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教师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路径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dyjl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高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使命担当,是教师教书育人职责的深化和拓展,是课程育人功能的挖掘和提升。高校教師作为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主体,既要有落实立德树人的为师之“本”,又要有把握教书育人本性和规律的为师之“道”,更要有以正确方法因材施教的为师之“术”。坚持“本”“道”“术”兼修,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理念、育人任务在高校落地生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发展道路,才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    键   词]  新时代;高校教师;课程思政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1-0048-02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环节,充分理解“课程思政”的内涵及意义,对进一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课程思政”建设的内涵及其现实意义
   (一)“课程思政”的含义
   课程有育人的功能,要深入发掘各门课程中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资源,提炼课程中蕴含的有温度的思想政治教育隐性与显性文化基因和价值范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和责任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在知识传播中凝聚价值引领,于润物无声中立德树人。
   (二)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现实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国际地位不断攀升。但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深入,各种意识形态不断交融,人们的思想意识也在复杂的社会背景下不断变化且日益多元。从而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对的教育主客体、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出现了新的变化,单纯依靠思想政治理论课难以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的使命。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打通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格局,对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有重大意义。
   二、高校教师是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主体
   推进“课程思政”建设需要每一位专业课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努力打造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
   (一)教师要堪当国家重任
   由于信息渠道的多元与便利,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距离被拉近。自上而下对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灌输,被多元的信息渠道扰乱,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唯一传授者,教师的权威受到空前的挑战,要明确回答“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是新时代党和国家对教师提出的新的要求和任务。
   (二)教师要落实教书育人
   社会主义教育是育人和育才的统一,教师的任务是教书育人,教书是为了育人,而育人的目的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师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融入和贯穿于教育体系和课程体系,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将教书与育人相结合。
   (三)教师要坚持先行认知
   教育者在从事教育活动前是受过教育的,但这种教育不能止步,必须不断更新、增进、让自身适应时代。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对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重新审视和梳理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教师自身要真信、真懂、真教,才会对其日常教育教学行为起到重要的支配作用,才能有效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三、新时代高校教师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路径
   (一)为师之本: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育人意识和育人能力决定了高校教师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效果,而高校教师育人意识和育人能力是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学的着力点和切入点,决定着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
   1.下苦功夫,求真学问
   教师是立德树人的主体,也是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主体。在知识来源无限丰富的信息化时代,教师要下苦功夫、求真学问。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加强学习,拓宽视野,更新知识,以扎实学识支撑高水平教学,真正做到“学高”;要热爱教学、倾心教学、研究教学。坚持“八个相统一”;要把教书育人的本职工作和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结合起来,努力做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六要”教师。
   2.提升自身素养,做好引路人
   高校教师按照“四有好老师”的要求,自觉树立牢固的育人意识,在课堂教学中把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有机统一起来,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穿每一门课程,为党和国家培养更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高校教师应该加强自身修炼,弘扬高尚师德,淡泊名利、言传身教,真正做到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方法技术娴熟,用高尚的道德情操引领学生全面发展,做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二)为师之道:教书育人的本性和规律
   教书永远是手段,育人才是真正的目的。教师要上好课,就要掌握教学规律。
   1.回归课堂,用好教学主渠道,抓牢“课程思政”育人实效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是“课程思政”的终极理念,这需要教师坚持初心,回归课堂,在教学过程中既不能把思政课的内容简单照搬到其他课程中,也不是其他课程思政化或者其他课程“知识化”,而是要在专业课中挖掘思政元素,提炼思政资源。同时,必须结合所教授课程特点,强化课程顶层设计,提炼“思政元素”,注重教学路径设计,强化思政元素与日常教学内容之间的融合。其次,教师要研究课堂,认真备课。不讲没有准备的课,课堂要有思想、有灵魂,只有这样才能给学生留余地去思考,教学效果才能延伸到课堂之外,才能使学生终身受益、毕生难忘。无论环境怎么样变化,教师的责任永远是努力打造灵动而深邃的课堂,给学生最深远、最持久的影响。    2.探索“课程思政”教学规律,强化协同育人理念
   培养和提升教育教学能力、探索教学规律是教师教书育人的主要任务。(1)让思想政治理论课上出“学术味”。思政课是一门特殊的课程,有特殊的重要性,还有特殊的难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守好自己的责任田。(2)专业课教师要深入分析学情,深入挖掘课程中的思政教育资源,使专业课上出“思政味”。引发学生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学习中的价值共鸣。(3)打破思政课和专业课教师“单兵作战”的壁垒,让每门课程都育人、每位教师都要牢记“育人”本质。让思政教师与专业课教师联手打出人才培养“协同牌”,优质资源“手牵手”,构筑思政课和专业课共同育人的“同心圆”。
   (三)为师之术:掌握因材施教的方法
   1.用新技术新手段改造我们的课堂
   在知识来源丰富的信息时代,高校教师要沿用好办法、改进老办法、探索新办法,既要掌握“面对面”的老方法,更掌握“键对键”新本领。因此,深入研究互联网教学的内容设计和功能的方法,不断创新网络教学进程,推动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信息技术有机融合,为课堂教学提供必要、有益的补充,构建新时代“课程思政+互联网”的全新教育模式。研究教学活动中的新媒体、新手段、新方法,用新技术新手段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探索问题,突破传统课堂的时空局限。将课程从课堂内延伸到课外,从线下延伸到线上,既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与各类课程的整合,也是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融合。
   2.淘汰“水课”,打造“金课”
   课程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是推动专业建设的核心要素,决定人才培养质量。坚持“内容为王”,持续创新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整合教学资源,努力打造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课堂。积极开发慕课资源,稳步推进混合式教学,实现教与学混合、线下与线上混合、传统讲授与现代技术混合、过程与结果混合、知识与体验混合。虽然混合配方和比例各有不同,但越来越多的课程都出来“混”了,想要“混”得好,還需要深入地研究和更多的努力!
