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探析

来源 :科学导报·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历史的教学不仅承担着知识讲解的任务,更是肩负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本文首先对当前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之后对核心素养下其有效性措施展开论述,意在增进历史教学渗透核心素养的进度,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能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
  前言:
  鉴于初中历史课程中有许多值得发掘的人文精神,故而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可以与培养核心素养的任务完美契合。但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仍暴露出许多潜在的问题。
  1.当前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师忽视学生主体地位
  在初中历史的教学进程中,教师仍遵循固有的教学模式,一味地向学生灌输概念知识并要求其死记硬背。这种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讲解,虽然也能达到提升学生成绩的目的,但事实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并未体会到兴趣驱使的作用力,在调取历史知识时仅仅浮于表面,无法说出自身的深层理解[1]。长期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知识输入而非引导,学生会逐渐丧失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对历史知识感到枯燥和厌烦。这样就无法落实对学生核心素养能力的培养,拖垮教学进度的同时也违背了教学要求。
  1.2教学内容与拓展失衡
  鉴于初中历史的科目性质,教师在进行讲解的同时应辅以知识拓展,以帮助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但事实上部分教师无法把握教材内容与知识外延之间的分寸感,不能将二者有效融合。教师要么是依据教材大篇幅讲述事件要素及意义,缺乏相关背景的拓展,学生在课后只能记住历史问题和答案,不能对其展开论述;要么是在教学过程中穿插大量的历史趣闻,本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开阔学生的视野,结果造成学生只记得历史故事不清楚知识脉络的现象。这两类情况都不利于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却变相降低了教学质量。
  1.3历史教学偏离现实要求
  历史课程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其中不仅包含着史学文明,更多地体现了现实思想。因此透过对初中历史的学习,学生可以将所学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促使自身的综合素养得到提升[2]。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受应试教育影响侧重于对学生考试能力的培养,忽视了知识可以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思路的事实。历史知识不能转换为内心经验,就割裂了教学与生活之间的潜在关系,自然无法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也背离了历史教学的初衷。
  2.核心素养下提升历史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2.1更新传统教学观念
  教学观念的陈旧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一大阻碍,教师应摒弃以往的课堂定位,将学生置于主要地位再开展教学活动。在进行历史知识的讲解时,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反应,鼓励其针对既定历史发表不同的见解。学生通过对自身想法的表述,能够调动学习积极性真正融入课堂,教师要对学生适时引导,使其对历史知识的剖析层层深入,逐渐脱离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限。借助于课堂主体地位的互换,教师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在保证学生发挥自主创新能力的同时,间接增强了其核心素养。
  2.2适度进行教学延伸
  把握初中历史知识,不仅需要对教材模块进行深入的了解,还应对额外的历史知识进行适当延伸。信息化高速发展的当下,也为历史教学提供了更多展现形式。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手段,为学生展现历史影像等丰富教学形式。例如在讲到中国现代史时,教师可在知识讲解后在课上展示《那年那兔那些事儿》的动画短片,短小精炼的内容设置切合历史情节,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培养爱国情操,实现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强化。
  2.3教学内容结合时代
  历史学习的目的不仅仅在于习得知识,而是在博古通今的基础上触发学生对时代意义的探索。在做到通晓历史事件背景的同时,还可以结合当代现实延伸思维,以此实现对知识融会贯通的效果。例如在讲到工业革命的历史版块时,教师可发动学生率先对当时的历史背景进行了解,总结出经济、政治、思想等方面的特征,自主联想其与工业革命的潜在联系,之后再开展教学活动。或者将所学历史知识与当今的相似社会现象进行类比,帮助学生灵活运用辩证思维看待问题,增强其历史文化核心素养。
  2.4培养历史整体认知
  学习初中历史的意义,除了达成知识层面的拓展,還包含形成全面的价值认知体系。这就要求学生通过提升自身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来刷新对事物的全方位感想[3]。例如在学习中国近代史时,其时代性质以及涉及的社会变革众多,需要学生借助脉络的梳理,达成纵向的历史认知。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对同时期的国外动向进行了解,借助于横向对比完善学生对于历史的整体认知框架。构建历史体系的过程中,学生探索问题的角度和深度能够同步延伸,间接落实了核心素养的培养方案。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历史教学与以往存在一些差异,需要教师及时转变教学思维,丰富课堂内容和形式,以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要求。
  参考文献
  [1] 王海军.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探讨[J].学周刊,2020(10):79-80.
  [2] 蒋升阳.谈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J].才智,2020(01):26.
