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什么“宅”

来源 :新知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ai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豆瓣上看到一条关于《新知客》的评论,大意是说,哇塞,这本讲科技的杂志够“宅”的,诸如此类。
  真是没想到。
  就算《生活大爆炸》的火爆已经让Sheldon一夜红遍中关村和张江高科,就算“搞科学的”渐渐取代了“二次元禁断综合症”患者(ACG动漫游戏痴迷者)成为“宅男”的代言人,至少我们每天辛苦地在大街小巷、各大研究院逮采访对象的记者们,肯定是打死也不承认这个“宅”字的。
  不过仔细一想,这个“宅”字后面其实有玄机。
  以前的知识获取和传播的方式,是“走出去,周游列国,增加见闻”,最近又红过的孔子先生也曾是这种知识传播方式的身体力行者,虽然有点被逼的成分;而现在的新知获取方式,基本上就如上世纪最有名的宅男卡夫卡曾经曰过的那样:“待在原地不要动,大千世界会主动向你走来”。
  这样说,其实是要赞美一下互联网的强大。想象一下,如果当年的孔子先生要过“宅”生活,他老人家要依赖的教研信息,恐怕得让手下那俩跑腿的小子,用平均每byte/24hr的速度从邻国慢悠悠地捎过来。遍地开花的“宅”文化,说白了,就是被信息科学所改变的一种最普遍的生活形态而已。
  作为一本提倡“科学生活”的生活类杂志,关注被科技改变的生活形态正是我们的义务。所以,这一期的封面故事和报道中,我们恰好又准备了两个很“宅”的话题:虚拟现实和网络搜索引擎的生存之道。这两个话题,一个关乎互联网的终极形态,一个涉及技术引擎在现实生活中的困境。它们指向的,恰恰是被互联网深刻影响的“宅”一代。
  现在,一个人可以在开心网上进行交际,看播客视频,用谷歌搜索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未来学家雷•库兹韦尔相信,虚拟世界将替代真实的社会。也就是说,在未来,世界可能是“宅”的。不用出门,一切社交活动都由你的Avatar完成。
  不过,宅不意味着脱离现实。即使是超级大宅片《阿凡达》里面,身体不动的宅男杰克•萨利最后也将自己的Avatar投入反抗拆迁的现实。所以,我们这期杂志里也安排了另外值得关注的现实话题:融雪剂滥用和服装毒素的环保问题。
其他文献
天生红绿色盲的人还能看到五光十色的世界吗?2009年9月,华盛顿大学的科学家在《自然》杂志上报道了基因治疗成功治愈猴子色盲的结果。这个长达19年的研究,结果让人不由惊叹:原来感官系统在成年后仍然能够重建。    墙壁上许许多多比硬币还小的光点亮了起来,其中有一圈与其他灰白的光点不一样。道尔顿飞快地触碰这一圈光点,哈,一股葡萄汁从下面的水槽里涌了出来,它的色彩和那些“不一样的光点”相同:红色!  红
期刊
咏春拳是中国的南拳之一,因曾跟随叶问系统学习咏春拳的李小龙的影响力,它已成为现代最流行的中国武术。4月底电影《叶问2》即将上映,我们采访了该片的咏春拳顾问欧阳剑文,与其切磋了一下咏春拳术与运动科学。    记者手记:  对于《新知客》提出的问题,电影《叶问2》的工作人员吓了一跳。他们的咏春拳顾问欧阳剑文老师连连称赞这些问题“非常有深度,亦可见这些问题来自不同的咏春资讯群”。全民健身和娱乐是一对孪生
期刊
安慰剂安慰了谁  安慰剂是如何安慰人的?此前有一种假说认为,安慰剂产生的效应至少有部分是因为从脑部下降至脊髓的疼痛抑制系统受到了激活。目前,德国的一项研究为此假说提供了直接证据。  汉堡大学的法尔科艾珀特(Falk Eippert)等人发现,“相信疼痛治疗会起到作用”的信念会有效降低疼痛信号在脊髓中一个名为背角(dorsal horn)的区域内的传递。10月16日的《科学》杂志报道了这一研究结果。
