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和形式关联的视觉研究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taaa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構成基础》课程中色彩和形式的视觉关联,以色彩的色相、明度、纯度之间的关联为基础,以色彩和图形之间同形同义的互助关联为纽带,以视觉心理、流行时尚的动态关联过程为调节,来研究色彩中的形式和形式中的色彩两方面,以此形成色彩和形式的情感逻辑、心理逻辑和时尚逻辑之间的表达思维。
  关键词:色彩中形式和形式中色彩;图形和色彩的互助;同形同义的视觉表现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50-0065-02
  一、色彩和形式的结构特征
  色彩和形式是一对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统一体,它们如同国际关系学中的相互依存论:强调彼此之间的相互依赖和相互渗透的作用。因此,色彩和形式的相关依存性也会通过彼此之间的关联,适时地来调整视觉整体知觉或局部知觉之间的优先性。
  1.色彩的表现与特征。色彩是建立在色彩表达的语感和词意的基础上,来寻找色彩之间的表现形式。色彩语感是感悟色彩表达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经验性因素;色彩词意既有色彩表达的本来含义,又有主观赋予的意义。因此,色彩的表现形式依从于三方面,并以“既视感”现象为作用力形成具有主观能动性的色彩特征。一是以色彩表达来把握有彩色和无彩色,以及色彩三要素中色相、明度和纯度之间的关系;二是从感悟色彩的角度,领会形状和色彩关联匹配后的共同指向;三是从色彩情感的主观赋予来寻找其现实意义。
  2.形式的表现与特征。形式是表现某种事物的结构和方式,它既存在形式本身的含义,也体现出形式的表达即内容的表达。有两方面:(1)以形式表达方式为基础。一种形式结构可以贯穿不同的内容,以便于凝聚对不同内容认识上的辨识度;多种形式结构顺应同一内容,展现内容的丰富度。如:仪式、庆典、规章等方式使内容的认识更具有感染力。(2)以形式内容为界定其形式的表现。如:俄国形式主义理论认为文学的艺术感染力,是陌生化内容所带来的审美形式。所以,根据不同的事物和环境,侧重选择与此匹配的形式或者缔造某类形式来对应相应的内容,才是形式表现的特征。
  二、色彩和图形的表现形式
  形式的结构及类别不仅使图形的表现更加有序化,而且也蕴藏在色彩的表现之中。形式的表现建立在心理学和认识论的基础之上,促使色彩和图形之间的表现形式彼此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为同化式形式结构和相互适应为顺应式形式结构。同时,色彩和图形的各自表现因素也存在相异相吸、相同背离的原始现象,也存在同级相吸关系下物以类聚的现象,故可通过分拆相关因素、整合相异因素等来形成一种重组式形式结构。
  1.色彩和图形的显性与隐性形式。色彩和图形的显性形式是感官感受信息后的直接接受部分,它既受到心理学中视觉心理的作用,同时也受流行时尚的影响,例如李泽厚美学观点中关于美的“原始积淀”部分。而在互动百科中显性含义又分化为完全显性、不完全显性、不规则显性、特定显性和假显性等内容。因此,显性形式也会有内容上的分化并在内容之间发生相互间的迁移变化。如“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中“白发三千丈”是色彩和图形结合后的完全显性形式;“缘愁是个长”是合乎特定原因出现的特定显性形式,它们两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的连续性变迁形式。色彩和图形的隐性形式建立在显性形式的基础之上,是心理对信息的推断以及受到心理预设的影响形成的主观期望,它具有隐性营销传播中如何嵌入传播内容的特质。如“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中描绘百花怒放即春天到来的景象。同时,色彩和图形的隐性形式需规划引导的涉入点,因为它也受到心理现象中内隐记忆的作用,通过不同个体积累的经验作用于当前认识。
