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部经济:高职教育发展的新动向

来源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ijia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面对总部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和新趋向,高职教育如何实现新跨越已成为重大任务。高职教育要通过产学研合作的基本途径,为“总部—基地”培养各自适应与适用的人才,即为总部培养现代服务业所需的高技能人才和应用型管理人才,为基地培养先进制造业所需的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
  [关键词]总部经济 基地 高技能 高职教育
  [作者简介]姚奇富(1965- ),男,浙江余姚人,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经济学和高等教育管理。(浙江 宁波 315012)
  [课题项目]本文系浙江省新世纪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依托区域产业群的机电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项目编号:yb06117)和宁波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构建宁波‘总部—基地’的新机制研究:条件、问题与对策”(项目编号:G07-A0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12-0005-02
  
  一、总部经济的基本原理解析
  
  目前,我国总部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各主要城市都力争拔得头筹。从环渤海湾经济圈、珠三角和长三角三大经济板块来看,北京发展总部经济得天独厚;珠三角的起飞得益于其与香港形成的“加工基地—总部”的区域合作体;长三角地区也正在构筑“总部经济高地”,初步形成以上海为中心,以南京和杭州为副中心的总部经济发展模式。
  关于总部经济的理论研究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总部经济理论实际是区域经济学理论框架的一个分支。总部经济亦称首脑经济,作为经济活动价值链的高端部分,就其基本含义而言,它是指某区域由于特有的资源优势吸收企业将总部在该区域集群布局,将生产制造基地布局在具有比较优势的其他地区,从而使企业价值链与区域资源实现最优空间耦合,以及由此对该区域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一种经济形态。总部经济作为一种能够实现企业、总部所在区域、生产加工基地所在区域三方共赢的经济形态,可以带来五大效应,即税收贡献效应、产业乘数效应、消费带动效应、劳动就业效应和社会资本效应。①简言之,总部经济就是企业“脑体”的分离:企业的“脑”即企业的决策控制中心留在中心城市;企业的“体”即生产制造基地留在周边欠发达地区。随着企业的发展和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本体会发生一系列的裂变:一是生产和管理职能的分离。二是各种管理职能之间的分离,如企业的资金总部、营销总部、研发总部的相对独立。当企业的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企业总部就会由一个裂变为多个,承担不同的管理职能。三是区域的分离,企业规模扩大后,必然会跨地区、跨国家发展。四是企业的核心总部会辐射它的二级、三级总部。由此,企业自身的发展及其总部的分化、裂变,就为企业总部所在地和基地带来了许多新的商机。当今世界的先进城市,无不经历了从生产到服务,从第二产业到第三产业,从“制造基地”到“总部基地”的重大经济转型。这样,位于中心城市的总部的资本密集型特别是技术密集型企业越来越多,而劳动密集型、手工加工型的企业纷纷迁移至城郊或县域的基地,这就必然带来社会服务和人才需求性质的深刻变化。
  总部经济理论具有广泛的应用性。推而广之,总部经济是一国的内外经济、非经济,官方、非官方的带有总部或总部派出性质的各种机构和组织相对聚集所产生的经济活动的统称,包括政治、文化、教育、科研组织及生产、研发、营销、管理等经济组织。作为这些机构和组织所产生的直接经济价值的总和,总部经济实际上是知识经济的一种表现,更多依靠智力或知识资本的投入实现成长。显然,这有赖于教育机制包括高职教育机制的支撑。
  
