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在上世纪 80年代引进和自行设计开发的一些预分解窑生产线,限于当时的技术水平,存在一些缺点与不足.其中有的已在生产实践中解决,如原来的预分解窑设计为烧油或优质煤,因此分解炉偏小,许多厂已将分解炉加高加大,以改善煤粉特别是劣质煤的燃烧条件;对分解炉内气流的流速、流场分布、燃料的悬浮和燃烧,生料的悬浮和分解的研究和认识也已深化,生料入窑的分解率也逐渐提高.但有些生产线至今仍沿用老的喷煤管,回转窑仍维持着原来较低的转速.据报道 [1],广东地区上世纪 80年代及 90年代初建设的 4家预分解窑的转速分别为 2.87r/min、 2.5r/min、 3.0r/min及 2.5r/min,明显低于当今预分解窑 3.0~ 3.5r/min的水平.当时的喷煤管虽也是三风道的,但其一次风大多数在 15%左右,而目前的三风道喷煤管的一次风量多在 10%以下,一般为 5%~ 6%.由于一次风量减少可提高火焰温度,即提高熟料煅烧温度,而窑的转速提高可提高回转窑的产量.因此,笔者认为通过改用一次风量小的大推力高风速喷煤管和提高回转窑转速可提高早期建设的预分解窑的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