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茶·品女人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jl121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将茶与女人相提并论,古已有之。苏东坡“从来佳茗似佳人”的譬喻之妙,想来古今茶客早已了然于心。女人似水,茶喻佳人,贴切,更意味深长。如此,茶客们品茗时,那份尽在不言中的沉醉,也就不足为怪了。
  不同的女人,风情气度自然不同。有的看似平淡,处得深了,便有暗香阵阵袭来;有的乍见惊艳,却经不起推敲,时日越长越见庸常。即便是同一名女子,处在不同的年龄,经了不同的事,气质神韵也会悄然变化。可见识女人,容貌之外,更有气韵、谈吐、性情等等层面可以增减分数,实需细致体味方可咂摸出个中滋味。
  这与品味佳茗时“观其形,听其声,闻其香,品其韵”颇为相似。不同的茶,外形不同,茶落茶碗的音质不同,味道更有高低。即使同样的茶,茶汤也会因了水质的优劣而细微变化,茶韵更随着冲泡次数的递增而起起伏伏。
  瞧,品茶与品女人一样,曲径通幽,妙趣横生。
  茶分上中下等、极品。女人,亦大致有平常的、风致的、美好的和极品之分。
  三等茶,外形平平,茶落茶碗声音暗哑,有茶香,却又香得不够周正,香味飘忽不定,难以捕捉,茶汤微微泛红,入口略显苦涩,少了一滑而下的痛快,再品,竞连苦涩也没有了,变得寡淡无味。不过,尽管等级不高,它依然具备基本的保健功能。
  平常女子就像这三等茶叶,容貌、气质、涵养尽管平平,却颇为贤淑,“上不得厅堂”,“厨房”却是“下得了”的,无法让人流连,然而质朴实在,柴米油盐般的女子,操持着平常人家的平常日子,庸常是庸常了些,不过。也不乏温暖。
  二等茶有两种。一种外形漂亮,茶叶细嫩泛绿,茶汤滑润,唯独少了厚度,唇齿不留香,回甘转瞬即逝,纤细的外形似乎蕴育不了厚重的力道。另一种外形虽逊色些。然一经冲泡,茶香四溢,花香或奶香在口舌间温情回转,微涩,却有一定回甘。
  二等茶就像那些风致女子。一类千娇百媚,可惜走近之后,内里的单薄却一点一点地削减了她的万般风情。美则美矣,却经不起深究,徒增遗憾罢了。另一类女子恰恰相反,乍一看中姿而已,却谈吐不俗,气质不凡,轻易就能从一群人中跳脱出来,光彩熠熠。人们常说的气质型美女就是这类女子吧!两类女子各领风骚,不过,后者终究略胜一筹。
  对于知茶的人,一等茶便是爱不释手的宝物了。它的外形优美流畅,叶碧绿而富光泽,音质清脆,茶汤清亮宛若月光,却又兼具烈日般的冲击力,浅浅一口,旋即激活你的每一个味蕾神经,唇齿顷刻氤氲在醉人的甘甜之中,你的心也陷入一派恬静。你甚至有些担心甘甜会转瞬即逝,唯恐这份感觉突然消失,正如它的突然降临。你显然多虑了。无论是这分甘甜还是这种美好感觉都将停驻良久,一等茶耐泡,越冲泡茶韵越见浓郁,至第三、四泡时,你毫无悬念地将随着茶香进入一种无比欢愉的状态,神清气爽,就像寒冬的清晨,一宿醒来推窗呼吸的那一刻,冰凉舒畅,说不出的惬意。
  一等茶说的就是那些堪称美好的女子吧。她们风姿绰约,思维敏捷,洞察世事却又不失纯净,与她对话非但有宽度更不乏深度。你惊叹于她的丰盛,暗自期待着每一次相逢,因为你确信她的每一次出现,都将有一个新的惊喜降临。她像一处取之不尽的宝藏,一本读不厌倦的好书。
  至于极品茶与极品女人,便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了。
  诞生极品茶的条件甚为苛刻,茶种得是上品,气候、土壤得合宜,采茶的时辰也颇有讲究,中午十二点钟到下午四点钟,薄雾渐散、枝叶饱饮露珠之时,正是采茶的好时机。最最玄妙的是,它还蕴含着种茶人与采茶人的爱心,那些没有爱茶惜茶之心的人是万万培育不出极品香茗的。