  二、总部经济:高职教育发展的新动向
  
  “总部经济”作为高职教育发展的新动向,其基本内涵在于:第一,面对总部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和新趋向,高职教育如何实现新跨越是与时俱进的重大任务。由于拥有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和科研教育资源,总部能以较低成本进行知识密集型价值活动的创造,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总部经济就是人才经济。②发展总部经济不仅需要高端人才,而且急需建设总部的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高技能人才和应用型的管理人才,急需建设基地的发展先进制造业的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对此,以培养数以千万计高技能人才和数以亿万计高素质劳动者为己任,处在市场经济最前沿的高职教育,当然责无旁贷。第二,高职院校的建设与管理,可以借鉴总部经济的运行机制与管理模式,而产学研合作基地、实训与实习中心、分校等的建设与管理尤其适于采用总部经济管理模式。引入总部经济的新理念应用于职业教育的研究与实践,特别是上述活动或环节的研究与实践,是通过模拟总部经济的机制与模式,以新范式研究并践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机制与新模式,促进高职教育新发展,从而更好地融入地方经济建设主战场的创新体现。
  其创新意义主要在于:第一,使高职教育的持续发展获得全新的分析视角和成长空间,并以此为切入点,将中心城市的资源优势通过“总部—基地”机制的强力辐射化作欠发达地区的地域优势,实现资源共享、共同发展。“总部—基地”运营机制的引入和成功运用,大大拓展了高职教育的发展空间:基地的建立使高职院校借“基”“下乡”——将触角延伸到县域经济,并以基地为支点,向周边甚至更远区域散布,形成蛛网结构的密集辐射。基地则通过与总部(学校本部)的资源整合和共享,发挥当地人脉优势,承接并扩散这种效应。同时,基地作为与地方经济直接结合的“桥头堡”,又担负着教育培训、技术服务、成果转化应用、职业技能鉴定等重任。在这种“点—线—面”的辐射中,城乡合作教育链得以建立、加长和延伸,并形成示范效应。这不仅有利于高职教育的深化发展,丰富产学研合作的内涵,而且有效规避了来自大中城市的本科院校的生存挤压。第二,彰显高职院校在建设现代服务业基地(实际为总部所在地)和先进制造业基地中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优势。第三,依托职业教育集团这个载体进行运作,可以更好地实现教育作为准公共产品与市场经济的对接,使“总部—基
  地”模式更好地朝开放型、跨区域、共享型的方向迈步。
  
  三、高职教育要为“总部—基地”培养各自适应与适用的人才
  
  我国在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过程中,面临着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升级的两大任务,因此,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应该并驾齐驱。③肩负着重要使命的高职教育,要建立以企业行为为主体,以高职院校为基础,学校教育和企业培养紧密联系,政府推动和社会支持相互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必须解放思想,拓展视野,探索加快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高技能人才的新路径。基于这一大的时代背景,结合总部经济发展的需要,高职教育要为“总部—基地”培养各自适应与适用的人才。
  第一,高职教育要为总部培养现代服务业所需的高技能人才和应用型管理人才。总部是企业的头脑和管理的核心,企业生产之外的管理职能,如资金、销售、研发、结算、行政,基本上都集中在总部。整个生产制造链上游的研发、材料采购、创意设计环节及下游的品牌、营销渠道、物流环节,还有贯穿其中的金融活动等,都需要工作在第一线的,掌握了操作或应用技能的业务人才和管理人才。培养这些人才正是高职教育的责任和优势所在。
  第二,高职教育要为基地培养先进制造业所需的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总部经济与基于区域经济的制造业的发展有着必然的联系,我国的理论工作者正是从先进制造业发展的研究中提炼出总部经济的概念和理念。因此,高职教育要为总部经济发展服务,就要为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服务,为整个生产制造链的中游环节培养中坚力量,而且在这方面高职教育也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一方面,现代制造业的发展趋势——生产系统向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发展、加工精度持续高移、加工方法扩展与完善;工艺设计由“经验判断”走向“科学仿真”,要求技能型人才的知识、能力不断高移,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日旺,并与高技能人才呈现的特征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产品和工艺的精密度和复杂性的提高使技术操作中的理论比重渐增,产品和工艺的技术综合程度的增加也使技术操作趋向多元化和多样性,生产工艺过程日益成为各工序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另一方面,在推进先进制造业发展的过程中,必然要有技术创新。为此,要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这必须充分发挥大学的基础和生力军作用:研究型、工程型大学在基础研究、前沿高技术研究方面的优势得天独厚。而应用型高职院校的优势,在于对于原始创新技术或自主创新技术的转化应用——将研究型、工程型大学的科技成果推向市场并使之产业化,从而转为直接而现实的生产力。这是技术创新重要的必经环节,形成原创性科技成果批量、有效和快捷转化为生产力的长效机制十分重要。中国的许多企业不仅原始创新能力差,而且消化与吸收引进技术的效率远低于国外同行。日韩用于引进技术的资金和用于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的投入比例约为1∶5,我国仅为1∶0.07。④鉴于技术引进中的“瀑布效应”,若不能尽快将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并转化为自有的优势技术,企业就会永远套牢在全球产业链的低端。对此,高职教育的骨干作用在于培养又好又多的、拥有消化与吸收技术能力的人才。工作在生产、运输和服务等领域一线岗位,熟练掌握专门知识和技术,具备精湛操作技能,并能够在工作实践中解决关键技术和工艺中的操作性难题的高技能人才,其人员的缺少正挑战“中国制造”的优势,成为经济发展的软肋。目前我国2.7亿城镇从业人员中,获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以及具有相当水平的技能劳动者仅8720万人,占33%,包括高级技师、技师、高级技工在内的高技能人才只有1860万人,只占技能劳动者的21%。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建立培养体系完善、评价和使用机制科学、激励和保障措施健全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新机制,是高职教育义不容辞的紧迫任务,也是其服务并服从于总部经济发展需要的生动体现。
  