   “课程思政”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高校教师要不断体悟“本”“道”“术”的结合,相辅相成,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率先垂范、言传身教,把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帮助大学生树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承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伟大使命。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2]陈宝生.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6-28.
   [3]习近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
   [4]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3.
   [5]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03-18.
   [6]习近平.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中国教育报,2014-09-11.
   [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27.
   [8]陈宝生.坚持以本为本 推进四个回归,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本科教育[N].中国教育报,2018-06-22.
   [9]范良火.教师教学知识发展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10]邱伟光.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生成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7(7):10-14.
   [11]周月朋,丁兆明.高校教师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主体作用研究[J].北京教育(高教),2018(11).
   [12]董奇.育人能力是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核心[J].中国教育学刊,2017(1).
  编辑 武生智
其他文献
从阿里巴巴的兴起,从而在中国发展出了一条不同于传统的商务模式,这种商业模式是建立在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之上的,是21世纪信息时代的产物。正是有了信息化
目的:分析细节管理在妇产科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90例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遵循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实行常
出现双解,是解答电学计算题常遇到的现象之一。而得出的双解,往往会出现这样一种特殊情况:从数学角度看都是正确的,而从物理学角度看则不一定都正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正确分析、处理双解问题,是成功计算电学题的关键环节。运用时,其判断方法与取舍是有规律可循的,下面举例说明。  类型一:根据物理量的特殊性质,确定双解的取舍。  例1 定值电阻R0与滑动变阻器串联接入电路中,已知滑动变阻器的最大电阻
摘要:本文针对移动互联网的本质、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并分析了当前传统电信运营商发展移动互联网的瓶颈和问题,并最终对电信运营商未来的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进行探索。提出了云管端一体化,通过终端进行网络定制,内容捆绑网络的模式,整合运营商资源进行个性化服务,提升用户体验,增强运营商经营能力。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流量经营:云管端  中图分类号:F6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
目的 探讨不同导尿方法对男性病人术前导尿首次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男性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60例,分别采用改良的导尿方法和传统导尿方法导尿,比较两组病
最近,义务教育阶段是否恢复留级制度,引发舆论关注。2017年4月10日,江西省教育厅公布了修订后的《江西省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明确规定了中小学原则上不允许留级、跳级,特殊情况由学校报请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批准。但是,长期从事幼小衔接教育和儿童成长发育研究的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钱志亮却表示,学校教学是一个高速度、高效能运转的过程,好多孩子并不是学不会,而是在起步阶段比别人慢
期刊
本文介绍了电工技术课程在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性质和地位,阐述了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分析了课程的设计思路,详细介绍了课程的教学内容.该《课程标准》的制定不仅可以指导本专
摘要: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关键。在房地产相关职业岗位群中培养出高素质技能型服务人才,就要努力推进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也成为广大房地产专业教师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本文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等方面对高职院校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做简要的探索和分析。  关键词:房地产;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创新  中图分类号:F29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
基于小儿内科患儿在医院接受治疗的过程进行分析,患儿住院期间容易发生感染现象,其中主要以上呼吸道、胃肠道以及下呼吸道感染为主.对于发生了院内感染问题的小儿内科患儿来
摘要:目前,我国在证券投资专业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不足,如缺乏符合我国证券市场特点的教材、不重视证券投资教学实践或教学方法滞后等一系列的问题。本文将会针对如今我国高等职业教学中,有关证券投资实务教学的反思及相关优化方法。  关键词:证券投资;高职教学;反思;优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2  一、前言  在这十数年里,我国的证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