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臣关系语境中的诗经

来源 :大陆桥视野·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s1983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君臣关系构成西周春秋时期一种最为基本的文化语境,诗经就是在这种语境中产生的。在西周乃至春秋时期,卿大夫、士以至于平民经常用诗的方式向君主表达自己的意见,这种以诗为中介的交流方式就是献诗。之所以用献诗的方式向君主表达意见,首先是诗为一种委婉的表达方式,比较易于为当政者接受;其次是诗为一种仪式化的话语,其言说方式本身即带有某种神圣的色彩,因此也易于引起听者的高度重视;再次是诗为一种“雅”的话语,是贵族阶层特权的标志,是受过教育的人才能够言说的话语,故而也易于形成上层文化空间中通行的沟通方式。
  【关键词】君臣关系;语境;诗经
  诗经的文化语境是多方面、多层次的,而君臣关系构成西周春秋时期一种最为基本的文化语境,诗经就是在这种语境中产生的。在西周乃至春秋时期,卿大夫、士以至于平民经常用诗的方式向君主表达自己的意见可以说是不争的事实。关于这方面的记载很多。具体实现君臣之间这种以诗为中介的交流的方式是献诗,即臣子特意作了诗献给君主。
  清人程廷祚说:“夫先王之世,君臣上下有如一体。故君上有令德令誉,则臣下相与诗歌以美之。非贡谀也,实爱其君有是令德令誉而欣豫之情发于不容已也。或于颂美之中,时寓规谏,忠爱之至也。其流风遗韵,结于士君子之心,而形为风俗,故遇昏主乱政,而欲救之,则一托于诗。”[1]
  将诗作为一种臣子对君主的规谏方式,乃是汉儒以降说诗者的共识。汉儒自己就是把“三百篇”当谏书使用的。现代学者多从现代诗学观念来看待《诗经》作品,以为“谏书”之说是汉儒从经学立场上的附会之辞。实际上,在《诗经》的时代许多诗作的确是以规谏为唯一目的的。例如《大雅·桑柔》是周厉王的大臣讽谏厉王的诗,诗人明言“王欲玉女,是用大谏”,诗中详细陈述了自己对治国之术的看法,列举好的君主与坏的君主的区别,指出厉王的失德之处,完全是一篇诗歌体的谏书。又如《大雅》的《召旻》《抑》《板》《民劳》《荡》;《小雅》的《角弓》《青蝇》《宾之初筵》《鼓钟》《北山》《大东》等等,也都是讽谏规劝君主的作品。除诗人自言作诗之意外,史书也有相应的记载。在《左传》中此类记载颇多,如召公十二年:“昔穆王欲肆其心,周行天下,将皆必有车辙马迹焉。祭公谋父作《祈招》之诗以止王心。王是以获没于祗宫。”文公六年:“秦伯任好卒,以子车氏之三子奄息、仲行、鍼虎为殉,皆秦之良也.国人哀之,为之赋《黄鸟》。”[2]这都证明臣下是自觉地运用诗的形式向君主表达自己的意愿与不满的。清儒程廷祚说“汉儒说诗,不出美刺二端。”[3]这当然有汉儒的偏见,但许多诗作乃是为规谏而作是无可怀疑的。
  那么,为什么彼时的臣子们要用诗来进行讽谏而不愿意直接进谏呢?对此古人的解释主要是由于君臣的地位悬殊所至。郑玄《六艺论》尝言:“诗者,弦歌讽喻之声也。自书契之兴,朴略尚质,面称不为谄,目谏不为谤,君臣之接如朋友然,在于恳诚而已。斯道稍衰,奸伪以生,上下相犯。及其制礼,尊君卑臣,君道刚严,臣道柔顺。于是箴谏者稀,情志不通,故作诗以诵其美而讥其恶。”[4]《毛诗序》也说:“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5]此二说的共同意见是:君臣之间等级森严,关系紧张,臣子的不同意见不敢直接表达,不得已而寻求委婉曲折的表达方式,于是产生了谏诗。这种说法当然有一定道理,但并不全面,因为它没有注意到诗作为一种言说方式的历史演变与承续。诗最初虽然是在人神关系中形成的,但由于它们不是口头的、一次性的言说,而是被书写下来,并且在无数次祭祀活动中反复使用的话语,故而必然渐渐渗透到贵族阶层的文化活动的其他层面上。事实上,在后来日渐繁复的礼仪活动中诗也越来越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如果说从远古巫术活动演变而来的对神明的祭祀仪式在周公“制礼作乐”之后就开始向贵族各个领域的公共活动渗透,那么,诗这种产生于人神关系的话语形式也必然随之而渗透到这些贵族社会的公共领域之中。这也正是在当时的贵族教育中将诗乐当作主要教育内容的原因,而“诗教”的结果就是诗这种仪式化的言说方式进入到贵族们的交往过程。其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就是卿大夫士们用诗的方式向君主表达意见。这样做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如郑玄等所说,诗是一种委婉的表达方式,比较易于为当政者接受;其次,诗是一种仪式化的话语,其言说方式本身即带有某种神圣的色彩,因此也易于引起听者的高度重视;第三,诗还是一种“雅”的话语,是贵族阶层特权的标志,是受过教育的人才能够言说的话语,故而也易于形成上层文化空间中通行的沟通方式。
  献诗当然是受到君主的支持与鼓励才会蔚为风气的。君主为了了解臣下们对国政的看法,或者为了其他的目的而号召臣民献诗,应是极有可能的事情。在臣下一面是献诗,而在君主的一面则是相应的采诗。古籍中关于采诗的记载很多。《礼记·王制》:天子“命太师陈诗以观民风”;[6]《孔丛子·巡狩》:“古者天子命史采诗谣,以观民风。”[7]《汉书·食货志》:“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8]又《艺文志》:“古者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9]何休则说得更为详细:“男年六十,女年五十无子者,官衣食之,使之民间求诗。乡移于邑,邑移于国,国以闻于天子。”[10]汉儒如此言之凿凿,不可能是毫无根据的臆说。从我们的语境分析的角度来看,一种话语或言说方式的形成必然有赖于言说者与倾听者的默契与互动。如果没有倾听者的配合,言说就是无效的,因此也不可能成为一套具有普遍性的话语。既然诗的功能由沟通人神关系泛化为沟通君臣关系,诗已成为固定化的交流手段,那么,也就必然相应地形成一套具体的沟通渠道,例如一首诗作成之后怎样达于天子之前呢?不可能人人都亲自送上去的,自然需要“传媒”的中介方可。所谓“采诗之官”正是起到这样的“传媒”作用。当然,采诗的目的可能并不完全是为了“观民风”,设置采诗制度的初衷也许是如此,但是久而久之也许就转化为其他的目的了。例如,燕飨娱乐的目的在采诗中究竟占有怎样的分量,这种目的是否有从次要地位上升为主要地位的转换过程?如果有是何时开始的?原因是什么?这些都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3]程廷祚.青溪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2][4][5][6][10]阮元.十三經注疏[M].北京:中华书局,1979.
