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唐代与西方浪漫主义自然诗差异对比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yi02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其他文献
摘 要:刘勰《文心雕龙·物色》是对心物关系的探讨,也是对人与自然审美关系的进一步阐述,包含着丰富的生态美学意义。在魏晋时期,文人对自然态度的转变及自然作为审美客体地位的上升,推进着人与自然健康良好的和谐互动,刘勰在这部文学理论著作中也体现了他一以贯之的自然观。我们将古人已经觉醒却未定名的生态理论萌芽诱发,以今日的生态美学的眼光来对古人的感知进行再认识。本文按照《物色》篇的行文思路,探究刘勰对于心物
本文主要以《道德经》的众多译本为例,按翻译方向进行分类,观察翻译主体,得出只要对原语言,理解准确透彻,正向翻译和逆向翻译均有机会翻出成功的作品,关键就在于对原文的理解
永远不变的就是变.当今世界,没有什么不在变,只有积极适应变化,才能求得生存和胜利.这是李大开一直信奉的生存法则永远不变的就是变.当今世界,没有什么不在变,只有积极适应变
在中国传统思想中,“情欲”一直都被置于“理志”的对立面看待,即所谓“重理而轻情”.然而在晚明世俗生活的潮流和心学的双重影响下,个性化的情欲的地位被不断抬高.表现在李
马车的历史极为悠远,它几乎与人类的文明史一样漫长。约在公元前2000年,黑海附近大草原的几个部落带着马来到底格里斯-幼发拉底河流域,开始用马来拉有轮子的车,而中国最早的
考虑到多年来在市场井喷的时候自主品牌也并没能在份额上有大的突破,如果把合资自主政策最近忽然加力的状况放在这个大背景下,似乎就容易理解多了看上去我们原来的市场换技术
摘 要:孔子和亚里士多德分别在德行伦理的研究中提出了中庸(中道)原则。两者在内容和方法上都比较接近,但仍有些微的区别。孔子的“中庸之道”体现出对个体行为的德行之和谐追求,主张一种在世而超越尘世的一种“时中”之中庸之道;亚里士多德“中道观”以个人幸福为出发点,主张一种代表和实现德性、善的完满性的“空中”中道观。“中庸”(“中道”)思想经历历史大潮的冲刷和洗礼,至今对个人思想和行为、社会和谐仍有着广泛
曹雪芹在《红楼梦》一书中运用了大量表示颜色的词汇描绘出了五彩斑斓的红楼世界,红、黄、白、黑、绿等颜色在文中均出现多达几百处.而颜色词的种类也比较丰富,如基本颜色词
摘 要:想象对于艺术创造来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刘勰在《文心雕龙》对想象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论述,《文心雕龙·神思》作为其创作论之首,深入地论述了想象的审美心理时空超越性、对心物的整合性及情感性等特征。  关键词:神思;想象;超越性;情感性  作者简介:徐晓婷(1982-),女,研究生,讲师,主要从事插花艺术教学与研究工作;刘仙(1981-),女,通讯作者,研究生,讲师,主要从事园林工程的教学与研究
摘 要:在北宋的熙宁及元丰年间,洛阳诗坛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尤其是其中的代表诗人司马光,其创作的诗歌对当时的政治环境以及社会生活、文化传播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司马光这一时期的作品中许多独特的艺术特性展现了诗歌与众不同的文学价值。本文内容从司马光洛阳时期诗歌的创作背景出发,主要将司马光洛阳时期诗歌的艺术特色分为意在言外,平淡有意境,独到的史料典故,语言清新质朴四个部分进行阐述。  关键词:北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