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数学教学中概念教学的有效途径

来源 :教育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hgbmnmap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概念教学教师应以独具匠心的案例设计,师生恰当的互动交流,借之以学生探索、辨析、感悟以及批判性思维活动,让学生对数学概念理解、掌握和应用。
  关键词:数学概念;数学学习;辨析;应用
  数学概念是数学体系的核心环节,新课程下数学教学,更要摒弃对概念理解的繁琐叙述,以独具匠心的案例设计,师生恰当的互动交流,借之以学生探索、辨析、感悟以及批判性思维活动,让学生对数学概念理解、掌握和应用。
  一、概念引入要以实例为切入点,在辨析中比较,让概念的导入和“生成”水到渠成
  从概念的同化来说,要想掌握新概念,学生必须掌握那些作为定义项的概念,从新概念的形成来说,学生必须具有刺激模式方面的有关知识和经验,否则,就不可能从中抽象出本质的属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易于接受和掌握数学概念,应先创设学习新概念的情境,想方设法唤起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和经验,让概念的导入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让学生在活动中思考、感悟和体验数学知识的萌芽以及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以领悟数学思想方法的真谛,丰富学生的认知结构。
  [案例1] 新教材(北师大版)“交集、并集”这一概念的教学,教材上安排的教学情境是:用Venn图分别表示下列各组中的三个集
  编者在这里的思路非常清楚,借助实例向学生直观展示交集的概念。但由于太直观简单,学生基本不需要探索、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就能轻松获取新知识,学生投入的积极性并不会很高,而且对于难点(并集的定义)又没有提供背景材料。于是笔者在组织教学时,选择教材的一个例题:“学校先举办排球赛,某班45名同学中有12名同学参赛,后来又举办了一次田径赛,这个班有20名同学参赛。已知两项都参赛的有6名同学,这个班共有多少名同学没有参加过比赛?”作为引入问题让学生讨论,通过画图及演算,学生能得出19名的答案。然后引导学生对求解过程进行反省,结合Venn图,学生便能自己抽象概括出交集与并集的定义。
  二、在辨析中调整,准确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郑毓信教授曾经这样说过:“现代教学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即是认为学生的错误不可能单纯依靠下面的示范和反复的练习得到纠正,而必须是一个‘自我否定’的过程”。
  [案例2] 在“概率”一节中,为帮助学生区别古典概型与几何概型的概念,我提出了以下问题:连续掷两次骰子,以出现的点数作为点 中的 ,问点 落在圆内的概率是多少?
  这样的问题,学生会脱口而出——几何概型问题!算一下圆面积与正方形面积的比不就清楚了吗。
  仔细推敲,却另有情形,发现是在可能的36个点中,出现点(1,1),(1,2),(1,3),(2,1),(2,0),(2,3),(3,1),(3,2)的可能性,属于典型的“古典概型”问题,于是 。在这里几何概型“有形无实”,不是对学生的概念理解出现偏差的“当头棒喝”吗?!
  “抽象”和“严谨”是数学概念的重要特征,而叙述数学概念的语言又是经过高度抽象、精心提炼,数学概念教学中我们经常要求学生“理解”,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判别某一细微之处,甚至逐字逐句加以推敲、分析,但仅仅限于字面的表述显然是不够的,学生往往对这样的语言和名词仍不理解或理解不到位。在教学中,要結合具体的事例诠释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这里既可以以“形似而神非”的个案来校正;也可以巧设“案例组”。在对“案例组”的辨析中,通过归纳、抽象、概括、提炼,使学生理解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属性,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三、在应用中辨析,使概念学习得到“升华”
  数学概念的教学如果仅仅停留在记忆的层面上肯定不够,还必须上升到抽象层面去理解应用,使概念的形成由“过程”向“抽象”再到“具体”的转换,在应用中将抽象的定义转换为具体的形态,暴露数学的实质内涵,以及朴素的数学思考过程。
  [案例3] 为使学生对函数单调性、奇偶性能深刻理解并应用,设计以下问题:设x、y为实数,且满足关系式 , 问 ?学生先是通过两式相加,进而因式分解给出结果,但达不到设计目的。于是我把两式改为: , 问 ?在原解法行不通的情况下,引导学生通过对题设条件的观察,构造函数 ,显然 是奇函数,且在 上单调递增,又由条件知: ,所以 。
  在这里,能否构造出函数式,并及时把握准函数的奇偶性和单调性,合理使用其性质,是检验学生思维水平的标志。由题设寻找切入点,跨越关键,是实现由知识向能力转化的关键,在对该题不同解法的比较、辨析中,达到训练学生思维的目的。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被动吸收的,而是由认知主体主动建构的。”这个观点从教学的角度来理解就是: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运用已有的学习经验,并通过与他人(在教师指导和学习伙伴的帮助下)协作,主动建构而获得的,在概念教学中,恰当地引入案例,让学生在辨析、比较中自然体会出一个新概念的起源、发展并完善,达到优化学生思维品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郑毓信 数学教育的现代发展[M].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
  [2] 曹才翰 章建跃.数学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和深化, 中学政治课堂更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更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本文主要阐述了当前教育背景之下, 提高中学政治课堂教学成效应该着重做好的几方面工作, 希望能对相关老师提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政治;课堂教学  在传统的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往往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 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 并且教师习惯机械地、填鸭式地向学生