  四、高职教育以产学研合作的基本途径构建“总部—基地—基地”模式
  
  高职教育为“总部—基地”培养各自适应与适用人才的基本途径是产学研合作,而产学研合作基地的建设无疑是重要的切入点。因此,在总部经济理论的框架下,构建“总部—基地—基地”的运行机制、管理模式与联动机制是非常必要的。
  第一,“总部—基地”的运行、管理与联动,这是关于总部经济的基本运行规则。具体运作要点是:首先,总部成立专门机构,研究并形成关于总部经济的适合自身的运营机制,并初步拟定操作要点或实施方案。其次,强化总部的“四大中心”,即强化管理中心、人才中心、研发中心、财务结算中心的功能,充分发挥“大脑”决策的核心功能。再次,努力控制协调成本。“脑”与“体”的相对分离是一把“双刃剑”:既可廉价取得基地所在地的资源,又可能带来协调成本的提高,要在两者的动态平衡中实现“投入—产出”的良性循环。最后,强化基地的教育培训功能以及基地与当地的人脉优势,避免将基地建设简单化为搞房地产开发、做物业等。
  第二,“基地—基地”的运行、管理与联动。前一个基地是指总部的基地,具体是指产学研合作基地;后一个基地是指先进制造业基地,由此构成了“基地+基地”的模式。这种模式是在总部经济的架构下,构筑产学研合作基地与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有效联动与成功对接的机制。建立基地与基地的“联动—对接”的长效机制,必须借助于产学研合作这一平台,并有赖于产学研合作体系中各构成要素(学生、学校、企业、政府等)的互动关系及利益博弈。而创造性地引入企业孵化器模式,是对这种“联动—对接”机制的创新。所谓孵化器,本是一种人工孵卵和培养雏禽的设施设备,它创造适宜的人工环境,以提高雏禽的成活率和成功率。而这里的企业孵化器模式,则是指为新产品和小企业诞生与成长提供帮助的产学研合作的组织模式。其孵化对象不是卵,而是具有商业化前景的技术成果;孵化出的不是雏禽,而是新产品和小企业。孵化器为项目、资金、技术的联姻提供全程、全方位的服务。高职院校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主要是依托产学研合作基地,充分发挥技术开发与服务、教育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等的功能。
  “基地+基地”模式的具体运作方式可以是“0.5+1+0.5+0.5+0.5”,即在工学多次交替、官学企紧密合作中完成“真实→仿真→课堂→真实”的渐次过渡。⑤其本质在于实践先导和主导——以工作学期开始,又以工作学期结束,彻底打破了传统的先理论学习,后实践实训的格局。入校后的第一学期,学生到企业的真实环境中去,以师徒制感知并初步熟悉相关技能的最基本操作,接受最初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这是一个介于顶岗与实训之间的环节。随后的一年,学生进入产学研基地,面对仿真环境,接受相关制造流程的单项技能训练。这是其职业技能提高和职业操守养成的重要的实训环节。接着的一学期,学生带着问题回到企业接受综合性实训。在此,企业既是学生工作的场所,也是学习的场所;学生既是技术的学习者、学生,又是技术技能的应用者、员工,从而大大拓展了学校教学的空间和学生学习的空间。学生被有意识地安排接触一些按相关产业链和生产流程设置的基本课程,有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进一步体验,提高了实践能力。其实质意义在于从原始的师徒制教育开始向正规的职业技术教育转型。下一学期,学生转入学习学期阶段——在学校接受专业理论的提升和专业拓展方面的学习。这一阶段标志着上述转型的正式完成。最后一学期,学生进行毕业设计和顶岗工作,通过“真刀实枪”地独当一面的工作,完成全阶段的学习任务,并实现与市场的“无缝”对接,至此,从“生手”到熟练工的角色转换已顺利完成。
  在此,处于“总部—基地—基地”中间环节的“基地”,即产学研合作基地,发挥着重要的桥梁作用,学校本部(总部)正是通过它,与先进制造业基地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并在服务于先进制造业基地所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注释]
  ①高洪深.总部经济的经济学辨析[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6(2):21.
  ②赵弘.总部经济需要全面认识[N].中国信息报,2006-09-27.
