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比中外“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遗产”等景区门票价格发现:我国景区门票价格普遍高于国外同类景点……而在2009年12月,我国就已正式启动旅游法的起草工作。近日,国家旅游局关于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旅游业发展工作情况报告审议意见的报告提出,将加强旅游行业价格管理。
报告介绍,国家发改委将加强对《关于进一步规范游览参观门票价格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做好红色旅游景点门票价格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做好当前游览参观点门票价格的通知》、《关于做好法定节假日期间游览参观点门票和道路客运价格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的贯彻落实工作,同时采取措施,遏制部分景区门票涨价过高的趋势。
游不起
由于国家发改委规定,旅游景区门票价格的调整频次不低于3年,2012年恰逢“解禁年”,因此许多景区开始纷纷涨价……
4月27日,江苏省扬州市物价局发布公告,由于景区投入增加、游览面积扩大、品质提升、成本上涨等因素,瘦西湖景区门票基本票价由原来的60元/张重新核定为120元/张。
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五一”小长假全国超过20个知名景区门票均有涨价,涨幅从20%到100%不等。在通胀压力下,国内一些景区门票纷纷跨入“百元时代”,这让不少人感慨“游不起”。
有媒体对全国(不含港澳台)130家5A级景区门票价格(旺季)进行了统计。其中,近半景区门票已上百元,超过一成景区更在200元以上。在发达地区,一些级别较低的景区门票也突破了百元大关。也有部分景区明里不涨价,却通过剥离门票中的交通费或提高索道费变相涨价。
“必须反对不顾游客的消费能力和可接受的程度,完全以经济利益为目标,无限制提高门票价格的倾向。”中国旅游研究院区域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所副所长马晓龙说,“我国旅游景区门票存在价格混乱的情况,各景区门票定价机制不透明,广大游客对景区门票高价格不满。”
门票的标准
部分网友指出,张家界的门票是美国黄石公园门票的4倍,游览俄罗斯克里姆林宫门票折合人民币仅45元,参观法国卢浮宫也只需花费85元人民币,一些国家的部分景区还是免费游览,难道国内的景区维护成本真的是世界第一·
但马晓龙认为这有失偏颇。景区门票定价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景区需要考虑的因素不同,需要综合考虑各利益相关者的诉求,包括景区所在地政府、居民、投资商和游客。比较中外景区门票的高低,应当有一个比较客观、科学的参照系。比如,选择相似的景点类型、参照不同国家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
美国的梅萨维德印第安遗址,旺季15美元,淡季10美元,分别约合人民币94.5元、63元,相对于该国居民月均3000多美元的收入来说并不算高;韩国的华松古堡门票为1000韩元,约合人民币5.5元,约等于韩国街头3杯普通咖啡的价格;奥地利的美泉宫和皇家花园,根据选择游览项目,通票价格从14.9欧元至36欧元不等,约合人民币124元到299元,最高价格约占该国人均月收入的1.2%;而对于到2015年人均年收入预计才能达到6300元人民币的柬埔寨来说,吴哥窟约126元人民币的门票价格,显然就是天文数字了。相比之下,印度泰姬陵门票实行双重标准,对内20卢比(约合2.4元人民币),对外700卢比(约合84元人民币)。
“门票经济”
专家认为,除了景区运营维护成本等现实的考量,一路攀升的门票价格背后是旅游产品结构的不合理、景区的攀比心理和地方财政对门票收入的依赖这“三大推手”。
华东师范大学旅游系主任楼嘉军认为,目前旅游产品结构不合理,旅游景区发展产业比较单一,相应的旅游产业链还未完全形成,是景区产生“门票依赖”的重要原因。“门票收入占游客在景区的消费达80%到90%,多数景区事实上还停留在‘门票经济阶段’。”