  如此,极品茶外形之曼妙也就不足为奇了。叶片小巧匀称,叶色嫩绿,茶落茶碗,清脆悦耳,若辅以上等的山泉冲泡。瞬间兰香弥漫,沁人肺腑。再看茶汤,金黄中泛着点点绿意,宛如撒满霞光的一汪清亮的碧水,晶莹剔透,折射出迷人的光泽。饮一口,茶水如上等的丝绸。水滑无痕。口齿生津,回甘持久,留香绵长。品极品茶,令人通体透澈,空灵净化升华。此时,你仿佛进入一个跟日常生活毫无关联的世界,周遭的喧嚣渐行渐远,脑子里所有的世俗纠缠消失殆尽,人变得无比安详宁静。以至于你不禁生出一种灵魂向善的虔诚,你不忍开口,不愿打破这难得宁静,你固执地希望这个时刻能够永恒,你无意识地开始了那些关于宇宙、关于生命、关于人生等等的思考。
  鉴别极品茶有一定的标准可循,极品女人就不同了,毕竟,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位极品女人。不同的人对完美有着不同的定义。然而,无论如何,能被冠以极品的,必然是绝色,沉鱼落雁,无一例外地让人惊诧于造物主的鬼斧神工,竟能雕琢出如此国色天香!或高贵,或恬静,或雅致,风情气韵不尽相同,豁达睿智与内心的丰美却是共同的特质。极品女人冰清玉洁,又风情万种,与她相对,你不免自惭形秽,凭添几分的忐忑。然而她的光芒并不会吓走你,它是柔和的,如美丽的涟漪,一波一波缓缓而来,让人越来越沉浸其中,忍不住想要靠近她、感受她……
  极品,这种居于顶尖的境界绝非人人可以企及,毕竟天生丽质本就是造物主对于极少数人的恩宠。好在,即使姿质平平,经由后天的修炼、打磨,也完全可以让自己慢慢圆满起来。三等茶遭遇一等泉水时,尚可提升茶质,跳出原有的界定,何况人乎?只要有一颗向往高贵的心,即便最终无法抵达高贵,但无疑能成就最好的自己,而这种努力向上的行为本身,不就是一种高贵吗?
其他文献
宋徽宗赵佶工书画,精于茶道,是历史上唯一著文论茶的皇帝。  宋徽宗的茶文原名《茶论》,因为著于大观年间(公元1107年~公元1110年),后人又称《大观茶论》,全文约3000字,言简意赅,论述全面,见解精到,内容有绪论、地产、天时、采择、蒸压、制造、鉴辨、白茶、罗碾、盏、筅、瓶、勺、水、点、香、色、藏焙、品名、外焙20个名目,是北宋专业的茶文化专著,同时也是继陆羽《茶经》之后最权威的和影响最深远的
期刊
随着岁月的流逝,传世的紫砂名壶成了历史遗留下来的珍贵文物,为国内外博物馆及收藏家所悉心搜求。可是明代的名家名壶,到清初已极为珍贵,不易获得,即使是清初名家陈鸣远等的作品,在清末也已十分稀少、难觅。于是,为了满足某种搜求,也就出现了作伪、赝品。  紫砂壶艺历史上的仿古作伪问题,早在19世纪中叶和20世纪初期一度也曾出现过摹仿名家名壶的热潮,其复制作伪的方法有三种:第一,按照名人的传世名壶进行摹仿复制
期刊
一台完备的茶席,每一个细节都必须考虑周详:选器、备具、摆设、焚香、插花、挂画、点茶、桌饰……再好的心意,都要通过这一席茶来传达。构思和摆布茶席时,虽然要讲究一定的方位和顺序,但如果拘泥于其中,岂不是不能抒发心意了?因此我个人提倡抛弃模式化的条条框框,全神贯注于自己的表达,把“茶席”当作是一种抒发和挥洒的途径。  今天要呈现给大家的这几幅茶席,是云南设计师阿保的倾心之作,他擅长于民族元素的把握和运用
期刊
第二届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暨武夷山旅游节的盛大举行,不仅搭构了两岸茶业界交流合作的平台,也为茶人与参会来客搭起了品茶问茶、访友交友的桥梁。  不论是茶业展览展销、闽台旅游合作茶话会,还是茶业高峰论坛,都以茶为媒,以茶为题。人们因茶而相聚,因茶而相交。茶,给了人们无限商机,也给了人们无穷乐趣。  武夷山的山水之间流淌着文化之韵、自然之韵。以茶会友,以茶雅志,以茶行道。武夷山,因茶而韵味无限,因茶而风情
