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河三角洲湿地资源保护与利用分析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mum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介绍了辽河三角洲湿地资源保护与利用现状,分析了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为辽河三角洲湿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湿地资源;保护利用;现状;问题;建议;辽河三角洲
  中图分类号 X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9-0242-01
  为充分了解辽河三角洲濕地资源保护与利用情况,通过采取实地看、认真听及召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较为全面地了解了辽河三角洲湿地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情况。
  1 辽河三角洲湿地资源保护与利用现状
  辽河三角洲(盘锦)拥有湿地面积31.485 7 hm2,其中人工湿地面积15.493 8 hm2,自然濕地面积15.991 9 hm2,约占盘锦市国土面积的79%。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辽河生态经济区、双台河口自然保护区、红海滩旅游度假区、市湿地科学研究所等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使宝贵的湿地资源得到积极保护与合理利用,已经成为盘锦市一张靓丽名片,名扬海内外。
  1.1 芦苇湿地面积逐步扩大,湿地经济稳步发展
  建国初期,辽河三角洲芦苇湿地面积不足4万hm2,现在已经发展到8万hm2,芦苇产量由3.5万t发展到现在的40万t以上,产值由280万元上升到现在的2亿元以上。
  1.2 生态循环经济模式已经形成
  在发展芦苇产业的同时,河蟹、河鱼、河虾养殖蓬勃兴起。以红海滩、芦苇荡为主要特色的生态旅游业逐步发展壮大,已经成为增加经济收入的重要产业。
  1.3 生态环境进一步恢复,已经成为珍稀鸟类的栖息地
  在“以粮为纲”的年代、辽河油田开发初期,辽河三角洲湿地资源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通过近几年的积极保护,生态环境得到了进一步恢复,拥有丹顶鹤等珍稀鸟类资源267种,辽河三角洲——盘锦,被授予“黑嘴鸥之乡”。
  1.4 生态服务价值巨大,已成为人们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资源
  根据对辽河三角洲自然湿地生态监控区域专项调查报告及相关综合数据分析,运用生态经济学理论,采用市场价值法、影子工程法对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了价值初步估算,辽河三角洲自然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每年为144.6亿元以上。其中:资源功能价值19.2亿元,环境功能价值51.34亿元,人文功能价值74.06亿元。
  2 辽河三角洲自然湿地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保护资金投入少,影响湿地资源的持续发展
  自改革开放以来,盘锦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是从事芦苇湿地保护的企业变成了低效益企业,广大干部职工变成了被扶贫对象。这种反差严重地挫伤了企业和干部职工的积极性。现在实行了农业补贴政策(补助1 347元/hm2),而湿地保护得不到任何补助。最近,国家、省级有关部门多次到辽河三角洲湿地进行调研,意在解决湿地生态补偿问题,但是尚未出台相关政策。职工生活存在困难,也就难以保护湿地资源。
  2.2 水资源短缺,影响湿地的生态功能
  辽河三角洲境内拥有大小河流21条,大多数处于干枯断流、上游截流的状态。大凌河上游的白石水库、辽河(双台子河)大闸每年虽然在农田用水之前给湿地调配水源,但是放流的时间短、数量少,不能满足湿地用水需要。湿地灌溉用水以工农业废水、近海混合水为主,遇到干旱年份,根本无水源灌溉湿地。湿地没有水资源作保证,是导致湿地退化严重、影响动植物栖息和生存的根本原因。
  2.3 水利工程年久失修,不能进行及时、合理排灌
  辽河三角洲芦苇沼泽湿地多年来一直靠人工排灌。大部分水利工程及其配套设施都是在计划经济时期由国家轻工业部投资建设的,到现在已经30多年了。从进入市场经济时期开始,由于缺少资金投入,大部分水利工程及其配套设施年久失修,不能进行正常排灌,是导致湿地退化严重、影响动植物栖息和生存的重要原因[1-2]。
  2.4 工业废水的流入对湿地造成污染