“‘你涨我也涨’的攀比心理和地方财政对旅游门票收入的依赖也是景区频频涨价的重要原因。”楼嘉军认为,部分知名景区对旅游资源具有“独此一家”的垄断性,涨价底气十足,加上部分“以旅游立市”的地方政府,存在“外地人的钱不赚白不赚”的短视,为景区提价大开“方便之门”。
“在我国,相对来说旅游资源是稀缺的,高品质的旅游资源更是一种稀缺资源,因而适当调价是可以理解的。”上海财经大学旅游管理系主任何建民说,“对黄山等具有垄断性的国家旅游资源来说,必须引入监管机制,景区的收入与支出的透明化是非常重要的,这需要第三方的介入。”
“现在不少古镇都拦起来收费,这里面的发展思路就有问题。应该是鼓励游客游览古镇,在古镇品尝特色美食、购买旅游纪念品,通过这些消费来获取收入。”楼嘉军认为,除了要对一味涨价有所限制,地方政府也应改变发展思维,鼓励景区结构调整。
美国模式只可借鉴
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我国目前没有条件照搬美国模式。但美国景区门票价格管理有专门的立法,对门票的定价和收入的使用,对园区内的餐饮、购物等服务的特许经营,都有详细、严格的规定。
以国有自然风景和历史文化资源为基础的旅游景区,改革开放后各类社会资本不同程度地参与开发、经营,尽管其资源基础属于公共性质,但目前还没有条件完全由政府包揽,它的建设、经营和保护的投入不可避免地受市场因素的制约,旅游观光和休闲娱乐服务供给的运行不同程度地进入市场运作的轨道,这类景区总体上属于准公共产品,其门票价格应在政府指导的基础上,根据总体市场环境和社会可承受水平,按法定程序制定与调整。
鉴于目前物价上涨的严峻形势,国家作出了严格防止由结构性涨价发展为全面通货膨胀的重大决策,旅游业也不例外。旅游产业各链条中涨价问题最突出、影响面最广的就是景区门票上涨,如不制止可能导致旅游市场价格的总体上涨。国务院多次召开控制物价会议决定,景区门票价格列入“价格干预”的名单之列。
所有景区门票不准提价难以做到。但对于那些着实需要提价的景区,除了按法定程序规范有序进行外,其上涨幅度应控制在城乡居民年收入增长幅度与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涨幅之内。如果各地政府对其直辖景区减轻负担、少取多扶,许多景区就可以降低经营成本,门票上涨的压力就能大为缓解。这样做虽不能治本,但也可以治标。(摘编自:《半月谈》、《人民日报》、新华网、中国旅游新闻网)
报告介绍,国家发改委将加强对《关于进一步规范游览参观门票价格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做好红色旅游景点门票价格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做好当前游览参观点门票价格的通知》、《关于做好法定节假日期间游览参观点门票和道路客运价格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的贯彻落实工作,同时采取措施,遏制部分景区门票涨价过高的趋势。
游不起
由于国家发改委规定,旅游景区门票价格的调整频次不低于3年,2012年恰逢“解禁年”,因此许多景区开始纷纷涨价……
4月27日,江苏省扬州市物价局发布公告,由于景区投入增加、游览面积扩大、品质提升、成本上涨等因素,瘦西湖景区门票基本票价由原来的60元/张重新核定为120元/张。
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五一”小长假全国超过20个知名景区门票均有涨价,涨幅从20%到100%不等。在通胀压力下,国内一些景区门票纷纷跨入“百元时代”,这让不少人感慨“游不起”。
有媒体对全国(不含港澳台)130家5A级景区门票价格(旺季)进行了统计。其中,近半景区门票已上百元,超过一成景区更在200元以上。在发达地区,一些级别较低的景区门票也突破了百元大关。也有部分景区明里不涨价,却通过剥离门票中的交通费或提高索道费变相涨价。
“必须反对不顾游客的消费能力和可接受的程度,完全以经济利益为目标,无限制提高门票价格的倾向。”中国旅游研究院区域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所副所长马晓龙说,“我国旅游景区门票存在价格混乱的情况,各景区门票定价机制不透明,广大游客对景区门票高价格不满。”
门票的标准