期刊
摘要:本文在对新课程下高中化学教学中存在问题分析总结,阐述了如何在化学教学中进行兴趣化、生活化、信息化教学实践活动,以及通过优化课程设计、有效提问,建设高效课堂,开展探究性的教学实践活动,以期实现新课程确立的“以科学素养为本、学生发展”为主的教育目标及学生品质的培养目的。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化学教学;探索;实践  本文就新课程下高中化学课程教学存在问题进行分析,阐述了如何在化学教学中进行兴趣化
期刊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情境;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展示自我;要将学生按一定的标准分成不同的小组,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开展探究活动;在检测评价中力求突破单一,使教学评价的方式多样化,评价的标准更科学、更人性化。只有做到这些,小学数学才有可能实现高效教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教学模式;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不仅仅旨在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拓
期刊
摘要:初中音乐课教学中, 要让初中音乐课堂充满乐趣。首先创设宽松和谐课堂氛围, 激发学生学习激情; 其次教师要做学生的榜样, 做到“ 润物细无声”;再次通过开展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体验成功的喜悦, 运用优秀的音乐作品感染学生,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促使他们用音乐美化人生。  关键词:初中音乐;课堂;乐趣  孔子说: “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著名音乐家卡巴列夫斯基也说: “
期刊
摘要: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是培养高职旅游管专业学生更加贴近社会和企业需求的重要教学环节和手段,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要加强实训教师师资力量的培养,强化实习实训教学基础设施的完善,建立科学完善的旅游管理实践教学体系,大力改革教学内容,加大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进一步保证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的稳步提升。  关键词:旅游管理;实验教学;应用性人才;实训基地  项目名称: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
期刊
摘要: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要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培养他们爱读书的好习惯、边聆听边思考的好习惯、课前预习以及背诵课文的好习惯。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习习惯;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要“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也曾经说过,语文教学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
期刊
摘要:和平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人类美好的愿景。和平教育是通过宣传和平思想,传授和平知识来防止暴力和冲突产生的一种教育。通过和平教育可以让小学生明白和平的可贵,懂得如何化解暴力和冲突,从而影响小学生的行为活动,塑造小学生和平的道德习惯。  关键词:和平;和平教育;小学生  一、和平教育的内涵  和平教育着眼于防止战争和暴力产生,是一种预防式的教育。和平教育是一项跨学科、多层面、具有现实
期刊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各行各业之间的关系也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中职教育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体育教学的发展依然步履蹣跚,与现时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培养要求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人们从未放弃过主动积极的探索,如何更好的协调是体育老师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新形势;体育;教学改革  1 新形势的要求  在新的就业形势、新课程标准及后奥运时代社会体育发展中,中职体育面临着挑战和机遇
期刊
摘要: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学前教育的投资,小城镇学前教育也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但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小城镇学前教育的发展还面临着很多的问题。本研究从小微型幼儿园的办园条件着手,以江西省万年县大源镇3所幼儿园245个家庭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访谈和观察,从园舍建设、环境布局、师资和经费四个方面展开调查。  关键词:大源镇;农村幼儿园;生存现状  大源镇就地理位置而言地处江西上饶万年县东部,辖8个行政村,
期刊
摘要:我国教育部在2010年的9月13号正式颁布了《中国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2011年至2015年),文章提出:“要切实将学校教育、学生未来就业、企业生产这三者实现对接,进而能够让学生在学校和企业的共同合作之下拥有更广阔的就业条件。  关键词:职业能力;高职;公共英语;实践教学  1 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现状  虽然我国高职院校的发展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经历较长时间,但是发展迅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