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形赋彩 饮和食德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59683318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烧于晚清同光时期瓷都景德镇的浅绛彩瓷器,因其独特魅力自新世纪以来越来越受到藏界的青睐。浅绛彩瓷不仅拥有传统文人书画的笔情墨趣,更有胜过纸绢的质感色彩,而形态各异的优雅造型也给我们带来不同的视觉审美体验。除前朝器型以外,瓷板、帽筒、琮瓶等等新兴器型更加有利于浅绛画面的立体展示。于是,这些承载古人艺术生活化理想的日用器物,在百年之后成为我们欣赏、把玩的古董珍玩。浅绛彩温锅便是其中一类。
  笔者先后收藏过约20件浅绛彩温锅,目前尚存数件。今不揣粗鄙,与同好叙说一些浅绛彩温锅收藏的心得。
  温锅,又称暖锅,是从早期粥罐逐渐演变而成的瓷器造型。景德镇窑的粥罐瓷器兴于明末而盛于康熙,早期粥罐以青花为主,清中期而后则以粉彩为多。粥罐的造型为下罐上盖,而嘉道以后出现的温锅则是在罐和盖之间又出现了一个隔层。不要小看这一个隔层,它不仅使得粥罐作为容器的使用功能发生了变化,其文化属性也产生了变化。因为粥罐的容器功能较为单一,乃日常就餐用具;而温锅则具有保温功能,明显为非正式就餐场合所使用,应为文房用具。这充分体现了随着时代前进所带来的社会高阶层生活品味的提升。
  从已见的早期温锅来看,清光绪以前器型多为立式,以圆形立式为主,少数为四方立式。装饰上以粉彩为主,画工细腻,造型端整(图1);光绪朝以后的浅绛彩温锅则逐渐由立式而变为圆钵式(图2)。这种一器三件的组合,在古代瓷器中算得上较为复杂了。也许正是因为其造型的特殊性,才给古代浅绛彩画师们以更多的创作空间。一件温锅不仅仅是罐身四周的绘画,它的锅盖算得上平面展开的画面,相当于一面瓷板画,更有在隔层内作画的,再加上底部的书款,可以说是全方位的创作,这完美体现了浅绛彩随形赋彩的独特魅力。
  笔者最早见到浅绛彩温锅的实物,是在恩师杨士林先生之双钵精舍。杨先生的收藏涉猎广泛,远在上世纪90年代,便凭着深厚的书画素养而收藏了一些浅绛彩瓷器。当时他曾对笔者说过,浅绛彩瓷乃徽州文人与景德镇瓷匠之偶然合作,与景德镇历代瓷器迥异,颇可留意,不得以其去今未古而轻之也。先生还断言,浅绛彩瓷必将在不久的将来体现出其应有的价值。也正是因为有如杨士林先生这样一些具有综合学养和审美意识的学者型藏家的介入,才加速了我们认知浅绛彩瓷器的进程。后来先生移居京城,笔者有幸得到先生旧藏的一些浅绛彩,其中就有汤音和(图3)、俞子明(图4)、罗谷(图5)的三件温锅,尽管多为缺件,仍然非常喜爱,它们成为笔者当时学习研究浅绛彩瓷的重要素材。
  不久前,笔者在雅昌艺术论坛近代民国版上发出了一个回顾自己浅绛彩温锅收藏的帖子,没想到网友反应热烈,至今浏览量近万次。大家一边欣赏藏品,一边回想当年逛地摊、跑市场的情景。当时温锅根本不被大家重视,画意很好的早期浅绛彩缺盖温锅,仅几百甚至几十元。记得在淘宝网,笔者仅用200元便买下一件樵亭的人物温锅(图6)。于是,大家不禁慨叹那个遍地是宝的时代再也回不来了!