期刊
Uratelornis chimaera  门:脊索动物门 脊椎动物亚门纲:鸟纲目:佛法僧目科:佛法僧科 地佛法僧亚科列入IUCN红皮书   保护现状:易危    只有在马达加斯加民主共和国西南部的小沙漠地区,才能见到长尾地佛法僧。30到60公里宽、200公里长的一块狭小区域,是全世界最后9,50032,700只(2009年IUCN估计数量)长尾地佛法僧的唯一家园。地佛法僧亚科(地宝鸟亚科)5种鸟
期刊
英国威尔士一家建筑公司Affresol用18吨重的废塑料,在位于斯旺西西部工业园的工厂后院建起了一座三居室小房。样子不算好看,但这的确是个处理塑料垃圾的办法。    塑料垃圾房的创始人是兰麦克弗森(Ian McPherson),他和Affresol的建筑看上去并不十分结实,参观过的人担心,这些改造后的废塑料能抵御经常光顾英国的季风吗?或者它们会不会突然在一个很热的日子融化掉?    赌注压在新材料
期刊
秦始皇的陵墓被打开,未来的分子生物学能否为他找到生父?    “观众朋友们你们好,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现在是2022年2月29日下午2时22分,镜头前面的这块石墙就是秦始皇陵地宫的大门。我和身边的考古工作人员一样,穿戴好了防护服和氧气面罩。打开秦始皇陵已经进入倒计时!10,9,8,7天哪!从头上掉下来的是什么”  这已经是两个月之前的事了。作为一个分子生物学的博士生,我当时也在电视上看过这段现场直
期刊
“索菲娅”安置在飞行平流层中的波音747飞机上,它是一台2.5米口径的红外线望远镜,将向人们揭示行星形成的宇宙奥秘。    空间天文学并不总是需要火箭与航天飞机。有时候一架普通飞机也能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  “索菲娅”(SOFIA),全名“平流层红外天文台”,是一个架设在波音747SP宽体飞机上的天文台。望远镜的口径2.5米,重20吨,飞行在距地面大约1.2万米高的平流层。如果能在今年或者明年正式
期刊
乘坐邮轮沿着挪威峡湾一路北上,直到亚欧大陆的最北端,终于看到了极光:在北极的寒夜里,犹如天空落下的帘幕。    考察者:高杰,资深旅行家,足迹遍及100个国家,曾多次前往南极和北极等地,提倡低碳旅行。现任上海中旅侨务出入境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  更多内容请关注:blog.eastday.com/gaojie0317  2月1日,我将要飞往挪威北极圈内的博德(Bodo),和海达路德(Hurtigru
期刊
北京天文馆馆长朱进,多年与小行星打交道,现在则致力于以天文爱好者的心态做天文科普。    2006年8月24日,布拉格,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上,朱进正等着唱票结果。这一轮投票将决定冥王星是否还属于太阳系的九大行星。  最后结果和他所投的票一样—冥王星被除名。  从会场回到北京,朱进忙活开了。他是北京天文馆的馆长,馆内的所有文字介绍要修改,影视资料要更换,最后,面对主展馆里太阳系行星展区的冥王
期刊
“三人行,必有一牙敏感”,这话在统计学上站得住脚。据此开发的“抗敏牙膏”,原理摆在那儿,但广告宣传却走了样,并有“扩大化”之嫌。    如今,牙膏更像是药。比如最近高露洁一款“专效抗敏”牙膏的电视广告,龇牙咧嘴的画面过后,牙医酷酷地说:“一涂抹,一分钟按摩,一举舒缓牙敏感!”  一管110克,售价30元,“专效抗敏”牙膏在超市的同类产品中格外显眼。不止高露洁,自称抗敏一族的品牌还有舒适达、冷酸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