  ③吴敬琏.中国增长模式抉择[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6:82-83.
  ④丘慧慧,等.科技大国的中国路径:2020年研发投入占GDP2.5%[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01-13.
  ⑤蔡泽伟,姚奇富.高职教育要为现代制造业培训技能型人才[J].高等教育研究,2007(1):13.
其他文献
近年来,我国宫颈癌发病率呈明显上升和年轻化趋势,以每年2%~3%的速度增长[1,2]。人乳头瘤病毒(HPV)是一种DNA病毒,主要传播途径是性接触,高危型HPV感染是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主
从公共经济学的视角看,公共财政具有提供公共品、收入再分配、就业波动熨平和产业扶持导向四种职能。职业技术教育的正外部性、学生普遍较低的经济社会背景、就业波动的熨平功
本文在对J/ψ粒子的物理性质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得到了描写J/ψ状态的波函数。然后考虑J/ψ是色单态及自旋、宇称、电荷共轭宇称对J/ψ强生过程的制约作用,运用QCD微扰论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以下简称《职业教育法》)自1996年9月1日实施以来,对推动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新形势下,为更好地适应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应尽快对《职业教育法》进行修订,使其条款更明确、更具实际指导意义。在修改《职业教育法》时,应主要针对社会较关心的几个问题加以重点讨论。  建立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制度。帮助贫困家庭子女尤其是农村贫困家庭子女免费接受中等职业教育,是帮助
以应变片测量值确定"Z"型和"2"型长桁上下表面平整程度,并分析其对长桁压损破坏载荷及破坏形式的影响情况。"Z"型长桁上下表面平整度好,试件的破坏载荷最大分散性达到2.6%,而上下表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具备较强的国际竞争力是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的一个重要标志。为更形象地理解这一概念,可以借用物理学的“动量”概念。动
细胞抽提物经等电聚焦电泳分析显示6条酯酶同工酶带。等电点分别为pH5.25,5.33,5.40,5.50,5.65和5.70。病毒感染实验结果表明,该细胞系可以支持VHA-273,PcrNPV,AcNPV和PXGV等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CK与顺铂联用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株的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不同浓度(50、25、12.5、6.241、3.125、1.562 5μg/m L)人参皂苷CK单独或加不同浓度顺铂(2
为了配合全国人大常委会职业教育法的修订以及2009年4月国务院关于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情况的报告,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于2009年2月专门召开全体会议,听取教育部汇报,并于2008年12月、2009年3月先后到江苏、福建、广东、陕西、青海、甘肃、新疆7省、自治区以及其所辖的15个市(地)、21个县(市、区)进行了调研。参加调研的有:白克明主任委员,唐天标、王佐书副主任委员,王文荣、朱文泉、朱永新、
目的探讨影响获取人心脏干细胞的因素,并分析心脏干细胞亚群的比例。方法获取3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右心耳组织,从中提取心脏干细胞。分析年龄、性别因素与获取心脏干细胞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