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西周金器赏析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roy02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商、西周金器的发展主要归功于商周时期青铜工艺的繁荣和发展,为金器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和技术基础,同时青铜、玉雕、漆器等工艺的发展,也促进了金器工艺的发展,尤其使金器得以在更广阔的领域中,以更多样的形式发挥其审美功能。
  商、西周金器早期的金制品大多为装饰品,而最常见的金箔,多是用于其它器物上的饰件,或者说,是以和其它器物相结合的形式来增强器物的美感。殷墟出土的金箔十分轻薄,从厚度看,当时的锤揲工艺已相当高超,也说明商代工匠对金子的延展性有了相当深刻的认识,不然不可能加工到如此微薄的厚度。1977年,北京平谷县刘家河商墓出土了金耳坠(图1),通高3.4厘米,重6.8克。耳坠部呈扇形,往上由粗及细弯成半圆形,尾端收束成尖锥形。金臂钏(图2)周长约39厘米。金笄(图3)长27.7厘米,头宽2.9厘米,尾宽0.9厘米,重108.7克。器身截断面呈钝三角形,在其尾端有一长约0.4厘米的榫状结构,可能原镶嵌有其他装饰品。刘家河商墓出土的这些金器不仅器形完整,而且发饰、耳饰、臂饰齐备,构成一个品类繁多的系列,十分罕见。经测定,这些金器的含金量在85%以上,另杂有少量的银和微量铜。从工艺上看,金笄系用范铸法成型,金耳坠和金臂钏则是锤打而成,造型都比较简朴,并无纹饰和其他装饰。这也是迄今发现最早的成套金首饰。
  金沙遗址出土了一批商周之际的金器,以金箔和金片为主,有金杖、金面罩、金面具、金带、太阳神鸟金饰、盒形器、喇叭形器、四叉形器、圆形饰、蛙形饰、虎形饰、鱼形饰等。这些金器采用锤揲、剪切、刻划、模冲、镂空、打磨等多种技法加工,其厚度一般为0.2毫米至0.3毫米,最厚的约0.4毫米,含金量在83.3%至94.2%,其中一些工艺技术已达到较高水平,许多金器都是商代晚期至西周时期黄金工艺技术的代表之作。
  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王毅先生提出了一个观点:经过一系列的考古发现表明,金沙先民有独特的“黄金崇拜”。王毅表示,金沙遗址的金器具有浓厚的地域性特色。首先是数量多,形制丰富,达几十种;其次,这些金器基本都是器物上的附件;再次,金面具等人物形象的金器在中国相当罕见;最后,金器的造型和图案有强烈的象征意义,包含着丰富的古代历史信息。其中,金冠带上的图案反映的是古蜀人对祖先和鸟的崇拜,太阳神鸟金饰反映了古蜀人对太阳的崇拜。现择其精品介绍如下:
  鱼纹带(图4)长21.1~21.6厘米,宽2厘米,厚0.02厘米。两段大小几乎相同,重量相等。器呈下短上长的倒梯形,带面平整。正面纹饰由两条首向外、尾相对的鱼纹组成,鱼嘴前有似鸟喙的长吻,吻前端上翘且略后勾,鱼为棱形眼,尖桃形腮,背、腹部有鳍,鱼尾呈丫字形向两侧展开。
  四鸟绕日饰(图5)外径12.5厘米,内径5.29厘米、厚0.02厘米。整器呈圆形,器身极薄。镂空纹饰分内外两层,内层为一圆圈,周围等距分布12条旋转的齿状光芒;外层图案围绕在内层图案周围,由4只相同的鸟组成。鸟身体较小,翅膀短小,喙微下钩,短尾下垂,爪有三趾。鸟首足前后相接,朝同一方向逆时针飞行,与内层旋转方向相反。