  [3] 蔡丹.试论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2):242.
其他文献
摘要:国家和自治区通过教育均衡化发展,不断加大南疆地区教育的投入力度,“补齐”南疆地区教育发展“短板”,南疆地区的教育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为进一步发挥教育扶贫的作用,阻断贫困代际传承打下坚实基础。但是,要充分发挥教育在精准扶贫中的基础性作用,还需进一步解决师资力量薄弱、思想观念落后、教育的长期性和滞后性等众多问题。  关键词:南疆地区;教育扶贫;问题;解决途径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度贫
期刊
摘要:班主任的工作可大可小,往大了说承担着一个班级管理者的角色,往小了说,同学之间的小摩擦都需要班主任去调节,并且班主任还承担着自己本职课程的教育,小学数学老师作为班主任,不仅要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更加要培养好小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但小孩子生性爱玩,缺少自我约束能力,这就需要班主任在管理上下一定的苦工,班主任应该怎样去管理班级,怎样管理好学生,这成为了当代班主任不得不研习的一个课题。本文简
期刊
摘要:目前新课程改革在高中教育进一步推进的作用影响下,音乐教学已经成为学生日常学习的重要课程。对于音乐教学来说,它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音乐知识,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和学生的音乐素养。但是,目前教师所用的教学方式比较传统,这会降低课堂教学的质量。对此,本文通过分析音乐鉴赏高效教学的重要性,提出相关的教学策略,希望对其他教师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中音乐;高效教学;研究策略  对于正处在高中阶段的
期刊
摘要:目前,新课改正在进行中,为适应新课程教育改革的标准,各级教育机构都对各科的教学目标进行了调整。在新课程教育改革目标中,教育需更关注学生的整体素质的发展,而非应试教育,看重成绩。在改革的过程中,高中物理的改革一直都是与时俱进的,但也难免会存在一些不足,或者存在未考虑到的问题。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思路;教学问题;研究  高中物理是高中学科的重点,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中受到了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健康问题越来越关注,而“终身运动”理念得到了更多人的支持,对于高校的体育教学工作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在新时期下,高校体育教学也不断的进行了变革,突出强调体育教学的实效性。作为高校的体育教师,则需要深入的探索提升体育教学实效性的策略,才能更好的满足当下人们对体育教学的需求。对此,本文对新时期提升高校体育教学实效性的策略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新时期;高校;体育教学;实效性
期刊
摘要:小学数学作为小学教育里的重要学科,其中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并且数学原本就是一门抽象且极具思维挑战的学科。结合数学的特殊性,对于数学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怎样教数学就成了小学数学教学必须研究的课题。本文从创新的角度简单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模式;创新  一、数学对培训思维的重要性  数学作为抽象的学科,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有极大的要求,但理解能
期刊
摘要:在新时代教育环境下,“有效教育”理念的实施,能够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技能,树立正确的素质道德水平,也能够促进科学知识的积累及学生思维方式的发展。在初中课堂中,“有效教育”就格外重要,所以掌握课堂教学中“有效教育”的技能及方式,是新课程教育背景下的重点。本文就理论及实践,结合自己的认识,对初中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初中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期刊
摘要:初中阶段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关键的时期,不仅能帮助学生拓展之前学习到的知识点,同时还能引导学生提高各方面的学习能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采用更加科学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找到科学的学习方法,在各个教学环节中渗透数学思想,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能力。基于此,本文就从发掘数形结合因素、运用典型例题分析以及养成运用数形结合思想等多个方面论述了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对数形结合这一思想方法的应用。  关键词:初中
期刊
摘要:英语写作,作为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被证实在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能力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英语写作过程中,学生的语言基础知识薄弱是影响学生写作水平提高的重要阻碍,一些高中学生会在中英字典的帮助下逐字逐句的翻译自己构思的中文句子,这样就形成了很多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中式英语句子。为提高高中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范畴化理论为高中英语写作教学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基础,
期刊
我首先写出几个我们较差的高中几个有关艺术班学生学习数学态度的场景:某天,学部发通知,数学课调上音乐课,同学们接到通知后,教室里顿时沸腾起来,更有学生在欢呼;数学课上,平易近人的老师提问,没人举手,老师多次鼓励启发后,仍不见举手者,气氛沉闷;早读课前,从教室门口走过,看到三四个学生围在一起边谈边写些什么,本以为在讨论问题,可走近一看,还是在抄作業……我们的学生是怎么啦,这么讨厌数学课吗?反问的同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