期刊
近年以来,随着西南边陲的普洱茶高调点燃了茶叶消费这把大火,中国八大名茶中的其它七家便开始磨刀霍霍,欲图一展抱负,开疆拓土了。由于环境不同、历史不同、产品不同、经营理念不同,截止到目前为止茶行业出现了两种市场发展模式。一种由茶企直接经营管理,拥有所有权的直营制,流传久远,基础深厚,为大多数茶企所青睐;一种是近年兴起的由茶企组织发起并提供品牌、产品等,由各区域零售力量全权投资开店的连锁加盟制,西方流入
期刊
“禅”、“茶”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和融合力量,儒、道、佛的相激相荡,相辅相成,充实了茶文化的内容,使茶文化成为东方文化的精华部分。茶文化的形式凝聚表现在茶艺的外在上;茶文化内涵的禅、道、儒,则以艺作为载体发扬开来。  在茶文化结构中,品茶悟禅即是由物质层面上升到精神层面的活动过程;当然,这只是一个最简单的表述,如果要详细地说明,博大精深的禅茶文化是很难以言语、文字完满地表述出来的。所以,赵州从谂禅师“
期刊
大戏台茶馆看“变脸”    武侯祠大戏台茶馆是成都最具特色的茶馆之一,在此坐茶馆可以一边品尝四川名茶,一边欣赏川剧大戏。古戏台坐落在结义楼中。为近年来重建的建筑群落。雕梁画栋,古意浓浓,完全按照古时皇帝看戏的古戏台修建。游客来此无不被这里浓郁的古蜀环境和悠闲的品茗氛围所感染,皆忍不住坐下来要一杯川茶,闻闻香、歇歇脚、看看戏,体验一下成都人的生活。  川戏之前,是茶艺功夫表演。一支长逾三尺的内装滚烫
期刊
宋元时期是我国茶文化发展登峰造极的时代。除了闻名遐迩的水吉建窑乌金釉茶盏饮誉东瀛外,遍布全国各地的数以百计的瓷窑烧制的白釉、青釉、青白或褐色釉的茶具也随着中国茶文化的外传漂洋过海,成为海上丝瓷之路的重要货品,也运销东南亚、欧美等世界各国。这一时期,福建晋江磁灶窑、同安汀溪窑、特别是德化窑烧制的各类瓷器(其中有占主要地位的茶具)在日本及东南亚的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等地均有发现。在韩国
期刊
“岩韵”是什么? “岩韵”一词是从何时开始使用、由何人首先提出、首提者是如何解释“岩韵”的含义现已无从查证,目前流行的说法不一,有人说是“岩骨花香”,有人说是“地土香”,有人说“岩韵”没人能品透,也有人说“岩韵”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就连高明的茶师也只能解释说汤水醇厚,杯底香浓,茶汤滋味中有骨头等。武夷岩茶专家也承认“岩韵”难以捉摸,无法说透它的奥秘所在。综上所述,说者大多是使用一些形容词句,让人听
期刊
在当前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时期,海西州不断稳定群众增收基本盘,厚植乡村振兴新活力。目前,海西州消费扶贫产品销售额达5937.64万元,让消费帮扶走深走远。  团队引领来带动  优选具有多年电商销售经验的海西电商绿洲、青海优力、青海农合等5家电子商务公司作为电商销售体系建设实施主体,以核心团队引领带动,打造线上销售专区,实现电商繁荣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目前,全州通过“832”平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