  圆形饰(图6)直径1.1厘米,厚0.07厘米。穿孔在圆心,器表略弧,器内壁有细微磨痕。
  圆形饰(图7)直径1厘米。穿孔在器物边缘,器身平整。标本2001CQJC:16器外缘略向内卷。
  射鱼纹带(图8)直径19.6~19.9厘米,宽2.68~2.8厘米,厚0.02厘米。圆环形,直径上大下小,出土时断裂为长条形。纹饰錾刻在金带表面,由四组相同图案构成,每组图案分别有一鱼、一鸟、一箭和一圆圈(见图射鱼纹带线图)。
  环形饰(图9)残长15.9厘米,宽1.04厘米,厚0.2厘米。素面,环面宽窄不等,器身多有铜锈,环内外边缘有内卷痕迹。
  盒(图10)高3.13厘米,宽2.97厘米,长9.43厘米,厚0.3厘米。椭圆形,无盖,平底略外弧。近沿外有多处擦痕,器表曾作抛光处理,器壁不平整,有破损。
  面具(图11)高3.74厘米,宽4.92厘米,厚0.01~0.04厘米。圆脸,圆颐,下颌宽圆,耳朵外展,耳廓线清晰,耳垂上有孔,但未穿通。眉毛呈弧形向下弯曲,梭形双眼镂空,鼻梁高直,鼻翼与颧骨线相连,大嘴微张,镂空而成。器表作抛光处理,内壁则较为粗糙。
  蛙形饰(图12)长6.96厘米,宽6厘米,厚0.04厘米。器呈片状,头部呈尖桃形,并列一对圆眼。亚字形身,背部中间一脊线,前后四肢相对向内弯曲,尾端尖。脊两侧饰对称弦纹,由背脊处延至四肢,弦纹内饰一排连珠纹。
  鱼形饰(图13)长4.9厘米,宽1.1厘米。柳叶形,头部有一圆形小穿孔,身上錾刻有鱼刺纹和点纹。
  喇叭形器(图14)口径9.8厘米,顶径0.8厘米,厚0.04厘米,高2.74厘米。底面呈圆形,立面呈上小下大的喇叭形,顶上有一穿孔,周壁向下逐渐外侈。器较矮。小平顶,顶上有一个不规则形穿孔。器表不平整,内外壁均抛光,留有不规则的细密划痕。
  几字形器(图15)长49厘米,宽1厘米。器呈几字形,外缘不规整,有内卷痕迹。附有铜锈,抛光处理。
  ‌金条形饰(图16)残长14.7厘米,宽1.6厘米。素面。
  三角形器(图17)长25厘米,最宽7.2厘米,厚0.02厘米。器呈圆角三角形,器物中部有三角形孔,器一端有长方形柄。器外缘内卷,身中部有一裂缝。
  这批金器中射鱼纹带(图8)表面纹饰中鱼纹的局部照片(图18、19),可以清楚看到纹饰的加工痕迹。纹饰线条刻槽有翻边曲线不流畅、走倒、缺笔等等。(如图中的鱼鳞、腹部、背鳍、腹鳍、胡须、鱼眼和箭的端头等处。)根据上述纹饰线条刻槽的加工痕迹和特征,判断射鱼纹带表面纹饰应是刻划形成。四鸟绕日饰(图5)的纹饰为镂空,内层是12条齿状芒,外层是4只逆时针飞行的鸟。可以看到靠近镂空边缘所残留下的刻划线条(图5中齿状芒处)和飞鸟翅膀边缘处的褶皱(图20、21)。根据四鸟绕日饰镂空纹饰线条和边缘所残留的工艺痕迹和特征,应首先是在成形的金薄片表面刻划出整个图案,然后繁复刻划切割形成镂空。由于切割工具不十分锋利,实现纹饰图案的镂空要进行反复刻划,而且每次的刻划不可能与上次线条完全重合,以至留下多次刻划的痕迹,由于反复地用力刻划,造成镂空处边缘的褶皱和边缘线条的不流畅。
  用显微镜观察这些金器,大部分在加工成形后,表面未进行抛光处理。只有面具、喇叭形器、几字形器和盒做过表面抛光处理,而且只抛光了外表面。面具外表面残留抛光痕迹(图22),内表面粗糙,未作抛光(图23)。
