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资本论.分配关系和生产关系》的当代思考

来源 :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huia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马克思的《资本论》中,分配关系和生产关系是其中的重要议题。这一理论对于当代社会的发展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鉴于此我论述了自己的三点思考。
  关键词:资本论;分配关系;生产关系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篇第五十一章中,在批判以经济学家对分配关系和生产关系错误的基础上,论述了生产关系和分配关系之间的关系。即第一,生产关系决定分配关系,分配关系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第二,分配关系只是生产关系的表现。马克思的这种认识对于我们揭示资本主义的矛盾及其本质提供了一个角度,同时这也引发了我们对当代的思考。
  一、如何实现资本家和雇佣工人在生产关系中真正人格化的思考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第五十一章中多次提到了"人格化"这个词,马克思是这样界定人格化的,他说:"这种生产方式的主要当事人,资本家和雇佣工人,本身不过是资本和雇佣劳动的体现者,人格化,是由社会生产过程加在个人身上的一定的社会性质,是这些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的产物。"[1] 通过这段话可知,资本家和雇佣工人是资本和雇佣劳动人格化的体现。我觉得这种人格化是最初形式上的人格化,是将抽象意义上的东西具体体现在人身上的一种表现。如何实现资本家和雇佣工人真正意义上的人格化,则是人格化的进一步的发展。我所说的"真正的人格化"是指在商品生产过程中如何使资本家和雇佣工人的人权得到最大限度的保障。如何使他们的人性得到最大程度上的尊重。
  我们先谈资本家真正意义上的人格化问题。有人认为资本家是生产的领导者和统治者,他们的人权是有保障的,他们的人性也是必然受尊重的。其实不然,在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由于经济危机,债务承担等的冲击,资本家来自外部竞争的压力,他们的处境远没有当初好。另外,随着雇佣工人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当他们的集体利益受到严重冲击时,他们便会选择罢工的形式来反抗。这使资本家的原始人权与受尊重的权利受到极大挑战。据此,我认为,在当代资本家要想获得真正的人格化需要以科技为线索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在竞争中处于绝对优势,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自身的地位。另外,资本家要能够实行更人性化的管理方式。榨取剩余价值是资本家的目的但是选择什么样的方式很关键。
  接下来我们再看看雇佣工人。他们可以说是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中"弱势群体",但是较之以往处境有所缓和。作为雇佣工人要使自身的权利获得保障,人性受到尊重,他们需要不断地寻求自身价值的增值,并且努力提高自身各方面的能力,尤其是工作能力。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与其他竞争者竞争中脱颖而出。这也为他们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格化打下了基础。
  笔者认为,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资本家和雇佣工人真正人格化是可能实现的。无论是在经济领域,亦或是在其它领域,这种"双赢"意义上的人格化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社会本身的发展。
  二、对当代资本主义分配关系的简单思考
  在资本论第三卷第五十一章中,马克思指出:分配关系是"表示出新生产的总价值在不同的生产要素的所有者中间进行分配的关系。"[2] 按照现在的说法这种分配关系实质就是按要素分配。按要素分配是资本主义社会中主导的分配关系。另外,在资本主义社会还存在着社会福利性分配、政策性福利分配等。
  按要素分配是资本主义社会中分配关系的主要方面,这种分配关系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特别是在社会生产力相对落后的情况下。这种分配关系可以具有以下优势:首先,资本家追逐剩余价值就间接起到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作用;其次,降低社会平均劳动时间;最后,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各个劳动对象的积极性,这也是对社会公平的合理体现。
  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在按要素分配的分配关系的主导下,社会福利性分配关系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如果说按要素分配是分配关系的理性体现,那么我觉得社会福利性分配是分配关系中的人性体现。社会福利政策可以说是社会福利性分配关系的一个体现。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社会福利性分配关系主要是要通过给穷人补助来实现收入分配平等化的目的。通过社会福利性分配关系使一些失业人、老年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在医疗、教育、住房等方面有所保障。这种分配关系在一定程度上缩小贫富之间的差距,对改善穷人的地位和生活条件,提高他们的实际收入水平,确实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这对于社会的安定和发展也是有利的。但是,这样的分配关系实际上也存在着两个严重的后果。一是,各种各样的社会保障使人们生产的积极性下降,可能会导致社会总体的生产效率下降。二是,增加了政府的负担。瑞典作为一个著名的福利性国家,使许多国家都感到羡慕。但是谁又能理性的看到这种福利性的不理性呢?据一调查显示,瑞典的公共支出(包括公共投资在内,但主要是福利支出)1981年已占国民生产总值的66%,这种巨额的福利支出成为各国财政赤字的主要原因,这其中也包括美国。我想说的是分配关系本来是要能促进生产关系的,而总以眼前利益为重的"不理性的"社会分配关系从长远来说是要阻碍社会的发展的。人性化的分配关系是我们追求的一个目标,但是我们应该能以理性和科学的眼光看待分配关系。从当代资本主义的分配关系中,作为中国我们也应该有相应的思考,科学的对待我国的分配关系。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制度变迁的思考