  在辽河三角洲湿地上游的河流中,有的工业企业将未处理的有害废水偷排到河流中,最后流入辽河三角洲湿地,对湿地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破坏了鸟类资源的栖息环境,导致鸟类种群数量减少。
  2.5 辽河油田开发建设导致湿地严重破碎
  据不完全统计,辽河油田的废弃井场、道路等设施星罗棋布,约有6 666.67 hm2湿地失去生态功能。
  3 加强辽河三角洲湿地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建议
  3.1 建立机制,纳入计划,适时保证自然湿地用水
  从根本上解决辽河三角洲湿地用水问题。一是把辽河三角洲自然湿地用水纳入全省淡水资源分配计划;二是明确自然湿地用水的主要来源;三是根据湿地用水的特点和规律统筹兼顾、合理分配,适时保证自然湿地用水的需要[3-4]。
  3.2 加强水利工程体系建设
  建立辽河三角洲自然湿地良好的生态系统,加强水利工程体系建设,是摆在人们面前的紧迫任务。各级政府要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把湿地水利工程体系建设纳入省、国家计划,大力实施修复、改造芦苇沼泽湿地的桥涵闸站、土方工程修复、调水工程、电力设施等配套设施建设。
  3.3 建立长期、稳定的湿地生态效益补偿机制
  尽快建立湿地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各级政府要把湿地生态补偿作为专项资金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在确定补偿对象、补偿标准的基础上,以直补的方式及时、全额兑现。
  3.4 加大退化湿地恢复投入力度
  对人为破坏的湿地资源,实施退化湿地恢复工程建设,农业开发、环境保护、国土资源、林业、农垦等部门要把湿地恢复列入投资计划,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3.5 提高生态经济循环模式质量,实现湿地效益的最大化
  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集育苇、养殖、旅游为一体的生态经济循环模式,但是整体发展很不平衡,提高经济效益的潜力巨大。要利用科学技术,实施科学方法,提高芦苇单位面积产量,扩大养殖面积,完善旅游设施。
  3.6 加强和完善湿地监管
  要认真贯彻执行“辽宁省湿地保护条例”,建立湿地保护、监测的长效机制,加强湿地动植物、河流等的监测能力建设,努力提高湿地主管部门的主动性、权威性,对擅自开垦、违法建设、发生污染等行为,坚决打击,依法处理。
  4 参考文献
  [1] 蒋卫国,李京,李加洪,等.辽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J].生态学报,2005(3):408-414.
  [2] 刘红玉,吕宪国,刘振乾,等.辽河三角洲湿地资源与区域持续发展[J].地理科学,2000(6):545-551.
  [3] 陈丹红.辽河三角洲湿地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J].水土保持研究,2007(5):81-83.
  [4] 岳力.辽河三角洲湿地环境动态变化调查及生态影响分析[J].辽宁城乡环境科技,2004(4):51-52.
其他文献
摘要 分析桓仁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生产经营者加强培训,落实政府监管责任,加强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强基层监管队伍建设,加强品牌培育,加强政府资金投入力度等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对策;辽宁桓仁  中图分类号 F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4-0263-01  农产品质量安全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其直接
摘要 为不断完善膜下小苗移栽技术,开展162孔、200孔、595孔、595孔横排隔1行育2行,育385孔苗和595孔竖排隔1行育2行,育391孔苗5个密度的育苗试验。结果表明:各处理随着育苗盘及育苗密度的增加,在培育壮苗和节约成本的基础上,以595孔横排隔1行育2行,空出6排育11排苗,共育385孔苗的处理表现最好,既可以培育出膜下小苗移栽所需的漂浮苗,也有利于节约成本和保护生态。  关键词 烤烟
期刊
摘要 本文主要结合内蒙古自治区喀喇沁旗气象局气象服务工作实际情况,首先阐述了气象服务的重要性,接着总结概括了喀喇沁旗气象服务实践活动,最后提出了提高气象服务能力的建议,以期更好地服务社会公众。  关键词 气象服务能力;重要性;实践;建议  中图分类号 P4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2-0239-01  气象服务按其属性归类,属于公共服务范畴。按气象服务对象划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