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B病毒核酸测定在儿童EB病毒感染中的应用价值

来源 :中国妇幼保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Q03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Epstein-Barr病毒(EB病毒)核酸(DNA)测定在儿童EB病毒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临床纳入可疑EB病毒感染患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儿以及健康儿童3组。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EB病毒DNA扩增办法对3组儿童的EB病毒DNA及载量进行检测。结果可疑EB病毒感染患儿中,EB病毒DNA阳性率(病毒载量≥500拷贝/ml)为24.08%(124/515),IM患儿阳性率为74.67%(56/75),健康儿童阳性率为5.00%(1/20),3组EB病毒DNA阳性率比较差异均统计学意义(χ~2=79.027,P<0.05)。EB病毒DNA阳性载量最高为4.56×10~6拷贝/ml,最低为4.31×10~2拷贝/ml。阳性疾病主要诊断以支气管炎、肺炎以及病毒性脑炎多见,分别占21.77%、22.58%、16.94%;阳性疾病次要诊断以心肌损伤、合并支原体感染以及贫血多见,分别占50.81%、36.29%、33.06%。健康组儿童1、2、3、4周EB病毒DNA载量分别为(0.4±0.09)、(0.37±0.08)、(0.42±0.10)、(0.38±0.09)×10~3拷贝/ml;可疑EB病毒感染患儿1、2、3、4周EB病毒DNA载量分别为(4.2±1.3)、(5.3±1.2)、(4.1±1.4)、(3.9±1.2)×10~4拷贝/ml;IM患儿1、2、3、4周EB病毒DNA载量分别为(5.5±1.2)、(6.3±1.3)、(4.9±1.5)、(4.4±1.2)×10~4拷贝/ml。3组患儿各周EB病毒DNA载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73.06、104.30、129.55、158.62,均P<0.05)。结论 EB病毒DNA检测有助于诊断儿童EB病毒感染,并提示相关疾病。
其他文献
生态系统管理起源于传统的林业资源管理,是自20世纪初期以来,随着生态学的迅速发展、人们对环境破坏与资源利用认识的不断加深而逐渐形成的。森林生态系统管理是21世纪林业科
随机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在计算机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下,"大数据"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样也是当前数据不断发展的保障。本文首先对"大数据"进行了阐述,讲述了在"大数据"处理中相关的技术,如信息存储技术、信息采集技术及信息安全技术等。并对"大数据"环境下,计算机的处理技术的发展做了论述,从而更好的知道计算机新技术的发展。
目的了解藏族大学生性幻想、性梦的现状和性别特点,为制定有针对性的性心理健康教育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某民族高校大一到大三的255名藏族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