  还记得十年前的一天,在合肥城隍庙古玩城早市,一个皖南地皮客背来一件没盖子的子明款花鸟鼓形温锅(图7),画面上方绘芙蓉摇曳,下绘一对鸳鸯戏水,设色艳而不俗,花鸟生动传神,令人一见难忘。虽众多藏友问价,但摊主抱定500元不松口。当时一个类似温锅价格仅200元左右,所以一直没人下手。转眼午时,市场要散了,笔者思考再三,终于还是买了下来。这件温锅不仅器型特殊,且从绘画、彩料看都是同光之间的早期浅绛彩作品。藏友王兄见之,其爱惜之情似胜于我,遂割爱。
  后来每每念及此物,尤不能释怀。很巧的是在2010年春天,笔者在歙县老友佩兰耕研斋主人凌兄处,竟然收获到另外一件俞子明光绪二年鼓式温锅(图8)。它通体绘桃花春燕,用笔古厚,题款写明为光绪二年作品。立刻联想起多年前的那件,从器型、画面以及题款信息来判断,两件应为一套,于是毫不犹豫地买下。旋至徽府人柯兄处,又得到一件程南山山水温锅(图9)。这件绘画风格与程门非常接近,尤其是米家云山和人物设色的手法,与程门如出一辙,可见二者的师承渊源。笔者曾收藏程南山作品多件,其中有一件同治十三年立式无盖温锅,后让与藏友(图10)。回蚌后,北京藏友浅绛人家张兄专收程南山作品,遂转于他。俞子明温锅得之不易,虽多人问价,始终没有舍得让出。2011年,此件藏品入选“安徽省民间古陶瓷藏品汇珍展”,陈列于安徽省博物馆,得到了众多古陶瓷爱好者的关注和喜爱,也让大家对浅绛彩瓷器尤其是温锅有了更多了解。
  旧时一直被当作餐具而为藏家轻视的温锅,今天已渐次成为藏家追捧的新宠,甚至出现了如浙江藏家浅绛卧龙董兄这样的浅绛彩温锅专题藏家。目前画意较好的全品浅绛彩温锅,已经是上万元以上的行情了,而无盖的锅底如果是早期画意精美者也需要数千元才能买到。可尽管如此,藏友们对上品温锅的追求仍然乐此不疲,这对像笔者这样的工薪收藏者来说,能收藏到一件心仪的浅绛彩温锅已变得越来越困难,只得退而选择一些早期画意较好的无盖温锅(图11、12)。既然选择了读图审美,又何必苛求完好的器型呢?
  从上海知名藏瓷家高阿申先生的《说罐论缸》,到山东藏家亮虎先生的粥罐研究专著《中国粥罐》的出版,再到温锅收藏队伍中出现如浅绛卧龙兄这样具有较高综合素养的新型藏家,通过浅绛彩温锅收藏专题这个很小的侧面,却已折射出当代收藏文化价值取向的巨大变化。当下的古瓷收藏正在从传统观念向现代观念转变,从传统藏家对瓷器胎质、形制以及纹饰等工艺性标准向当代注重人文精神内涵和个性审美体验的艺术性标准转变,笔者认为这是当代民间收藏真正觉醒和成熟的标志。浅绛卧龙兄慧眼独具,近年来其浅绛彩温锅收藏已渐成系列,蔚为壮观,其中尤以程门、程南山、程焕文等人的作品堪称精品。我们曾经多次交流过关于温锅收藏的看法,笔者也曾转让几件旧藏于先生。笔者虽能力有限,但是盼他将这一专题做大做强,做专做深。
  正如晚清浅绛彩瓷短暂而绚丽的历程一样,浅绛彩温锅这一器型从同治后期创烧,光绪十年前后进入鼎盛期,至光绪后期逐渐衰微,到民国而绝迹,其后遂复只见粥罐而不见温锅了。这一有趣的现象似乎很少有人关注,而笔者则将之视为中国文化贵族精神之失落与文人优雅生活之消亡的一个例证。文人是高雅的,艺术是奢侈的,这份高雅和奢侈不是仅靠金钱和权力就可以达到的,更多的则是要靠那份传统文化的自信和自在,是游心万物而不为物累的人文精神。而浅绛彩瓷的赏玩让我们今天庶几得之,此物之幸也!我辈之幸也!亦民族文化之幸也!(责编:雨岚)
其他文献
2012年4月7日,由人民美术出版社、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术委员会、铁岭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指点山河—杨一墨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由《艺术沙龙》杂志策划并承办。  此次展出的100余件精品力作,题材涉及花鸟、人物、山水。既有纯毛笔画作品,也有指画作品,体现了画家对指墨与毛笔这两种艺术表现形式高度的驾驭能力。  作品指墨《富春山居图卷》是杨一墨于2010年完成的,该画作是以指墨临黄公
期刊
由深圳博物馆、深圳市文物管理办公室、深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主办的“中国古代黑釉瓷器暨吉州窑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2年2月25日至2月26日在深圳成功召开。会议期间,共有82位分别来自中国、日本、韩国、美国、中国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代表及收藏家参加了学术讨论。  黑釉瓷是我国古代瓷器中的大宗产品,其生产历史悠久,产地分布广泛,烧造品类丰富,制作工艺独特,与古代社会生活关系十分密
