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领导“入侵”微信

来源 :支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u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日中天的微信,迟早也要衰微,其“杀手”很可能是“领导”。
  用历史唯物主义来看,如日中天的微信,迟早也要衰微,被新对手取代,不复有往日光辉。
  潜在的杀手很多。其中有一个,已经对微信造成了真实的伤害。这个杀手,名叫“领导”。
  对职场中人,“领导”多数情况下都不是讨喜的角色。早在博客、微博和QQ的“前微信”时代,领导的存在就已经造成了不少烦恼。但在微信时代,“领导”已成为很多人真正的麻烦。
  别以为这是危言耸听。至少在我认识的朋友圈子里,有两个人因为领导“入侵”朋友圈,造成了不小的误会。东北某公司一职员,酒后冲动给领导微信威胁辞职,第二天后悔,却覆水难收,最终“被离职”。前不久,北京某大学研究生在朋友圈发言,对学术圈中人说三道四,激怒导师——也被叫作“老板”,师生恩断情绝。
  首要的原因,当然是微信强势造成领导或老板的无处不在。
  形式上,微信与QQ似乎差不多。但实际上,由于微信移动互联的属性非常明确,而QQ则具有两重性,两者用户体验预期差别很大。
  你给另外一个人发QQ消息,通常不会预期对方即时收到并回复,所以最常见的QQ留言是:在吗?但给对方发微信,多数情况下会在很短时间内获得回复。移动属性使微信成为真正的即时通讯工具。之前QQ群、MSN群都无法实现的线上办公功能,在微信群实现了。
  显而易见,这使有效工作时间大大延长了。下班后或周末,忽然在微信群看到领导关于工作的灵光一闪,也成了常事。忽视不是长久之计,反对领导变相征用休息时间匪夷所思,退群更不可能。
  与QQ时代相比,没有改变的是,在群里,发言经常变成一种需要縝密考量的事情。一个表情,一个标点符号,一个图片,都有可能成为一枚当场爆炸的炸弹,你就成为“人肉炸弹”。当然,被炸的只有你自己。
  虽然QQ有个人空间,但这个空间的功能,与微信朋友圈相比,又有很大的不同。一般来说,一个人把QQ空间设为“不对外开放”,领导很少会有主动要求“门户开放”的,QQ空间的私密性得到了很好的保证。但在微信朋友圈,当你应领导之邀加了他微信,随手就封掉了他看你朋友圈的权力,是不是也不大合适?
  当然,你可以用朋友圈自带的屏蔽功能,让某些人看不到某条信息。但有时会出现阴差阳错,如某位同事跟领导喝茶时忽然来一句:“咦,张三中了一个彩票三等奖哎,在朋友圈显摆呢……”“鬼扯,根本没看到……哦!?……”
  至于在领导“入侵”朋友圈后,必然出现的种种暗示、讥讽、表功表态,也成为一门显学。暗示讥讽既要让抒发者内心舒爽,又不能让对方彻底明白;表态表功既要恳切及时到位,又不能肉麻猴急……很多段子手都敏锐地注意到,领导“入侵”朋友圈之后,朋友圈的职场生态会出现一次质的变化,总的来说,就是更虚伪、更分裂、更言不由衷。
  早前有公司做过调查,发现“90后”一代普遍使用的通讯软件,不是微信而是QQ,大为讶异。后来的结论是,因为“90后”在学校时就需要避开父母一辈的“网络追杀”,不惜放弃微信。
  领导与父母相比,作用类似,但年轻人更难容忍。也许有一天,我们看到的将是如下场景:微信成为领导层的玩具,领导们发出朋友圈,然后用QQ或其他工具,通知普通员工集合前往点赞。(支点杂志2016年2月刊)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以学校日常单项评价评分为基础,建立了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按照“优、良、中、可、差”五个级别来评定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层次分析系统所包含的因素,从而建立权重向量。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每一指标针对评价级别的模糊隶属度函数,设立了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最后通过实例证明此方法是可行的。  关键词:研究生;综合素质;层次分析法
青少年本应是刻苦学习,努力工作,展现自身才华,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阶段。然而,有的青少年却由于种种原因陷入了违法犯罪的泥潭,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影响,在人生的履历表上写下了挥之不去的污点。因此,如何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报告通过笔者实践调查并分析了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现状及原因,提出了相关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青少年;违法犯罪;社会环境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