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与慢性HBV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ling_x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慢性HBV感染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3]水平与肝脏功能、纤维化程度及不同疾病阶段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92例慢性HBV感染患者为病例组,并选择同期于我院体检的健康体检者按照年龄、性别进行1:1配对,作为对照组.病例组根据疾病阶段分为无症状HBV携带组、慢性乙型肝炎组、乙肝肝硬化代偿期组和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组.收集两组血清25(OH)D3水平、血常规、肝功能、凝血功能及乙肝病毒学标志物等,分析慢性HBV感染患者疾病严重程度与血清25(OH)D3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病例组患者中血清25(OH)D3缺乏者(<50nmol/L)占87.67%,病例组患者血清25(OH)D3水平(37.62±11.51)nmol/L低于对照组(51.41±14.14)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肝肝硬化组血清25(OH)D3水平(31.83±10.02)nmol/L低于无症状HBV携带组(38.85±12.08)nmol/L和慢性乙型肝炎组(40.81±10.66)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组血清25(OH)D3水平(26.44±11.23)nmol/L低于乙肝肝硬化代偿期组(34.57±8.15)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25(OH)D3水平与白蛋白(ALB)水平、前白蛋白(PA)水平、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淋巴细胞计数(Lym)呈正相关(r分别为0.257、0.187、0.248、0.257、0.120、0.153,P<0.05),与Child-Pugh评分、PT、INR、Fib-4、S指数呈负相关(r分别为-0.394、-0.202、-0.117、-0.194、-0.132,P<0.05).结论 慢性HBV感染患者血清25(OH)D3缺乏广泛存在,在肝硬化失代偿患者中尤为显著;监测慢性HBV感染患者血清25(OH)D3水平,对其疾病进展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ADP-核糖基化是由ADP-核糖基转移酶((ADP-ribosyl) transferases,ARTs)催化的一种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分为聚-ADP-核糖基化和单-ADP-核糖基化,在着丝点和纺锤体组装、DNA损伤修复及精子染色质重塑等多个精子发生生物学事件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部分ARTs基因缺失使精子形成异常,导致精液质量降低,甚至雄性不育.然而,ADP-核糖基化调控精子形成的详细机制尚不清楚,对单-ADP核糖基化的研究则更少.为此,本文综述了ADP-核糖基化在精子形成中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深入揭示精子形
人口老龄化使得肌肉减少症(sarcopenia)(简称肌少症)的患病率逐年增加,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该疾病会带来严重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受到国内外学者的诸多关注,对于肌少症的发病机制、危险因素、诊断评估以及治疗均有大量研究,但目前国内外对于该疾病的认识仍然存在差异.我国对于肌少症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肌少症作为脆性骨折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及时诊治肌少症对降低骨折与跌倒风险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肌少症与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也是目前预防跌倒性骨折的重要研究方向.本文将从概述、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干预等方面对肌少
慢性肾脏疾病矿物质和骨异常(chronic kidney disease mineral and bone disorder,CKD-MBD)是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主要并发症之一,是一种全身性的矿物质和骨代谢障碍,包括钙、磷、甲状旁腺素(PTH)或维生素D代谢异常,骨转换、矿化、骨量、骨的线性生长或强度异常以及血管或其他软组织钙化,增加了CKD患者的心血管风险、骨折风险以及死亡率[1].临床治疗上以控制钙磷平衡、降低甲状旁腺素、抑制血管钙化为主,包括使用含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