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Fong草白绢病的发病规律及防治

来源 :浙江林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85558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绢病是丽(石丰)草上发生最普遍,为害最严重的一种病害。病菌能在病组织上或土壤中越冬,翌年5月上旬初次侵染,6月中旬至7月上旬及8月中旬至9月上旬为发病高峰期。病害发生与温度、湿度、降雨量和雨日有关,病害流行的最佳温、湿度组合力气温超过25℃、相对湿度85%以上。高温、高湿、雨量大、雨日长发病严重。植株受害程度与土壤中的含菌量有关,含菌量大,受害严重,反之则轻。防治试验表明:初冬用哈茨木霉预防,病害发生期用退菌特等化学农药及草木灰防治,均具有明显的防治效果。
其他文献
用线性规划的方法建立遂昌湖山林场用材林龄级调整最优化数学模型。结果可达到既能考虑适地适树,又能在调整期获得最大收获量的双重目的。更多还原
我省15个县定点封山育林的不同地类及立地条件的调查材料中表明,封山育林效果显著,可以达到绿化的效果。为1989年浙江省委、省人民政府提出的“今明两年准备,五年消灭荒山,十
定量划分立地类型是目前林业科学中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我们以浙江省开化县林场立江分场的杉木林为例,用因子分析的方法,通过方差极大旋转将系数矩阵向0或1分化,使得对各主
三年的施肥试验说明,实生板栗成年林施用尿素+过磷酸钙+草木灰、尿素+钙镁磷肥,复合肥+草木灰+硼的三种处理,增产平均在45%以上,投入与增益之比为1:4.47~1:9.85,每年每亩纯增
本文论述了从外地引进的24个相类的种子特征、苗期表现、幼林生长及其它早期性状。三年来的引种结果,墨西哥柏(Cupressus lustinaca)、绿干柏(C.arizonica)、大果柏(C.macroc
根据调查,在较高的山地(海拔800米以上)营造杉木、柳杉混交林,能形成稳定合理的林分结构,从而能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光能利用率。可扩大杉木栽培的垂直分布的高程范围,促进林木
通过对柑桔光合作用与气象条件的对比观测,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处理改良干重法测定的春季柑桔树的光合速率资料,试图建立春季条件对温州密柑光合作用影响的模式。
细胞分裂素是近代国际公认的五大类植物激素之一,在农业上应用较多。1986~1988年应用在杉木育苗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用人工气候箱模拟自然低温,经8个组合的低温测试,探讨了极限低温、低温持续时间和降温幅度与黑荆受害的关系。
25%菊乐合酯乳剂、40%SN-851乳剂是上海农药厂近年来研制的新型复配杀虫剂。用25%菊乐合酯乳剂150克/亩、40%SN-851、100克/亩对竹象虫成虫的药效24小时均达100%,其经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