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进行儿童经验性抗感染治疗

来源 :中华儿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for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广泛存在,其治疗是否正确直接影响疾病进程和预后。儿童处于不断生长发育过程中,合理进行经验性抗感染治疗要全面考虑患者因素和药物因素,充分发挥医者的专业技能,努力提高病原检出率,使抗感染治疗精准、有效、低毒。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仅伴小脑共济失调桥本脑病患儿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年1月至2021年5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神经内科就诊的13例仅伴小脑共济失调桥本脑病患儿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神经电生理检查、影像学、治疗及随访等资料。结果13例患儿中男6例、女7例。起病年龄2.6(2.0,3.3)岁。9例首次病程有前驱感染或疫苗接种,13例步态异常或独坐不稳,10例意向性震颤,6例构音障碍,3例躯体震颤,2例眼球震颤,3例精神稍倦,3例肌力下降,2例呕吐,1例脾气暴躁。13例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
目的探讨SCN2A基因变异所致癫痫及共济失调的临床及遗传学特点。方法回顾性总结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17年7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5例SCN2A基因变异所致癫痫伴或不伴发作性共济失调患儿的发作表现、影像学检查及基因检测结果等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及遗传学特点。结果5例患儿中女4例、男1例,癫痫起病年龄4日龄至8月龄,癫痫发作类型有新生儿或婴儿良性癫痫2例,癫痫性脑病3例(1例存在发育落后,1例为大田原综合征之后转化为婴儿痉挛症,1例为婴儿痉挛症之后转化为Lennox-Gastaut综合征);其中新生儿良
目的探讨儿童不明原因发热的病因分布及临床特征,为儿童不明原因发热的早期诊断提供线索。方法收集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357例不明原因发热患儿的病因构成、年龄、性别、病程、住院时间、确诊时间及急性期的炎症因子水平等临床资料行病例对照分析。依据疾病种类分为感染性疾病组(简称感染组)、非感染性炎症性疾病组(简称非感染组)、肿瘤性疾病组(简称肿瘤组)和其他疾病组(简称其他组)。依据年龄分为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用于建立儿童体外膜肺氧合(ECMO)的作用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21年4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完成的66例非心脏手术ECMO支持患儿的临床资料。收集患儿一般情况、ECMO支持模式、动静脉插管类型与尺寸、置管方式、操作时间和置管并发症等。根据置管方式分为经皮穿刺置管组与外科切开置管组,比较两组患儿年龄、体重、置管操作时间、ECMO支持时间、ECMO撤机成功率和出院存活率等。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或非参数秩和检验。结果66例患儿中男38例、女28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合并毛霉菌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1年1月收治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童血液肿瘤科的3例ALL合并毛霉菌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分别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毛霉菌病”“acutelymphoblasticleukemia”“mucormycosis”为检索词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Med数据库自建库至2021年6月的相关文献,总结ALL合并毛霉菌病的临床特点、诊疗经过及预后。结果例1,男,12岁,因“确诊ALL7d”就诊,诱导化
患儿男,6岁4月龄,因“右下肢跛行5年”于2018年2月就诊于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康复医学科。主要临床表现为双下肢无力,右侧显著。腓肠肌肌张力增高,跟腱反射未引出,胸部CT平扫示胸椎侧弯畸形,肌电图示双下肢及右上肢被检神经及肌肉呈神经源性损伤。基因检测示IGHMBP2基因存在c.1202A>G(p.His401Arg)与c.1693G>A(p.Asp565Asn)2个杂合错义变异,属于复合杂合变异。诊断为腓骨肌萎缩症2S型。
期刊
儿童时期是体格生长、心理发育的重要时期,足量的身体活动对良好的睡眠至关重要,身体活动不足会影响睡眠的时间、质量和节律等各个方面。本综述阐述身体活动对睡眠的具体影响与相关机制研究进展,为进一步开展儿童运动和睡眠健康教育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恶性血管迷走性晕厥主要是指反复发作且伴有发作时持续3s以上心脏停搏的血管迷走性晕厥,对儿童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然而,目前对其诊断与治疗认识不足。本文强调重视恶性血管迷走性晕厥的诱发因素与临床表现,正确识别儿童恶性血管迷走性晕厥,综述其治疗现状、争议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
期刊
脊髓性肌萎缩(SMA)是一种高发生率并严重影响儿童生命健康的遗传性神经肌肉病。SMA的表型异质性高、对治疗药物的反应性也不同,因此迫切需要寻找理想的生物标志物对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进展及预后和药物治疗的反应等方面进行有效的评估,为患者制定完善的个性化治疗方案和多学科管理策略。近年来SMA生物标志物的研究取得重要进展,本文就生物标志物在SMA疾病进展、预后、治疗效果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期刊
儿科疾病的规范化诊治与管理高峰论坛——第二十届全国儿科内分泌遗传代谢病会议于2021年11月12至13日在线上举办,内容涵盖多种儿童内分泌遗传代谢疾病,既对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进行了详细介绍,更对诊断和治疗过程提供了指导建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