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氧化剂对急性肺损伤大鼠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影响

来源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hongming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急性肺损伤(ALI)时血中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肺组织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A(SP-A)的变化及抗氧化剂的影响效应.方法 健康、成熟Wistar大鼠60只随机均分为2组,模型组和治疗组,2组均以大肠杆菌腹腔注射建立ALI动物模型.治疗组在注射大肠杆菌30 min后,经大鼠尾静脉注射还原型谷胱甘肽.分别于注射大肠杆菌后3、6、12 h测定血中NE及肺组织SP-A的变化.结果 模型组注射大肠杆菌后3 h出现ALI症状,6 h更为明显,12 h口吐粉红色分泌物.肺组织大体病理检查可见双肺有明显水肿及出血点.治疗组3h无明显变化,6h呼吸稍促,12h肺组织仅轻度水肿.治疗组3、6、12 h测得血中NE水平低于模型组,在6、12 h差异有显著性(P<0.05);3、6、12 h测得肺组织SP-A阳性表达细胞数均高于模型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ALI时肺表面活性物质功能失常是继发性变化,其中原因之一就是SP-A被降解,应用抗氧化剂--还原型谷胱甘肽后可有效抑制NE分解细胞外基层弹性蛋白、破坏表面活性蛋白的作用,对ALI具有保护效应。

其他文献
2011年我国发布了最新的“新生儿复苏指南”,不再习惯性称为“新生儿窒息复苏指南”,这种形式上的同国际接轨却蕴含着深刻的本质意义,将带来新生儿复苏的新思维、新行为,应从3个方面加以认识.一是当前国际上“新生儿窒息”的诊断十分严格,表明窒息是复苏后事件而非复苏前事件,复苏失败才有窒息,故不宜称窒息复苏;二是新生儿复苏流程图上显示从一出生到复苏完毕从来都不提窒息与否;三是如长期受“窒息复苏”错误概念桎
儿童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AIHA)是溶血性贫血的一种.由于某种原因,体内产生了自身抗体,这种抗体与红细胞表面抗原结合或游离于血清,使红细胞破坏增加.70%~80%的病例溶血急性发作,甚至出现危象,是儿科血液的一种急重症,治疗棘手.能否做到快速终止AIHA的发作,安全有效的输血是抢救成败的关键.1病历简介患儿,女,11岁6个月,急性起病.主
期刊
例1,患儿,男,8岁,因“渐进性面颈部水肿18d,伴呼吸困难1d”入院.患儿18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面部水肿,伴干咳,无发热、尿少、血尿及心悸气短,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静脉滴注青霉素、病毒唑等4d咳嗽、水肿无减轻,水肿蔓延至颈部,遂口服强的松2d仍无效,在外院就诊考虑“亚急性甲状腺炎”,查促甲状腺素5.3 μIU/ml,FT3 7.1 pmol/L,血尿便常规、红细胞沉降率及生化全项均正常,X线胸片
期刊
近年来,儿科危重症的临床诊治方法与技术取得不断进展,为提高危重儿童的诊断、抢救治疗水平,分享最新学术进展,加强儿科ICU专业医师间的学术交流,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将于2012年5月10日至13日举办北大儿科危重症论坛,为期4天。
期刊
目的 探讨小儿体外循环心脏术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 monia,VAP)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10年6月连续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ny bypass,CPB)心脏术后机械通气时间超过48 h的116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发生VAP与否进行分组,并进行术后VAP的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患儿,女,9岁,以"发热、头痛、呕吐2 d,伴皮肤瘀斑13 h、意识障碍5 h"为主诉入院.人院前2 d无明显原因出现发热,未测体温;同时头痛、呕吐,每天呕吐5次左右,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不含血性物质,呈非喷射状呕吐,未就医治疗.13 h前全身皮肤出现出血点及瘀斑,仍未就医治疗.5 h前出现意识模糊,到外院就医,当时查体:体温38.9℃,血压0,神志不清,四肢冰凉,脑膜刺激征(+).曾给予抗感染、生
期刊
患儿,男,15个月,以"咳嗽1周,空气入血1 d伴抽搐1次"为主诉入我院PICU.患儿因输液时管道中回血,家属为将血液压回体内,用注射器从静脉输液管路中推入空气约5 ml,之后患儿出现意识不清,右侧肢体抽动,伴口唇发绀,经按压人中约20 min后症状消失,之后患儿出现颜面及眼睑水肿,12 h后转入我院。
期刊
儿科高级生命支持(pediatric advanced life support,PALS)培训课程发展至今已20余年,通过培训医护人员掌握系统、规范地评估和正确干预危重症和创伤儿童的方法,对儿科医护人员临床救治危重症儿童起到积极指导作用.本文阐述开展PALS培训的目的、意义和培训内容,并介绍PALS在中国的培训现状和推广意义。
危重症患儿的抢救治疗中,常发现患儿全身严重水肿,但同时伴有有效循环血量不足.常规补液治疗只能使血压短时间上升,但很快又出现有效循环血量不足,且全身严重水肿进行性加重,这种现象是由于发生了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apillary leak syndrome,CLS).CLS是指由于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管通透性增加,引起的大量血浆小分子蛋白渗漏到组织间隙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CLS给临床治疗带来极大
期刊
患儿,男,8岁.因“持续发热半个月”入院.入院后拟诊伤寒,心电图检查及肝、肾功能均正常.患儿无过敏史.入院后,准备行骨髓穿刺术,术前查体:T 37.6℃,R 25次/min,P 89次/min,BP 90/60 mm Hg(1 mm Hg =0.133 kPa),神志清楚,精神稍差,心肺查体未见异常,肝脾肋下未触及,未见病理征.骨髓穿刺术时,患儿仰卧位,取髂前上棘为穿刺点,术者常规消毒局部皮肤,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