  [7]百子全书[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4.
  [8][9]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95.
  作者简介:
  布莉华(1964年11月—)女,河北丰宁人,现为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地方史。
其他文献
【摘 要】合作学习是国内外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也要不断优化和创新,使其教学效果更为突出。要优化合作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必须把握好以下四个阶段,即:充分准备阶段、及时指导阶段、合作交流阶段、科学评价阶段、  【关键词】优化;合作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  《学记》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主张在学习过程中,相互合作,相互切磋。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杜威极力提倡
期刊
【摘 要】文章通过介绍一名回避型人格大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个案,对形成此类回避型人格障碍倾向的原因从生物学因素、心理学因素、家庭环境、成长经历四方面进行分析。针对该学生的不良行為,及时做出干预,采取及时肯定学生的优点、寻求各方力量的支持等应对方案,达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为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起到了借鉴参考的作用。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偏执型人格;心理辅导;积极关注  一、案例简介  张某(化名,后
期刊
【摘 要】研究生教育是我国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主要环节,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是研究生教育的基本特征。医学遗传学课程介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在现代医学教育体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在医学研究生培养过程中,采用PBL教学模式,极大地调动了研究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本文将通过不同角度阐述PBL教学模式在研究生“医学遗传学”课程中的作用。  【关键词】PBL教学;研究
期刊
【摘 要】通过民族音乐教育,选择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利用优秀的教育资源、方法,在音乐教育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其全面发展、培养优秀的民族精神,从而推动音乐素质教育的发展,进而推动音乐素质教育的发展,进而推动我国音乐教育改革的发展。  【关键词】民族音乐;民歌;戏曲;民族器乐  音乐教育是全面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和替代的重要方面,充分的美育可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优秀的民族音乐能够反映中国人民奋
期刊
【摘 要】文章以辽宁科技学院大学英语教学现状为例,分析了辽宁自贸区地方大学外语实践教学的问题,指出了如何从激励与评价保障机制两方面入手对大学外语实践教学现状进行改进。  【关键词】自贸区;大学英语;激励与评价保障机制  一、辽宁自贸区的创建与辽宁科技学院大学外语教学的转变  辽宁自贸区(以下简称自贸区),是国家设立在辽宁的区域性自由贸易园区,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2017年4月1日自贸区
期刊
【摘 要】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尤其是职高数学课堂,一个恰当、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的提问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习的兴趣,促使更多的学生投入学习,真正实现有效教学。本文就中职数学课堂中的提问策略谈谈自己的一些浅薄看法。  【关键词】提问;兴趣;思考;参与;效率  近年来,职高的生源越来越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对数学是一副完全放弃的态度,这使得职高数学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进退两难,既要顾及基
期刊
【摘 要】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贯彻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符合现代体育教学的内在要求和技能学习规律,鼓励学生共同达到预定目标,有效利用竞争与合作,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增强主体性、自信心、自尊心和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培养了学生的团体责任感和荣誉感,改善了同伴之间的关系,推动班集体凝聚力显著提高,推动学生自身铅球动作技术水平、能力和成绩显著提高。  【关键词】铅球教学;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研究 
期刊
【摘 要】教育教学须因材施教,面对高职学生群体,应运用怎样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呢?根据自己多年教学体会,认为高职课堂教学,既不能等同于高中教学,也不能完全照搬高校教学。它必须具有高职的特色,其课堂教学既要注重知识性,更要注重趣味性,理论够用,技能为主,通过学生跟着老师做、学生学着自己做、理论教学做总结的方式,通过实践体会理解掌握单片机的功能应用技能。  【关键词】高职教学;ZigBee无
期刊
【摘 要】高校是社会的子系统,与社会发展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研究生作为高校的主体对象之一,正面临着社会高速发展所带来的机遇与冲击,这种外在环境和内在因素的变化,使研究生安全教育工作面临巨大的挑战。只有强化思想认识,深入探寻并深刻认识研究生安全教育的重要意义,才能从根本出发,抓住重点,解决难点,以教促管、以管带教,做好高校研究生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  【关键词】研究生安全教育;社会及校园因素;自身及心
期刊
【摘 要】高校网络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在网络条件下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园文化与时俱进的产物,其重要性越来越受到重视,它潜移默化的影响高校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因此,我们应该认识到高校网络文化育人的功能发挥对大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价值意义。  【关键词】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功能  2017年8月4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6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