠未腊者为璞。用人怀璞,谓郑贾曰:“欲贾璞乎?”
期刊
推荐理由:  设题紧扣说明文的文体特点,涉及说明方法的作用、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对文章内容的深入理解等,更值得肯定的是最后一题,把文章阅读与解决问题、语言表达等结合了起来。  人类水资源现状  ①水是人类及其他生物繁衍生存的基本条件,是人们生活不可替代的重要资源,是生态环境中最活跃、影响最广泛的因素,具有许多其他资源所没有的、独特的性能和多重的使用功能,是工农业生产的重要资源。工业生产中,水具有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