部分网友指出,张家界的门票是美国黄石公园门票的4倍,游览俄罗斯克里姆林宫门票折合人民币仅45元,参观法国卢浮宫也只需花费85元人民币,一些国家的部分景区还是免费游览,难道国内的景区维护成本真的是世界第一·
但马晓龙认为这有失偏颇。景区门票定价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景区需要考虑的因素不同,需要综合考虑各利益相关者的诉求,包括景区所在地政府、居民、投资商和游客。比较中外景区门票的高低,应当有一个比较客观、科学的参照系。比如,选择相似的景点类型、参照不同国家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
美国的梅萨维德印第安遗址,旺季15美元,淡季10美元,分别约合人民币94.5元、63元,相对于该国居民月均3000多美元的收入来说并不算高;韩国的华松古堡门票为1000韩元,约合人民币5.5元,约等于韩国街头3杯普通咖啡的价格;奥地利的美泉宫和皇家花园,根据选择游览项目,通票价格从14.9欧元至36欧元不等,约合人民币124元到299元,最高价格约占该国人均月收入的1.2%;而对于到2015年人均年收入预计才能达到6300元人民币的柬埔寨来说,吴哥窟约126元人民币的门票价格,显然就是天文数字了。相比之下,印度泰姬陵门票实行双重标准,对内20卢比(约合2.4元人民币),对外700卢比(约合84元人民币)。
“门票经济”
专家认为,除了景区运营维护成本等现实的考量,一路攀升的门票价格背后是旅游产品结构的不合理、景区的攀比心理和地方财政对门票收入的依赖这“三大推手”。
华东师范大学旅游系主任楼嘉军认为,目前旅游产品结构不合理,旅游景区发展产业比较单一,相应的旅游产业链还未完全形成,是景区产生“门票依赖”的重要原因。“门票收入占游客在景区的消费达80%到90%,多数景区事实上还停留在‘门票经济阶段’。”
“‘你涨我也涨’的攀比心理和地方财政对旅游门票收入的依赖也是景区频频涨价的重要原因。”楼嘉军认为,部分知名景区对旅游资源具有“独此一家”的垄断性,涨价底气十足,加上部分“以旅游立市”的地方政府,存在“外地人的钱不赚白不赚”的短视,为景区提价大开“方便之门”。
“在我国,相对来说旅游资源是稀缺的,高品质的旅游资源更是一种稀缺资源,因而适当调价是可以理解的。”上海财经大学旅游管理系主任何建民说,“对黄山等具有垄断性的国家旅游资源来说,必须引入监管机制,景区的收入与支出的透明化是非常重要的,这需要第三方的介入。”
“现在不少古镇都拦起来收费,这里面的发展思路就有问题。应该是鼓励游客游览古镇,在古镇品尝特色美食、购买旅游纪念品,通过这些消费来获取收入。”楼嘉军认为,除了要对一味涨价有所限制,地方政府也应改变发展思维,鼓励景区结构调整。
美国模式只可借鉴
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我国目前没有条件照搬美国模式。但美国景区门票价格管理有专门的立法,对门票的定价和收入的使用,对园区内的餐饮、购物等服务的特许经营,都有详细、严格的规定。
以国有自然风景和历史文化资源为基础的旅游景区,改革开放后各类社会资本不同程度地参与开发、经营,尽管其资源基础属于公共性质,但目前还没有条件完全由政府包揽,它的建设、经营和保护的投入不可避免地受市场因素的制约,旅游观光和休闲娱乐服务供给的运行不同程度地进入市场运作的轨道,这类景区总体上属于准公共产品,其门票价格应在政府指导的基础上,根据总体市场环境和社会可承受水平,按法定程序制定与调整。
鉴于目前物价上涨的严峻形势,国家作出了严格防止由结构性涨价发展为全面通货膨胀的重大决策,旅游业也不例外。旅游产业各链条中涨价问题最突出、影响面最广的就是景区门票上涨,如不制止可能导致旅游市场价格的总体上涨。国务院多次召开控制物价会议决定,景区门票价格列入“价格干预”的名单之列。
所有景区门票不准提价难以做到。但对于那些着实需要提价的景区,除了按法定程序规范有序进行外,其上涨幅度应控制在城乡居民年收入增长幅度与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涨幅之内。如果各地政府对其直辖景区减轻负担、少取多扶,许多景区就可以降低经营成本,门票上涨的压力就能大为缓解。这样做虽不能治本,但也可以治标。(摘编自:《半月谈》、《人民日报》、新华网、中国旅游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