  2.色彩和图形之间同形同义的表现形式。色彩和图形形式之间同形同义表现在于对应关系,对应关系等同于映射关系。在数学学科中,映射概念是一组对应关系,在判别某一种想法在应用时能否在双向上找到相互对应的关系。因此,构建一个可双向替代、可双向融合的“共显性”内容,即双向都可对应和映射的意象为媒介。如在《从认知的视角看颜色隐喻》中,提到以颜色为源域,将颜色源域中的意象映射到非颜色或抽象域上,形成通过颜色概念来理解和思考的过程。所以,色彩和图形之间同形同义的表现形式,不仅以彼此间可对应和映射的内容来阐述和理解其意义,而且也从语言学中“意义潜势”所存在着——有意义的动态性和有意义的互动性关系,以及行为预测论中“行为潜势”表示某种行为在特定社会情境下发生的可能性角度,来理解同形同义的表现过程需要寻找“有意义的特定对应点——图形的刚性结构样式和柔性结构样式”,来因地适宜地对应和映射彼此之间的关系。它不同于形式与实质、形式与内容等何为重要性的辩证讨论,也区别于“共感觉”心理现象中无意识联系,而且也更偏重于区别从其中抽出“它们共同的形式和意义,并把形式和意义之间对应起来形成一个形义结合体[1]”。因此,理顺色彩、图形和形式之间的不匹配所带来形同虚设般的表现,形成一种色彩中形式和形式中色彩之间的视觉关联。
  三、色彩中形式和形式中色彩的视觉关联
  色彩中形式和形式中色彩,在不同的可视化语境中不断地交替呈现,从而构造视觉的整体性,类似循环往复的“克莱因瓶”和“莫比乌斯带”的完整度。因此,概念化地归类色彩语义和形式语义在视觉心理和情感方面所持有的语境,并以流行时尚推动其实时变化,从而使色彩中的形式和形式中的色彩具有视觉关联性。
  1.色彩中形式和形式中色彩的视觉关联。色彩中形式以色彩三要素之间的组合为基础,以图形的刚性结构样式和柔性结构样式为对应点。图形的刚性结构样式多与以直线和折线为主的外观结构相关,多与硬朗、刚劲等个性化主题以及内敛、收缩和凝固等色彩感应匹配。因此,归类为图形的刚性结构相对于色彩的冷色倾向,形成冷近似色匹对刚性样式的近似形、冷同类色匹对刚性样式的同类形、冷对比色匹对刚性样式的对比形;图形的柔性结构样式多与曲线、波浪线和弧线为主的外观结构相关,多与阳光、热烈等圆满柔顺的主题以及扩展、前进和膨胀等色彩感应匹配。因此,归类为图形的柔性结构相对于色彩的暖色倾向,形成暖近似色匹对柔性样式的近似形、暖同类色匹对柔性样式的同类形、暖对比色匹对柔性样式的对比形。形式中色彩以对称和均衡、放射和特异等稳定和冲击印象的两类形式为基础,来比对色彩调和与视觉稳定度、色彩对比与视觉冲击力之间的关系,来比对色彩冷、暖类别与视觉心理和情感的稳定状态、对比状态之间的关系。因此,归类为对称和均衡类样式的视觉稳定形式,多与色彩冷色倾向的图形刚性结构样式相关;放射和特异类样式的视觉冲击力形式,多与色彩暖色倾向的图形柔性结构样式相关。色彩中形式和形式中色彩之间相互作用和转化,形成“震分阴阳,交互用事”般的整体性视觉关联。   2.色彩和形式的情感、心理和時尚逻辑之间的表达。色彩和形式的情感表达,建立在心理学中认知、情感和意志的主观意识之上,反映在色彩和形式的符号和语义上具有的通感性和个性化方面,所存在的感觉和感受、直觉和知觉、本质和表象之间的逻辑关系。同时,心理过程的主观意识根植于视觉残像的遗留痕迹形成的视觉心理,并以“喜、怒、哀、乐、悲、恐、惊”为情感依托而参与色彩和形式的表情达意。
  色彩和形式表达的情感及心理过程,不仅紧靠“既要符合人们对颜色的心理认知,也要适合受众视觉识别的习惯[2]”所具有视觉、心理和情感存在的“首因效应”因素,而且也要紧贴《色彩信息的心理语义特征及“隐性”色彩信息对情绪和认知的影响研究》,该研究认为——“色彩既具有显性的视觉感受特点,又具有隐性的社会文化特征”的结合特点,并在流行趋势的轮回作用下促成了“现实性”和“善变性”的时尚表达逻辑。
  参考文献:
  [1]李香玲.形式/意义“非”对应性认知探究[J].中州学刊,2011,(01):248-250.
  [2]田少煦,等.基于眼动跟踪技术的色彩情感研究[J].现代传播,2015,(06):70-76.
  Abstract:The Basis of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in the course of the color and form of visual relationship,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lor of hue,lightness and purity as the basis. The mutual aid as a link of color and Shape in the same of the shape and meaning,and the dynamic-related process of visual psychology and fashion for adjustment,to research the two aspects of the color of form and the form of color,in order to express thinking of the color and form between the logic of emotion,psychology and fashion.