  目前西周金饰主要是河南三门峡市虢国墓地出土的金带饰。其中圆形饰七枚;长方形饰一枚;兽面纹饰三枚,类似虎头形;另有一枚为镂空兽面纹三角形饰,大小共12枚,重433克,择其精品介绍如下:
  三角龙形金带饰(图24)高1.65厘米,重93.7克。三棱锥体状,外折边且有八个方形小穿孔。器表作两组单首双身龙形,顶端为浮雕式,头上有螺旋形双角,口旁一对獠牙,卷鼻,吐舌,双身,纹样间隙镂空。西周晚期。
  兽首形金带扣(图25)高2厘米,重39.1克。兽首,牛鼻,双角尖有短梯形豁口,下有獠牙。西周晚期。
  据有关专家研究虢国墓地出土的金带饰制作工艺,均为钣金浇铸成型,而且运用了镂空工艺。这些金饰件出土时位于棺内尸体腰部,估计应是腰带上的装饰件。(责编:蔚蔚)
其他文献
一直以来,课堂教学都分为了教与学两个部分,教的主体是教师,而学的主体则是学生,小学数学教学一直以来都是注重于课本内容知识,对学生进行灌输式的教育方式,虽然这样的确最容
马年的大年初一,是革命烈士赵尚志牺牲60周年的祭日。初一这天,沈阳市沈河区育鹏小学赵尚志英雄中队的队员,早早就从四面八方赶到学校。他们从家里带来饺子、生日蛋糕、红蜡
我9岁那年,爸爸妈妈告诉我,他们要分手了。我的妹妹玛格森7岁,弟弟帕特克才4岁。我们都感觉到父母之间发生了什么不愉快的事。起初,他们尽力不当着我们的面争吵,但他们之间
编辑同志: 我们的刚上初中的儿子正处于青春发育期,他的独立意向和成人感,使他总想摆脱我们的管束,可他还很幼稚,不成熟,容易发生各种问题。请问,我们该怎样对儿子进行引导
据《中国民族报》2011年1月11日“宗教周刊”记者周芳报道,甘肃省文物鉴定委员会邀请了国内外考古、纸张、阿拉伯文和伊斯兰古籍手抄本研究等领域的多名专家对该省东乡族自治县韩则岭拱北所珍藏的《古兰经》手抄本进行了综合性的研究鉴定,根据手抄本的书法字体、纸张、彩绘、传承信息等判定其成书年代约上限为公元9世纪,
一、前言2013年3月,中国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提出“简政放权”的政策,即下放政府的一部分监管权限,让经济回归市场机制运作,以提高行政机关管理效
2003年5月11日是母亲节,华盛顿大学的校园网上,贴出这么一张问卷———你从母亲那儿继承了什么?为了吸引人回答它,他们在打开问卷的地方做了一幅小小的动画:一位老太太注视着
骁龙800虽强,但它仅为手机所用。如今,一款足以媲美骁龙800的芯片终于降临平板领域,而昂达V975m就是首款搭载此颗芯片的产品。V975m在同类9.7英寸平板中堪称“轻量级”选手,8
香炉是一种用以烧香、熏衣、香被或供奉的器物。明清时期的福建德化窑生产有各式各样的香炉。这些香炉规格大小不一,形制多样,大者古朴厚重,可作为祭祀礼器和宗教法器;小者精巧典雅,可供案头赏玩。  当时的德化窑香炉有耳作竖方、象鼻、狮首、螭龙、绳索、如意诸形;足呈兽首、方戟、乳突、马蹄、磬式、玉环等状;器身或圆或方,胎体洁白细腻,厚薄因器而异,釉色以乳白为大宗,纯白,白中泛青或灰次之,也有部分色釉香炉。这
前段时间,中宣部、中央综治委、公安部和中华见义勇为基金会联合举办的“第九次全国见义勇为英雄和先进分子评选表彰活动”正式启动。全国各地推荐了61位“全国见义勇为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