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预后的临床和组织学标准研究

来源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fghjk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将病例分为二组,第一组共45例系在原发肿瘤切除后存活在10年以上者,称预后良好组。

其他文献
虽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累及多器官系统,它的头5年死亡率主要取决于肾脏损害的性质和尚不清楚的确定肾脏损害演变率的因素。活组织检查证明有肾小球损害的占50~70%。在确诊的SLE患者中,完全正常的肾脏组织是罕见的。肾活检有弥漫性增殖性肾小球损害的,其5年存活率为20~25%。本文报导活检证实的3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弥漫性增殖性肾小球肾炎的5年存活率为77.7%,其存活率的改善归功于强的松和苯丁酸氮
作者以正常人或淋巴瘤患者脾脏的印片为底物,用间接荧光法测定抗核抗体。未稀释的结合物中荧光素蛋白质的比率(F/p)为8.18~12.02毫克/克,其抗体沉淀素滴度为1:8~1:32。血清以巴比妥缓冲盐液连续稀释,酸碱度7.2~7.3。呈现斑点状形态的血清则以新鲜阴性血清为稀释液。
期刊
界线类麻风的逆向反应虽然表明宿主增强了对麻风菌的细胞免疫反应,但往往伴有突然而又严重的神经损害,故防止发生界线类麻风反应将是麻风病治疗的一大进展。过去认为开始用小剂量氨苯砜治疗可能减少逆向反应的发生,但缺乏依据。本文报道用很小剂量氨苯砜治疗的情况下界线类麻风发生逆向反应的情况。68例界线类麻风患者随机均分两组,分别用每天5毫克或50毫克氨苯砜治疗。
播散性红斑狼疮有许多免疫学异常,分为二大类:自身抗体和免疫复合物。免疫复合物指体液或组织内同时存在结合得较稳定的相应抗体和抗原。这些免疫复合物在播散性红斑狼疮具有特别意义,因为大多数临床表现与其有关。
根据现代意见,各种酶系统活动障碍及维生素含量的变化,可能为疾病发生的基础。本文研究湿疹患者血清中转氨酶及醛缩酶活性,以及维生素C、B1、A含量变化及其在本病发生机理中可能起到的作用。
目前,对一般皮肤病常常外用皮质类固醇及抗菌素进行治疗,类固醇的副作用已为众所周知,而抗菌素则有致敏以及产生耐药菌株等有害作用。
期刊
一些实验及临床观察证明机体的免疫机能状态与恶性肿瘤的发展和转归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期刊
过敏性疾病的研究有着现实的意义,尽管在病因与诊断上已有显著进展,但在临床上还迫切希望有更多的有效治疗措施。理想的方法是排除患者的致敏原,然而查明致敏原确有困难,而要使患者避免接触这些致敏原在很多情况下又是难以实现的。因此针对过敏性疾患发病机理的治疗目前仍有价值。法国作者曾发现过敏性疾病(哮喘、湿疹等)患者体液异常。
期刊
本文观察日光和人工紫外线照射治疗对银屑病损害的动态变化.共观察37例,日光治疗者25例,紫外线治疗者12例.在治疗开始时可见表皮有局灶性角化不全,不同程度的棘层肥厚,粒层部分或完全消失,棘层细胞核周围及细胞周围水肿,并有细胞核退行性变,同时可见表皮细胞核分裂能力增加.
绝经期后妇女外阴有白色病损者,常有会阴部剧烈瘙痒或烧灼感,或有性交困难,应用一般治疗无明显效果。本文所讨论白色病损称为“萎缩性”或“肥大性”外阴营养不良。资料中有各样不同名称:萎缩性硬化性苔癣、老年性外阴炎、干枯症和粘膜白斑。虽然争论不一,而一般认为这些皮损最终是代表不同程度的粘膜白斑,但萎缩性硬化苔癣则可能为另一种原因不明疾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