  Key words:the color of form and the form of color;shape and colors of the mutual aid;the same of the shape and meaning in visual representation
其他文献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陕西 杨凌 712100)  摘要:在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背景下,随着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的逐步扩大,如何实现研究生的高质量就业以及如何帮助研究生创新创业已成为高等院校的重要任务。为了了解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情况,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生创新创业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分析了研究生创新创业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提出了相关对策与
摘要:在目前的大学生群体中,手机依赖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对教学而言,手机瘾症显然是一个消极因素,但只要条件具备,消极因素也可以转化为积极因素。若投其所好,因势利导,让学生通过自媒体传播展现自我,增强学习的内驱力,把手机成变成教学的一种有效工具,就可以化消极为积极,变被动为主动,实现消极因素向积极因素的创造性转化。  关键词:手机上瘾症;手机依赖;教学手段;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
摘要:自中国向世界敞开大门以来,不断努力改革高等教育。学生事务工作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具有创新性和以证据为基础。在中国大部分大学,学生事务单位大多是结构化的,以适应学院和院系的学术部门。然而,在世界其他地方,学生事务人力是按职能组织的,如宿舍管理、领导力发展、学术咨询、职业安置和咨询服务。后一种方法有助于从业者专注于不同的能力,并允许学生事务工作发展成为一种职业。我们的经验表明,学生服务
摘要:工作坊模式因其成员体验深刻、互动性强等特点被广泛运用。当前我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培养模式单一,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水平整体较低、岗位流动性大等问题。辅导员工作坊模式的引入能够为辅导员专业化、专家化发展搭建有效平台,提升辅导员队伍的凝聚力,并且有助于建立孵化机制,加强学生工作的科学性和创新性。建立辅导员工作坊要完善相关组织结构,根据院校实际情况设计工作坊内容,采取措施保障其有效运行。  关键词
摘要:本文选取生物科学专业的三门主干课程,依托校园网构建网络教学平台,并通过对《植物生理学》进行网络教学平台辅助课堂教学模式的运行,检测所构建的网络教学平台的教学效果。结果表明,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增强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  关键词:课堂教学;网络教学;留言交流区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
摘要:为实施高等农业院校双语教学实践和茶学拔尖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茶学专业2002年开始了茶叶加工学课程的双语教学。文章介绍了茶叶加工学课程在茶学专业主干课程中的地位、双语教学的宗旨,以及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采取的措施;介绍了新常态下茶学创新班茶叶加工学(双语)课程教改方案、教学方法和课程考核评估等教改内容,期望通过教改实现新形势下该课程双语教学的新突破。  关键词:茶学;茶叶加工;双语教学  
摘要:对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近几年化工类学生入学的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了本校化工类专业学生的生源结构现状,结果表明高职化工类专业生源结构具有明显的多样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制定与学生生源结构相适应的学生学习质量评价体系的重要性。  关键词:生源结构;化工;高职;质量评价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編号:1674-9324(2017)17-0256-03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考
摘要:本科生培养目标的实现同时依赖“教学”与“实践”两方面,学生成绩为培养成果的直接体现,如何将所学用于具体实践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发展亦有着重要影响。为帮助中国海洋大学外语类本科生提高其专业水平及综合素质,根据学院学生实际情况实施具有针对性的学习支持政策,了解学生学习满意程度,更好地开展本科生培养工作,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大学生学习支持政策课题组制作了《大学生学习支持政策与满意度调查问卷
摘要: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在专业建设上,责任明确到人,注重课程核心地位,教学模式以项目教学为主,形成了自己特有的专业建设理念,成为继澳大利亚“课程包”、德国“双元制”等教育模式后的新的高职教育成功模式。本文通过分析南洋理工学院专业建设特点,探讨我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师能力提升、课程体系构建、理实一体化、项目化课程开发等教学模式改革的策略。  关键词:专业建设;课程开发;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
摘要:时代变迁,教育一直以来都是改革的重点对象。伴随着现代社会对知识与技能的看重,教育方法也与时代呈亦步亦趋之态。信息时代的强势崛起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种滋养,同时更是一种挑战。深度辅导是高校辅导员工作的重要内容,从广泛运用到深入教育领域,深度辅导独具内涵与深刻价值并不断受到认可。然而,信息时代并非善良,教育被强大的理性主义征服,未来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仍布满未知。信息时代对现代教育已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