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

来源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123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心肌细胞凋亡及其机制在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和缺血预处理中的作用.方法 将40只大鼠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A组)、60min缺血再灌注组(B组)、120min缺血再灌注组(C组)、缺血预适应组(D组);应用TUNEL法检测心肌组织的凋亡;心脏病理改变用光学和电子显微镜观察;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α、bcl-2和bax因子.结果 D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11.36±4.23)%明显优于B组(18.14±7.69)%和C组(15.59±6.31)%,D组TNF-α、bel-2和bax的表达也明显优于B、C二组.结论 缺血预处理可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心肌细胞的凋亡;TNF-α、bcl-2和bax表达的抑制与缺血预处理保护机制有关.
其他文献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其受体flt-1、flk-1/KDR在血管生成中起重要调控作用,本文对VEGF及其受体基因表达调控机制进行综述。
植物基因工程研究是希望获得高稳定表达的转基因植株,而转基因沉默现象却限制了转基因植物的应用前景.基因沉默的机制是多方面的,包括转基因多拷贝之间的异位配对,转基因序列
细胞图象的自动判读中 ,经常遇到聚堆细胞的问题 ,因而需要采用一种有效的分离算法把它们分离为单个细胞 .目前存在的大多数分离算法都要求聚堆细胞连接处的凹陷性比较明显 ,或者要求在细胞连接处存在局部最小灰度值 ,否则难以实现正确分离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提出了一种基于边界剥离的分离算法 ,该算法首先对聚堆细胞区域进行层层剥离 ,然后根据剥离结果判断是否发生了细胞分裂 ,进而完成分离 ,这样就避免了
从亚洲、欧洲和北美收集18个蜜环菌狭义种菌株,PCR扩增其rDNA的IGS和ITS区域,用AluI、HaeIII、HinfI和TagI四种限制性内切酶进行酶切,同时用随机扩增微卫星(RAMS)多态性,对蜜
目的构建携带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165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用于治疗重症冠心病.方法将人VEGF165 cDNA正向插入到穿梭质粒pHCMVSP1A的CMV启动子之下,构建重组质粒,即pAd
泛素-蛋白酶体降解途径在多种蛋白浓度的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泛素连接酶家族的一个成员SCF复合物(Skp1-Cull-F-box蛋白)通过降解多个细胞周期调节蛋白促使细胞进入增殖周期.
目的 在转录与翻译水平同时证明 1 部分心内神经节的单一细胞内既出现酪氨酸羟化酶 (TH)的基因表达 ,又储存TH ;2 部分心内神经节的单一细胞内既出现生长抑素 (SS)的基因表
目的 :探寻与G_CSF受体胞内区相互作用的下游蛋白因子 ,揭示G_CSF受体信号转导通路的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敏感性较高的酵母双杂交体系 ,筛选小鼠胎肝文库 ,并通过体内双杂交
分别用质粒pJJ699 与 pUC19(vhb),pIJ702与pBR322(vhb),构建大肠杆菌-链霉菌穿梭质粒,将透明颤菌血红蛋白基因转入金色链霉菌.在低溶解氧浓度下,透明颤菌血红蛋白的表达,可提
结瘤因子是由根瘤菌产生的一类信号分子,它们在结瘤的起始阶段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新近的研究结果证明结瘤因子大分子骨架上的不同侧链基团是决定细菌与宿主植物间相互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