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可编程超表面智能波束形成

来源 :雷达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zhong12mi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在超表面单元上加载二极管等有源器件,可编程超表面可实现对电磁波的实时灵活调控。通常利用全波仿真软件计算可编程超表面的辐射场,但该方法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因而降低了设计效率。为了实现准确高效求解给定编码序列计算辐射场,该文首先设计了辐射场自动测试系统,利用该测试系统实测了少量的编码和辐射场数据,其后提出了一个正向深度神经网络,基于实测的数据训练该神经网络,最终实现了给定编码准确高效预测辐射场。对于给定辐射场求解编码的逆问题,该文提出了一个逆向深度神经网络。基于正向网络生成的数据训练所提出的逆向网络,最终
其他文献
目的:评价2种不同线圈的小鼠脑部磁共振成像的质量。方法:使用西门子skyra3.0T成像仪,对15只小鼠分别用8通道横向放置线圈和小柔表面线圈完成磁共振扫描,包括冠状位及横断位
目的:通过定量CT测量,评估受试者注射碘对比剂前后骨密度(BMD)的变化,分析碘对比剂对BMD测量的影响及其与年龄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0年4月行腹部CT检查的1
目的:探讨能谱CT在鉴别中央型肺癌与阻塞性肺不张中的价值,以实现临床放疗靶区的精确划定。方法:搜集我院经病理及CT证实、拟行放疗的89例中央型肺癌合并阻塞性肺不张患者,分
胶质瘤是颅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高、低级别胶质瘤的治疗及预后明显不同,因此,术前如何对胶质瘤进行分级诊断以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显得尤为重要。随着磁共振新技术的发展,
作为超材料的二维形式,梯度超表面由于其超薄结构、灵活的各向同性/异性结构选择和突变相位特性,具有很强的电磁波前操控能力,是目前的研究热点。该文率先提出以激励电磁波的
可编程超表面是由可调谐的单元在二维平面上组成的平面阵列,具有任意、动态操控电磁波波前的能力,是微波领域前沿研究方向之一。尽管目前基于可编程超表面的电磁调控研究已取
传统的电路模拟吸波材料设计只考虑正入射时的吸波性能,当入射角较大,尤其是大于30°时,雷达吸波器的吸波效果明显恶化。随着现代双站雷达探测技术的发展,雷达探测电磁波可能
基于超表面的关联成像系统解决了关联成像系统探测效率低的问题,但其探测模式数量不足导致了其有效成像点数受限。针对这个问题,该文以参考辐射场空间分布1阶统计特征为基础,
血脑脊液屏障作为脑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大脑微环境稳态及人类生命活动正常进行具有显著意义。长期以来,血脑屏障被视为脑屏障中最为重要的物质转运屏障。但随着对中枢
智能电磁感知是电磁探测与成像的系统化和智能化延伸,是安全检查、生物医学、物联网等领域的基础性、关键性和共性问题。近年来,挖掘利用人工电磁材料和人工智能在电磁波调控