期刊
2012年3月30日,国内首家章牌主题艺术馆—铜道艺术馆在北京隆重开业,一个全新线上、线下整合,展示、营销协调统一的航母级章牌营销平台正式浮出水面。自此,在我国一直处于零散运作的铜章收藏市场,开始进入品牌化、平台化时代,一个全新的且极具潜力的艺术收藏产业强势崛起。与此同时,我国首位获得国际硬币设计大奖的钱币设计师—徐云飞先生的《马非马》铜章作品展也在铜道艺术馆内拉开帷幕。近百位行业内资深专家、艺术
期刊
中国有“十年一大庆”的习俗。在中共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做出的关于大力发展文化建设的重大决定的喜悦声中,我们迎来了《收藏界》杂志创刊十周年,当庆!当贺!  我爱《收藏界》。虽然《收藏界》创刊于2002年元月,在同类刊物中起步较晚,而我真正接触它时更晚,但由于全社采编人员的辛勤努力,重视和善待作者来稿及广纳读者的意见和建议,不仅把《收藏界》从困境中坚持办下来,而且是一年一个新台阶,越办越好,做到了“后来
期刊
中华墨侠李斌权,书坛奇才世所羡。 一管毛锥似干剑,几曲浩歌共翩翩。  题壁古风今犹在,风神洒落如醉仙。 俯仰古今有千变,吞吐江河化万端。  大江南北身手现,观者如山兴味酣。 金色大厅客座满,妙境奇艺惊邻邦。  旋律舞姿犹可赞,高情幽趣更无前。 神态自若步履健,形似蛟龙斗天王。  有时一笔写数行,有时一字若岳磐。 一曲将终款已落,四座惊叹赏云烟。  李玉刚,沙宝亮,珠联璧合阵容强。 豪华盛宴无过此,
期刊
孙文忠是陕西一位还年轻的画家,多少年里,在跋涉的路上风尘仆仆,他或许可以作为一个示范,能给我们许多启示。  古人说过:读奇书,游名川,见大人,以养浩然之气。所谓读奇书,就是学习,建立自己的人生观和艺术观;所谓游名川,就是在亲近自然的过程中一定要有生命体验;所谓见大人,就是改变思维,开阔胸襟。孙文忠毕业于美院,又在学院从事教学工作,能静心地对待“永恒和没有永恒的局面”,不事张扬,没有江湖习气。孙文忠
期刊
倪萍在荧屏的知名度家喻户晓,但是知道她画画的人并不多,即便知道的人也多认为是“玩票”而已。京剧、国画这些国粹都是高度程式化了的文化符号,京剧的“玩票”指的是对京剧程式的模仿,当然层次不高。可是说到倪萍,知其人、观其画,才觉得她画画远不是“玩票”那么简单。  几乎每个人的童年,都有一个绮丽绘画梦,那是人类最初拥抱多彩世界的愿望表达,倪萍也是如此。她从小喜欢画画,从她的叙述中,我们想象得出那个用树枝在
期刊
第一次看到倪萍的画,觉得心一下子就被融化了。画面那么简单,那么写意,但是又有浓浓的意趣。你看,那一群小鸡列队跟在母鸡的后面,可单单在队伍的末尾,有一只小鸡掉头而去,这只顽皮的小鸡让人忍俊不禁,充满遐想……这幅画上作者自题道:“如果有下辈子,我愿意生一群孩子。”呵呵,倪萍,你真的羡慕生一大群孩子的妈妈吗?像这只骄傲的老母鸡一样,你受得了那个走在最后掉头而去的小淘气吗?或是你自己就是一个小淘气呢?  
期刊
一笔淡赭,一抹浅绿,一点矾红;一带远山,一汪近水,一片疏林;一叶扁舟,一蓑烟雨,一缕轻云……  一幅幅清新淡雅的浅绛瓷画作品,突然诞生在人才辈出的“同光中兴”这一封建末世的特殊时期,又迅速消失在民国初立的乱世狼烟之中。走过沧桑百年,这些散发着浓浓书卷气息,凝聚着悠悠文人情怀的瓷画作品,被一屏一尊、一壶一盏地承载着,依然优雅地伫立在现代人的书房案几之上。像一曲曲静美的古旋律,奏响着穿越时空的人生主题
期刊
安徽省博物馆馆藏各类文物多达23万余件,其中最具特色的品类是明、清时期的书画作品,大多为我国著名收藏家的旧藏,流传有序,保存完好,多为精品。例如清末翰林许承尧收藏的古字画多为一级文物,有的成为海内孤品。  许承尧,生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安徽歙县人。读书众多,知识渊博,21岁中举,1904年30岁时考中清政府最后一次会试进士。1907年进入翰林院,宣统三年(1910年)升为五品京官。当19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