  1、改革开放到现在中国在分配关系上大致的经历过程
  1978 年到1987 年,这一阶段在分配理论上主要是恢复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原则。责任制明确划分了国家、集体、个人的权利、责任和利益关系,最有效地将农民的收入同他们的劳动成果挂起钩来。从1987 年党的十三大到1992 年党的十四大召开前,这一阶段在分配理论上主要是进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方式的探索,确立强调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多种分配方式為补充的分配关系,其中包括合法的非劳动收入。这是中央重要文件第一次明确提出非劳动收入可以参加分配。1992 年到2002 年党的十六大召开前,这一阶段在分配理论上主要是探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分配方式。十五大报告明确提出,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提出要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2002 年党的十六大召开后,在分配理论上主要是对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明确界定以及指出了如何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两个注重"原则。[3]
  2、对于中国分配制度变迁的思考
  改革开放以来到现在的中国在分配制度上的大致经历过程,是和我国的国情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面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方面的复杂情况。我们面对机遇的同时更面对巨大的挑战与压力。因此,我认为我们的发展应该是基于稳定之上的,应该追求的是长远的发展。为此,中国在当前的分配关系上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坚持效率优先,但绝不能忽视公平。
  第二,政府在再分配中要加强宏观调控,健全市场分配机制,健全法制,建立健全科学的社会保障体系。
  第三,发挥非政府组织对社会分配的巨大影响。
  参考文献:
  [1]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第996页.
  [2]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第993页.
  [3]李栋材,读分配关系和生产关系--兼论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演变[J],哲学研究,2009年12月第2期.第31页。
  作者简介:陈娜(1986.7-),女,汉族,河北廊坊人,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2010 级硕士研究生,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其他文献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各方面的竞争日益激烈 ,给人造成的心理紧张与精神压力日趋加剧。职业心理与精神卫生是职业医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其任务是研究职业人群的心理健康和
几经沧桑,中学时期留下来的东西差不多荡然无存了,偶然从旧书的页间发现四页诗笺,是我的两位老师的遗墨。久已寻觅无望的珍宝,忽然意外地出现在眼前,使我喜出望外。我把这几
应国家教委的要求 ,我校心理学教研组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进行性心理的调查研究。本文就性梦部分资料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嘉兴卫生学校和嘉兴农校的全体在校
教学实践与教育研究皆表明 :由于我国特定的传统文化背景和性教育的严肃性、科学性、适时性及含蓄性 ,使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处在性心理困扰中 ,及时指导、引导和疏导这种情绪和
了解和研究学生是教育学生的基础和前提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更需要先研究学生的身心状况 .本文采用SCL - 90对地方性师范院校的新生进行了测试 ,发现他们有不同于一般大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教学对学生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初中生刚接触物理,学生的学习方法、抽象思维能力、动手能力有限。通过师生互动,引导探究,
世界经济因虚拟而复杂,褪去虚拟经济的复杂外衣,便呈现出复杂世界中的简单逻辑: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契合互促发展。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的价值来源,虚拟经济是对实体经济未来
对于音乐创作来说,智商无疑是受到了影响,但他却扼住了命运的咽喉,发愤创作,苦心孤诣,靠乐感和直觉,呕心沥血,艰辛奋斗,以情商奏出人类为之俯仰共鸣的《英雄交响曲》。在体
引言由日本宇航研究所(JAXA)开发的环保发动机技术研究项目中,作为主要研究课题,除研究降低发动机噪声、低NOx、低CO2外,还在进行综合的发动机系统研究。不仅包括探讨环保发
前言: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日益加强,需要现代人才具有较高的表达能力,才能更好的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初中语文课堂是学生语言能力培养的重要阵地,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使其更好的进行自我表达,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是素质教育工作者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   表达能力是人际交流的重要手段,在日常工作和学习的过程中都离不来良好的表达能力。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